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已行至尾聲,在政府政策支持和產業鏈各方共同努力下,中國汽車市場繼續保持穩健增長。根據蓋世汽車研究院最新預測,今年乘用車銷量預計將達2734萬輛,同比增長5.1%。值得關注的是,新能源汽車市場有望突破千萬輛大關。
從前11個月銷量來看,基本上可以對各車企今年市場表現有所了解。截至11月,已有兩家車企提前實現全年銷售目標,另有3家企業的完成度超過90%,還有7家在75%以上,整體目標完成情況好于去年同期。
然而,仍有半數車企難以達成原定銷量目標。
“比零”提前達成,四成有望
或許是吸取了去年的教訓,疊加對2024年汽車市場競爭強度的提前預判,部分車企在制定今年銷量目標時變得穩健。像比亞迪、吉利汽車等,目標增速控制在20%左右。因此,部分車企整體目標完成度要高于去年。
比亞迪今年360萬輛的銷量目標較為保守,前11個月已達375.7萬輛,提前完成目標。按照目前的銷量增速,疊加年底終端優惠力度加大,比亞迪12月銷量突破50萬輛問題不大,全年有望沖刺420+萬輛。
比亞迪銷量攀升,得益于其強大的品牌號召力、DM5.0混動技術裝車以及成本價格優勢。不過,隨著銷量規模的擴大,比亞迪在國內市場的增速將明顯放緩,未來增量應主要來自海外市場。
另一家提前完成年度目標的是零跑汽車。其2024年銷量目標為25萬輛,較去年的14萬輛大幅增長78%。
依靠大空間、高性價比的C系列車型,零跑汽車抓住了插混市場的增長機遇,在15萬級市場快速擴張,單月銷量實現從萬輛到4萬輛的跨越式增長。前11個月,零跑汽車累計銷量已達25.1萬輛,同時海外0.8-1.2萬輛的年交付目標也有望實現。
吉利汽車由于產品市場表現強勁,在年中將原定的190萬輛目標提升至200萬輛。前11個月,吉利汽車累計銷量已達到196.6萬輛,全年有望沖刺220萬輛。旗下領克品牌前11月累計銷量為25.9萬,也極為接近今年26萬輛的銷量任務。
長安汽車今年銷量目標為280萬輛,截至11月完成度為87%。只要12月能保持上月27萬輛的銷量水平,完成全年目標問題不大。
新勢力陣營中,除零跑汽車外,小米汽車、理想汽車、鴻蒙智行以及蔚來汽車等四家品牌,今年都有望實現既定年度目標。而去年,除理想外,其他新勢力品牌集體“食言”。
然而,仍有半數車企難以完成今年的銷量目標。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目標增速過高、自身市場表現不達預期等。
圖片來源:奇瑞控股集團
比如奇瑞集團定下了350萬輛的銷量目標,較去年接近翻番,完成難度極大。截至11月,奇瑞集團累計銷量為230萬輛,完成度不到七成。
長城汽車190萬輛的目標同樣具有挑戰性。由于正處于電動化和智能化轉型期,長城汽車能維持120萬輛的規模已屬不易。如果想要更上一層,長城汽車還有待旗下主力品牌哈弗電動產品實現規?;?。
賽力斯、小鵬汽車今年的銷量目標分別為60萬輛、28萬輛,也是相比去年規模翻了一倍,導致完成率不到80%。尤其是小鵬汽車,目前完成度僅為55%,排在眾車企末位。
江鈴汽車雖然完成度在八成以上,但要達成36萬輛的目標有一定挑戰。江鈴汽車月均銷量在3萬輛左右,最后一個月要實現5萬輛的銷量難度極大。
在合資品牌陣營,面對傳統燃油車市場份額持續萎縮的趨勢,一汽大眾、一汽豐田選擇維持去年的銷量規模,分別為190萬輛和82萬輛。而上汽大眾、廣汽豐田、東風日產等車企雖然沒有公布2024年度目標,但從明顯走下坡路的銷量可看出,市場表現應是低于預期。
新能源和出口,有大突破
2024年,中國品牌新能源汽車迎來了顯著增長。無論是傳統新能源品牌還是造車新勢力,今年的銷量目標達成率較去年大幅提升。比亞迪和零跑汽車作為提前完成年度目標的代表,均為新能源企業。
吉利汽車在新能源賽道表現保持強勢。今年新能源銷量目標設定在83萬輛左右,截至11月已累計銷售77萬輛,完成率已超九成。12月新能源銷量再度破10萬輛問題不大。不過,旗下極氪品牌的23萬輛目標仍面臨挑戰,需要在12月創下單月3.5萬輛的新高。
上汽通用五菱距離實現70萬輛新能源年度目標僅差最后5萬輛。近兩個月,其新能源月銷量穩定在10萬輛以上,目標可期。
長安汽車依托深藍、啟源和阿維塔三大新能源品牌的全面發力,75萬輛的年度新能源目標也漸行漸近。前11個月,長安汽車新能源累計銷量已達64萬輛,11月更是首次突破10萬輛大關。本月,長安汽車只要保持10萬輛的新能源銷量規模就可達成目標。
新勢力陣營中,部分品牌的表現同樣亮眼。小米汽車在完成原定10萬輛目標后,創始人雷軍宣布,將今年銷量目標上調至13萬輛。得益于SU7的火爆,只要保證產能爬坡,小米汽車實現新目標指日可待。
理想汽車和鴻蒙智行的年度目標完成率也超過90%。值得一提的是,理想汽車的年度目標幾經調整,從最初的80萬輛到目前的48萬輛。理想汽車前11月已售44.2萬輛,當前月銷穩定在4萬輛以上,穩居新勢力銷量第一梯隊。
鴻蒙智行今年可謂大放異彩,44萬輛的銷量目標截至11月已完成90%。這不僅展現了華為在產品研發和品牌塑造上的獨特優勢,更驗證了其在汽車產業生態中的技術創新能力和市場影響力。
出口賽道上,部分中國車企同樣交出了較為亮眼的成績單。尤其是奇瑞集團,已提前完成百萬輛海外銷售目標,前11月銷量達104.6萬輛,占整體銷量的逾五成,并超越上汽集團成為國內汽車企業出口第一名。
長城汽車以“保40萬爭50萬”的海外銷量目標穩步前行。截至11月,海外銷量已達41萬輛,海外業務占比提升至四成,已成為其保持高穩定盈利和實現銷量增長的主要來源。
吉利汽車步伐同樣穩健,38萬輛的海外銷量目標已完成99%。
相比之下,上汽集團的全球化進程遭遇波折。受紅海事件影響,上汽集團出口歐洲汽車市場受阻。與此同時,在泰國、澳大利亞等主力市場,其又面臨來自中國其他品牌的激烈競爭。今年前11個月,上汽集團海外銷量同比下滑12%至93.8萬輛,135萬輛的年度目標基本無望。
野心勃勃的2025年
隨著2025年的臨近,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硝煙四起。部分車企不僅提前布局,更是制定了極具挑戰性的銷量目標。
蔚來汽車亮出“翻倍”戰旗。創始人李斌宣布:明年銷量目標為46萬輛,并力爭2026年實現盈利。
明年,蔚來汽車將形成“NIO(蔚來品牌)+樂道+螢火蟲”三大品矩陣,實現15-80萬元價格帶的覆蓋,可見其產品戰略已初見端倪。但由于蔚來品牌明年上市新車ET9定價過高銷量有限,開源證券分析師認為,樂道和螢火蟲將是驅動蔚來銷量增長主力。
部分機構分析師對蔚來2025年的銷量預測相對保守,認為將在35萬輛左右。
零跑汽車同樣展現出強烈的增長野心?;趯Σ寤焓袌龅臉酚^判斷,其明年銷量目標定為50萬輛,較今年翻番。三款B系列車型,尤其是4月將交付的B10,有望成為拉升品牌銷量的重要引擎。同時,零跑汽車海外本地化生產也在積極推進中。
圖片來源:小米汽車
小米汽車的目標同樣直指翻倍。36萬輛的銷量目標背后,小米SU7訂單量充足,以及第二款車型YU7也將在明年年中上市。據汽車博主孫少軍11月透露,訂單量每周超過5000輛,交付周期最長達5個月。高盛銀行認為,“小米YU7有潛力成為中國最暢銷的高端新能源SUV之一”。
小鵬汽車的戰略依舊激進。2025年計劃推出3款全新車型和4款大改款車型,年銷量目標為36萬輛。在第三季度財報會議上,董事長何小鵬認為公司已走出低谷,即將進入正循環階段。有分析師預計,小鵬汽車有望在2025年底前實現單季盈虧平衡。
多方消息顯示,理想汽車對2025年的銷量預期為70萬輛,較此前160萬輛的激進目標已大幅收縮。理想汽車明年將推出3款全新SUV,開源證券分析師認為,其今年四季度的量價平穩為明年預留了發展空間,同時純電平臺仍在改良過程中,或創造爆品驚喜。
鴻蒙智行雖然未公開具體銷量目標,但已確定明年將推出超10款新車。據知情人士透露,華為終端BG董事長、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曾規劃,鴻蒙智行2025年沖刺百萬輛目標,力求實現近乎兩倍的跨越式增長。
長安汽車為2025年描繪宏大的藍圖:總銷量350-400萬輛,其中自主品牌280-300萬輛。新能源銷量從今年的75萬輛躍升至120萬輛,海外業務也鎖定70萬輛目標。
長安汽車旗下高端新能源品牌阿維塔的銷量目標更顯激進,從今年9萬輛躍升至22萬輛。增程版車型將成為實現銷量目標的主力。
整體來看,新能源業務已成為車企銷量增長的主要驅動力。有業內人士認為,2025年將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決賽階段。在這場殘酷的競爭中,技術創新、產品力、品牌影響力缺一不可。正如李斌所言,目前汽車行業正處在智能電動汽車產業資格賽最激烈最殘酷的階段,兩三年后只有少數優秀的企業能生存下來。
面對如此激烈的市場競爭,每一家車企都在拼盡全力,希望成為新能源賽道上的最終贏家。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蓋世汽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257052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