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是指采用非常規車用燃料作為動力來源,綜合車輛的動力控制和驅動方面的先進技術,形成的技術原理先進、具有新技術、新結構的汽車。因廢氣排放量比較低,而成為全球汽車行業的“新寵”。
然而,在第一輛新能源汽車的誕生地美國,盡管得到了聯邦政府的政策“力挺”和科研團隊的全力相助,但其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路途并不如預期順利。對此,美國媒體指出,聯邦政府的政策支持為美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開足了馬力;而未來,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提高這一“不可逆”趨勢的延伸,美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有望展示出愈發令人矚目的“加速度”,并將發掘出相關行業及區域市場的投資價值。
政策支持“矢志不渝”
美國的電動車規劃最早由總統奧巴馬于2008年競選時提出,并于2009年正式啟動。當時,奧巴馬政府推出一系列優惠政策,支持插電式混合電動車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奧巴馬希望通過利用新能源,使美國擺脫對海外市場的過度依賴,并通過進行制定嚴格的汽車燃油排放標準,以及通過政府采購節能汽車,消費者購買節能汽車減稅、補貼消費者,并設立一個總量為250億美元的政府資助基金等一系列舉動,大力推動汽車向“低能耗”的方向發展。
2009年8月,美國能源部設立20億美元政府資助項目,用以扶持新一代電動汽車所需電池組及零部件開發。同時,為鼓勵消費,購買充電式混合動力車的用戶可享受7500美元稅收抵扣;政府還投入4億美元支持充電站等基礎設施建設。
然而,時至2012年,美國能源部卻正式宣布,奧巴馬計劃到2015年全美將有100萬輛充電式電動汽車的目標尚難實現;2013年2月,奧巴馬政府承認新能源汽車規劃失敗,美國電動汽車制造商因此紛紛倒閉或陷入困境。
觀察人士指出,美國聯邦政府的政策大力支持難以快速得到“回報”是新能源汽車“革命式發展階段”的必然經歷。奧巴馬在第一個任期內不顧質疑之聲,先對豐田“痛下殺手”,后對通用“徹底肢解”,這本身就表明了新能源汽車發展在行業內的阻力之大,也同時反映出美國聯邦政府在依靠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這一立場上的堅定決心——美國奧巴馬在其2013年和2014年的國情咨文中仍然“癡心不改”,繼續對使用清潔能源予以特別闡述,其中當然包括新能源汽車。
技術發展頻頻遇阻
目前,美國新能源汽車主要包括以液化天然氣為代表的燃氣汽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FCEV)、純電動汽車(BEV)、氫能源動力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等。
行業內的阻力在美國新能源汽車的技術發展脈絡中,同樣清晰可見。比如,世界上第一輛真正意義上的電動汽車是1996年由通用公司生產的Electronic Vehicle1 (EV1),通用汽車推出這款鉛酸電池制成的電動車主要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進行銷售。然而,EV1的推廣卻遭到了來自美國傳統石油公司的多方抵制。美國各大石油公司因害怕電動車未來會取代汽油車甚至不惜花費巨資購買電動車核心技術專利并予以銷毀,因為這些石油巨頭不希望看到美國電動汽車的發展。
即使在全球金融危機肆虐,新能源相關產業受到各方“力挺”的近期,美國電動車發展并非一帆風順。數據顯示,2012年,純電動汽車在美國銷售14687輛,僅為全年汽車銷售量的0.1%。分析人士指出,產生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是,鋰電池的技術進展緩慢。而雪佛蘭VOLT、菲斯克等領先廠商都發生過碰撞后電池起火事故,為消費者接受電動車直接蒙上了陰影,也為產業的發展招致質疑聲。
美國媒體指出,某種意義上講,美國新能源汽車行業技術發展遇阻“并不完全是壞事”。因為在新能源汽車必然普及的預期下,未來新能源汽車的逐步滲透,將帶動汽車領域的巨大變革,同時也對動力電池、電機以及電控系統等方面產生巨大拉動。
了不起的特斯拉
需要指出的是,美國在純電動汽車這一新能源汽車的細分領域內已初露鋒芒;而推動這一事實呈現的,正是創辦于2003年的美國本土知名電動汽車制造商特斯拉公司(Tesla Motors)。
特斯拉公司于2010年完成IPO,2013年銷售翻倍遞增,達18650輛,與2012年銷量的2620輛比,大增611%。2013年,特斯拉通過不斷改善電池管理系統提升續航里程和安全性,成為引領全球純電動汽車革命的領軍者。由于該公司研發的Model S一次續航里程高達480公里,支持45分鐘快速充電,在北美汽車市場表現尤為出色,并且由于美國能源部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其實際售價僅為八到九萬美元,對比同樣性能的高端跑車,其性價比“十分可觀”。
與純電動汽車需長時間充電、僅能維持短距離駕駛相比,氫燃料電池汽車更能滿足人們日常需要,因此美汽車業將氫燃料電池車作為繼內燃機車之后的“又一篇章”。從技術上說,氫燃料電池車在充氣速度、續駛里程、最高車速等性能方面已完全可替代目前的汽油車;而且,氫燃料電池車不排放CO2和氮氧化物等溫室氣體,有助于減少“霧霾”天數。美國曾在2008年預測,如發展勢頭強勁,到2030年將有80%的內燃機汽車被氫燃料電池車取代,即使發展不夠如意,也將有20%的傳統內燃機汽車被替代。不過,業內人士指出,氫燃料電池汽車在應用過程中的儲氫環節還未很好地解決,預計未來真正實現產業化提升還需兩到三年。
業內人士認為,未來的美國新能源汽車行業技術,將呈現包括混合動力在內的多種節能降耗技術并用的局面,最終向純電動過度。
需盡快提高市場滲透率
美國汽車行業研究機構認為,能否及時、快速提高新能源汽車在全美汽車行業中的市場滲透率,對于美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有著不言而喻的重要意義。
從目前來看,美國國內電動車銷量呈上升趨勢,其中純電動車對此的貢獻較大。數據顯示,2012年美國國內電動車銷量為5.3萬輛,其中純電動車銷售14687輛,僅為全年汽車銷量的0.1%;在美政府一系列減稅支持與車企的促銷活動的刺激下,該數據在2013年有了明顯改善,2013年美國電動汽車銷售總量為9.6萬輛,其中純電動車銷售量為4.8萬輛,是2012年的3倍多。
從全球市場看,2012年美國電動汽車的年銷量已經突破45萬輛,占整個乘用車市場的3%。其中,混合動力汽車銷量達40萬輛,占整個電動汽車銷量的90%,與2010年相比增長了42%,其中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實現全年3萬輛的銷售,同比增長近3倍。
行業分析人士指出,雖然美國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滲透率仍有待進一步提高,但投資者已經開始需要將目光“發散”到其他相關的產業和區域市場中。
數據顯示,預計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將超過20%,總體銷量達到2000萬輛(包括HEV),新能源汽車的滲透對于電池、電機和功率電子、鋰礦等部分將產生巨大拉動。
來源:中國證券報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29793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