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 記
8月3日,科技部部長萬鋼率科技部副部長張來武、科技部高新司司長趙玉海一行專程到畢節視察。在實地考察和聽取畢節工作匯報后,萬鋼部長說,沒想到畢節的新能源汽車有這樣的發展,很敬佩你們的魄力和抓新興產業發展的戰略眼光。畢節能在新能源、煤化工等方面形成產業、實現突破,說明畢節抓住了發展的正確方向、抓住了轉型發展的關鍵。對畢節市申報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萬鋼部長當即對趙玉海司長說:”高新司要迅速與畢節市對接落實。”
這是萬鋼部長對畢節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殷切希望!
11月26日,鐵杵終于得以磨成針————國家科技部行文認定”畢節國家新能源汽車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冬日的火苗瞬間點燃畢節上空,無數的希望和夢想從這里開始放飛。而在新能源汽車歷史性的這一刻,踏實勤勞智慧的畢節汽車人看到更多的是昨天、今天、明天。
隨著世界能源危機和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峻,全球汽車工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世界主要汽車生產國和企業都在積極尋求發展新能源汽車的突破口。發展清潔節能汽車已經成為未來汽車市場新的增長點和競爭點,尤其是電動汽車的開發與產業化,將成為汽車工業的第三次革命。
在貴州畢節,20多家汽車公司近年來開展的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在堅持自主創新的基礎上,形成了畢節新能源汽車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成為貴州汽車工業”清潔革命”和經濟增長的精彩亮點。
位于黔西北的畢節是一座歷史悠久而又生機勃勃的城市,擁有厚重的文化底蘊,自古有”于滇為咽喉,于蜀為門戶”和”川滇通衢”之稱。是四川南下通往貴州、云南、廣西、廣東的重要通道,具有”西南出海通道”的天然區位優勢,處于南北國際大通道、第三條歐亞大陸橋的重要結點,是我國面向東南亞、南亞乃至西亞、南歐、非洲的重要門戶通道。1988年,胡錦濤倡導成立畢節試驗區,探索科學發展之路。作為”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承載”近期作示范,長遠探路子”的使命,畢節的發展必須瞄準”高端”,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創造新的活力和增長點。
同心同向
托舉一流新能源汽車基地
在畢節經濟開發區,畢節的汽車工業依靠自主創新,取得了快速發展,形成了整車及零部件研發、生產、貿易等產業鏈較為完善的汽車產業體系;形成了以載重汽車為龍頭,新能源汽車為目標,輕型車、微型車、專用車為側翼,零部件為基礎的汽車產業集群。
2008年,國家科技部把畢節試驗區作為自主創新、和諧發展的基地,將畢節列為重點聯系地區。2009年,畢節被批準為貴州省唯一的地市級”國家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隨后,貴州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加快推進畢節試驗區新一輪改革發展的意見》,以及配套政策措施相繼落實。2013 年,國辦函35 號文件出臺,畢節邁入了全新而重大的歷史關節點。畢節新能源汽車產業也迎來了重大的戰略機遇期。
戰略實施,政策先行。畢節市委、市政府提出以”提高科技創新效率、加快創新價值實現”為主線,立足科技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建立優化產業布局和結構升級的引導機制,推動資源依賴向創新驅動轉變;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并緊緊抓住東部產業加快向西部轉移,黔中經濟區、貴州金三角建設等重大機遇,根據國家出臺的明確支持畢節發展的相關規劃和政策,從自主創新、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等方面出臺系列政策措施,營造新能源產業發展的良好政策環境,并明確工作目標,細化工作措施,落實責任主體,加大財政投入,創造性開展工作,全面推進自主創新。
為推動新能源汽車工業的發展,近年來,畢節市確立了建設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的總體思路:緊抓”十二五”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機遇,切實做好”貴州省工業強省戰略”思想工作。緊緊圍繞”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的主基調和”抓機遇、提速度、上臺階”的總要求,堅持”合作創新、加強轉化、重點突破、引領跨越”的方針,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切實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積極創造優良的政策環境,充分調動全社會的積極性,著力健全科技創新體系、推動企業技術創新、產業技術創新和社會發展創新,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和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盡快走上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軌道。通過基地的建設,有計劃、有步驟、有目標地培育壯大一批新能源汽車中小企業。突出”科技帶動、技術升級”的理念,以企業自主創新為動力,以產品關鍵技術突破為重點,以產業聚集為優勢,企業項目建設為主線,以增強貴州畢節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競爭力為目的。逐步建立完整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體系,把新能源汽車產業建設成為畢節市支柱產業,帶動畢節經濟總量的增加,使之成為國內外有影響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聚集地。
目標既定,同心力爭。
鏡頭一 7月28日,市科技局。根據市委張吉勇書記指示,市科技局挑燈夜戰撰寫”貴州畢節省級新能源汽車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申請報告。凌晨2時,張吉勇書記來電話慰問科技局加班同志。7月29日,市科技局羅昌琪局長率相關人員連夜將申報材料送省科技廳。
鏡頭二 7月30日,貴陽。副省長何力要求省科技廳、省工信委全力支持畢節新能源汽車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建設。陳堅廳長指示高新產業處,迅速同省工信委會商批復省級”畢節新能源汽車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當日中午,行文同意成立省級”畢節新能源汽車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科技廳高新處領導說,這是目前貴州省批準得最快的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
鏡頭三 9月16日至19日,為落實科技部萬鋼部長視察畢節時的指示精神,冉霞副市長率市科技局羅昌琪局長一行到科技部匯報工作,爭取支持貴州畢節國家級新能源汽車基地。
鏡頭四 10月15日至16日,科技部高新司材料處調研員李志農,帶領機械科學研究總院研究員劉維漢、中國汽車技術中心副主任吳志新一行,在省科技廳副廳長茍渝新的陪同下,到我市考察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建設工作。市委書記張吉勇,市委副書記、市長陳昌旭,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胡吉宏,副市長冉霞陪同考察并參加座談會。
鏡頭五 10月17日,國家科技部。畢節市市長陳昌旭、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胡吉宏、副市長冉霞、畢節市科技局羅昌琪局長等在科技部向科技部高新司趙玉海司長匯報貴州畢節國家級新能源汽車基地進申報情況,懇請盡快批復。
鏡頭六 11月7日,國家科技部。畢節市委書記張吉勇、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胡吉宏、畢節市委副秘書長呂飛、畢節市科技局羅昌琪局長等在科技部向高新司趙玉海司長匯報高新基地批復后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的聚集、輻射和帶動作用,促進貴州、乃至西部地區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聚集和發展。
鏡頭七 11月8日,北京市科委。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胡吉宏、畢節市委副秘書長呂飛、畢節市科技局羅昌琪局長等同北京市科委就利用首都科技資源、企業資源建設貴州畢節國家級新能源汽車基地開展合作交流。
鏡頭八 11月15日,深圳。畢節市科技局與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就開展新能源汽車技術合作進行協商。
鏡頭九 11月16日,深圳。第十五屆中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副省長何力巡視了貴州展團。在畢節展示臺,認真聽取了畢節新能源汽車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建設介紹。對畢節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做法表示肯定。
鏡頭十 11月20日,北京。冉霞副市長、付強市長助理、市科技局羅昌琪局長在京與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北京清華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工程中心主任,中國民主同盟第十屆、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委,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國家”863”計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總體專家組組長歐陽明高就畢節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進行會談。
鏡頭十一 11月28日,省委組織部,受冉霞副市長委托市科技局羅昌琪局長向于杰副局長匯報”畢節國家新能源汽車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認定情況,請省委組織部幫助協調同清華大學等國內一流高校、科研機構同畢節市開展合作,促進畢節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
眾人拾柴火焰高,上下同心、各方協力,11月27日,捷報傳來,科技部行文認定”畢節國家新能源汽車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
基地的發展目標是:通過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項目的實施,以聚集新能源汽車企業和完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布局為重點,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新興產業,做好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以培育高新技術企業作為切入點,發展壯大中小企業。加強電動汽車、電動摩托車技術研究開發中心的能力建設,建立科技綜合服務平臺,重點實施和攻關一批關鍵技術,加大技術成果轉化。建成”研發-生產-銷售-服務”于一體的新能源汽車工業體系,實現基地內工業總產值達到50億元。在”十二五”末把貴州畢節建設成為貴州省乃至國內重要的新能源汽車產品研發、生產基地,并努力培育成以新能源汽車為主導產業的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拍動創新的羽翼
張開發展的優勢
開拓創新是畢節試驗區精神的特質,而善于創新則是畢節汽車產業基地的優勢。在建設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的進程中,畢節市不斷創新工作方法,優勢明顯。
優勢之一:開放式創新
開展對外合作,實施開放式創新。通過設立研發(工程)中心與國外研發機構合作等形式,提升創新水平。如,添鈺動力、力帆汽車、澳能空氣動力、云內動力、興國新能源、西凱新能源、匯豐車橋等企業分別設立了工程研究中心,同時還與國內外一流的轎車研發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
推動基地企業開展引智工作,利用國內頂尖科技人才提高企業技術研發能力。如7月10 日,澳能電機發展有限公司組織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電力電子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韓英鐸等10 余位新能源領域專家參加在畢節市舉行的空氣動力技術研討會,使企業的技術研發水平從開發就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
注重資源整合力度和共享平臺建設。打破條塊分割,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區域資源開放共享。
在國家層面推動產學研各方圍繞產業基地技術創新鏈,開展聯合攻關,制定技術標準。發揮國家駐外科技機構和科技信息機構的作用,支持產業基地企業”走出去”。
優勢之二:產學研對接
圍繞自主品牌汽車崛起以及周邊區域汽車電子的集聚發展,在添鈺汽車公司等龍頭和骨干企業的帶動下,聯合我國汽車電子企業、高校和研究機構,成立了畢節新能源產業技術聯盟,共同推進汽車電子技術的自主創新。
建立企業、高校、研究所聯動合作發展機制,構建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區域技術創新體系。在推進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之間的產學研對接層面上,基地80%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與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40多所高校、科研機構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
為了搶占自主知識產權的汽車電子產業制高點,擺脫跨國公司的技術和市場壟斷,圍繞汽車工業的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共同開發、生產和經營汽車工業的關鍵電子系統和部件。
可以說,科技成果的產業化造就了眾多科技型中小企業,延伸了產業鏈。
優勢之三:產業環境優化
在創新創業載體方面,畢節新能源汽車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由”畢節經濟開發區”和”七星關經濟開發區”兩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合力打造,是目前貴州省內唯一以新能源汽車為主導產業的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已獲貴州省科學技術廳、貴州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批準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
在中介服務機構方面,由貴州省生產力促進中心、畢節市生產力促進中心、東圣知識產權代理公司等機構,初步形成了服務功能較為完善的科技中介服務體系。
同時,積極推進中小企業投融資體系建設。為產業高速發展的投融資需求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經初步測算,到2015年,畢節市新能源汽車及配套企業將累計建成投產40個,汽車零部件本土化率達80%,新能源汽車產值達300億元以上,拉動相關產業產值1500億元。基地內年銷售收入超過50億元的企業超過5家,高新技術企業和創新型企業數占園區內企業總數比例超過50%。
整合資源結構
孵化畢節汽車產業集群
隨著世界經濟和現代工業全球化發展的步伐不斷加快,汽車產業的競爭已經不是企業與企業的競爭,而是產業鏈與產業鏈的競爭。在中國汽車工業面臨著轉型、升級的重要時期,畢節作為新興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如何決勝汽車工業產業鏈?這不僅牽動著產業鏈相關企業的利益,而且決定著一個支柱產業的命脈。
在技術創新方面,畢節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已形成了較強的自主創新能力,目前基地內現有整車及零部件骨干企業25家,經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2家、省級以上研發機構4家、省級以上科技中介機構3家;2013年1-8月登記科技成果40項,申請專利581件,其中發明專利83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畢節添鈺動力科技有限公司TM 電機;澳能電機發展有限公司代表核心競爭力并處于行業領先地位的”壓縮空氣動力技術”及”壓縮空氣儲能技術”技術;畢節興國汽車底盤輕量化技術;貴州西凱巨能電池……科集聚畢節新能源汽車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多年來通過以我為主、聯合開發的方式,整合全球資源,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節能環保核心技術,為畢節市新能源汽車的自主創新和加快發展提供了保障。特別是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及其關鍵技術的突破,為電動汽車整車集成及關鍵零部件開發、生產和應用探索出一條創新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汽車關鍵零部件的開發與生產,畢節汽車產業集群打破了國外公司的技術壟斷局面,縮短了開發周期,為自主品牌汽車的可持續性發展奠定了基礎。例如,添鈺動力、力帆汽車、澳能空氣動力、云內動力、興國新能源、西凱新能源、匯豐車橋等企業都是由擁有大批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達到國際國內領先水平的高新技術企業和實力雄厚、在國內新能源汽車領域已經發展多年的集團公司投資建設。這些都為新能源汽車的整車研發和應用形成了協同發展和倍增效應。
瞄準新能源汽車
搶占汽車工業發展制高點
”十二五”期間,畢節新能汽車產業基地發展的具體目標是:
制定畢節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 由畢節市相關行政部門牽頭,根據畢節新能源汽車發展現狀,聯系相關企業發展規劃和國內外新能源汽車發展趨勢,科學、合理的制定畢節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爭取把畢節打造成國內重要的新能源汽車研發、生產基地。
加強技術研究開發中心能力建設 建立企業與相關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機制。依托畢節添鈺動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交通大學、英國曼徹斯頓大學,加強”省市共建電動汽車技術研究開發中心”的能力建設,完成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研究成果2項,進行成果轉化2項;依托重慶大學、貴州大學、貴州興國新動力科技有限公司、貴州興國新能源有限公司、貴州興國實業有限公司,加強”省市共建電動摩托車技術研究開發中心”能力建設,重點開展電動摩托車控制系統、零部件、新產品開發等工作,實現相關成果轉化2項。
加強技術人才團隊建設,做好知識產權保護工作 根據基地企業的人才需求,協助企業引進或者培養新能源汽車技術人員80人以上,依托畢節市知識產權局做好知識產權的保護工作,加大宣傳力度,增強企業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協助企業完成專利申請60項以上。
建立健全科技綜合服務平臺 提升畢節市科技中介機構服務能力,加強畢節市生產力促進中心的能力建設,建立市生產力中心與省生產力中心的合作機制,為基地提供技術咨詢、項目申報、投融資擔保、成果轉化及交易,人才培訓等服務累計60次。
培育高新技術企業 依托基地骨干企業,根據企業的發展需求,通過在技術、資金、人才引進等方面對企業給予支持,培育高新技術企業3家,壯大中小相關企業3家,使其年產值2000萬元以上。
實現基地內新能源汽車工業總產值50億元 依托基地新能源汽車骨干企業,扶持中小企業的發展,全面支持”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汽車零部件”等產業的發展,完成工業總產值50億元的目標任務。
從這些數據的背后,我們可以看出畢節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對于自身發展路線圖構想實現的信心和決心。在未來兩年內,實現成倍增長,產業發展步伐大幅加快,產業凝聚力和行業影響力提升一個新的臺階……
畢節市科技局負責人特別強調,”到2015年,希望基地成為我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自主創新陣地、產業集聚基地和人才培育高地,成為汽車產業高新技術的區域中心和輻射中心,并爭取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汽車產業基地。”
無論是自主創新能力,還是產業規模,畢節汽車產業在國內已經具有一定影響力。在畢節建設國家節能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不僅有助于探索我國自主創新發展的新路,積極融入汽車高端產業的全球分工體系;而且有助于承接國際先進汽車技術轉移,構建區域性完整的汽車產業體系;更有助于我國在第三次汽車工業革命中占得先機,為中國民族汽車工業的發展增添強大后勁。
11月27日,市委、市政府領導收到畢節市科技局專報,11月26日,國家科技部行文認定”畢節國家新能源汽車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聞訊后,市委、市政政府決定由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召集相關部門傳達國科通2013[668]號文件精神,會議決定成立三個新能源汽車專題招商分局,第一分局由市科技局牽頭面向北京;第二分局由市發改委牽頭面向廣州;第三分由聯絡聯系辦牽頭面向其他地區;號角再次吹響,畢節新能源汽車將會飛得更高。
作者:Yuan37530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27727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