”雙11”電商大戰已過去三周,網上訂單的實際交付也接近尾聲,但作者調查發現,今年被炒得沸沸揚揚的網上售車實際成交率并不盡如人意,平均不足三成,很多4S店針對網上訂單緊急調來的車輛無奈只能成為庫存。
”為了追求漂亮的數據,大部分汽車電商沒有設置對用戶違約的懲罰措施,使得訂單落空率大大增加。”北京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副總經理顏景輝說,目前我國網上售車銷售模式還沒有規范可言,電商普遍缺乏服務意識,這需要政府的大力引導以及行業本身加強管理。
根據各家統計的數據,”雙11”期間,汽車之家共訂出17776輛汽車,訂購總額達到26.43億元,高峰期1秒訂出3輛車;易車網接到汽車訂單90466份,訂購總金額達117億元;某汽車媒體收獲銷售線索605430個,訂購總金額達92.05億元;天貓汽車賣出1.07萬輛,銷量是去年的5倍……雖然電商曬出來的數據都很亮眼,但參與活動的多家經銷商在接受采訪時告訴北京商報作者,實際到店結款提車的客戶遠沒有網上顯示得那么漂亮。
一家一汽-大眾4S店的負責人說,該店”雙11”期間在網上收到30多份訂單,但實際到店的客戶只有5人;上海大眾斯柯達的經銷商也透露,雖然在天貓、易車網等電商平臺都做了活動,線上接到的訂單也不少,但至今為止,到店結款提車的只有4位客戶;某家參與活動的北京現代4S店甚至至今還沒有客戶上門提車,該店負責人懷疑,網上成交的訂單可能是網站為了增加訂車數據制造的虛戶;在一家東風悅達起亞4S店,其市場部經理指著幾十輛庫存車告訴北京商報作者,這些都是為”雙11”網上下單客戶從廠家急調的車,但到現在只交付了5輛,”以前沒參加過網上賣車活動,沒想到跑單率這么高,以后也不計劃參加了”,該店經理說。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網上訂單大批落空?絕大多數參與活動的經銷商認為,主要還是網站缺乏相應的懲罰措施。”下訂單時不用付費,付了不買也可以退,消費者自然不在乎多訂幾家,方便之后到店對比再慢慢選。”一家長安福特4S店的負責人說,在經銷店的日常銷售中,不收訂金的意向訂單流失率一向很高,這個道理幾乎所有經銷商都明白,電商自然也懂,”但為了能有漂亮的數字來吸引車商參與活動,很多電商故意不設訂車門檻”。
上述負責人稱,正是因為在往年的活動中明白了這個道理,今年他們才選擇了會收網友購車訂金的汽車之家合作。”往年網上訂單水分很大,今年的成交率卻高達八成以上”,該負責人認為,”其實電商只要在車輛訂購上設置一定的限制,就很容易擠出含水的訂單。”
對此,汽車之家CEO秦致在接受北京商報作者采訪時也認真地說,”銷量才是目標”。秦致認為,銷量是檢驗電商平臺的惟一標準,汽車電商也不例外,而銷量這一標準也必然成為以后規范汽車電商行為的鐵律。
顏景輝對秦致的說法表示認同,”現在汽車品牌太多,車型也很多,消費者在購車時多會舉棋不定,很多外在因素會影響其最終的選擇”。顏景輝指出,這個時候更需要電商和汽車經銷商間密切配合,包括坐實網上訂單和線下提供試車服務等。”如果這些問題都解決了,未來3-5年網絡售車將高速發展,這種銷售模式在汽車行業發展中是不可小視的。”顏景輝說。
來源:北京商報
作者:綜合報道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24659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