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中國汽車消費者白皮書》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11日發布的《中國汽車消費者白皮書》稱,新能源汽車市場正從示范階段向增長階段發展,中國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消費者期待更多新能源汽車運行和使用的優惠政策出臺。
中汽協今日公布數據顯示,7月新能源汽車生產19307輛,銷售16884輛,同比分別增長2.2倍和3.3倍。1-7月新能源汽車生產95530輛,銷售89549輛,同比分別增長2.5倍和2.6倍。
白皮書稱,新能源汽車銷量快速增長與優惠政策關聯密切。今年上半年,先后有10個以上與新能源汽車相關的行業政策和行業標準出臺或實施,新能源汽車示范城市增至89個。調查顯示,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總體知曉比例僅有53.9%,只有上海、北京、深圳三個城市超過這一平均水平。
此外,白皮書調查還顯示,續航里程短、充電時間長以及維修點少依然是新能源汽車發展三個最主要障礙,市場目前銷售的大多數純電動汽車續航里程在150至200公里,距離消費者期望的248公里還有明顯差距;大部分產品需要6至8小時完成充電,快速充電需30至40分鐘,而消費者期望完成充電平均時間是4.7小時,快速充電為24分鐘。
來源:上海證券報
2.京津冀協同解決 新能源汽車跑高速問題
7月30日上午,京津冀三地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在京滬高速馬駒橋服務區召開京津冀充電設施協同建設聯合行動啟動會,并簽署《京津冀新能源小客車充電設施協同建設聯合行動計劃》(下簡稱《計劃》)。會議研究部署了京津冀充電設施協同建設的重點工作,提出到2020年,建設形成京津冀區域一體化的公用充電服務網絡體系。
目前京津冀地區累計建成運營的充電樁數量已經超過1萬根。根據國網公司智能充換電服務網絡建設規劃,到2020年,將全面建成以“四縱四橫”為支撐點,覆蓋公司經營區內所有新能源汽車示范城市的高速公路城際快充網路。其中,京津冀區域共涉及10條國家高速公路,27條區域高速公路共105處服務區。
“十通十聯”高速公路快充網絡將于2020年前在京津冀地區建設完成。“十通”就是實現北京、天津向河北主要城市直通達,涉及G1京哈、G2京滬、G4京港澳、G5京昆、G6京藏等高速公路。而“十聯”是要實現京津冀主要城市互相聯絡,涉及G95張涿、G1811石黃、S2051濱保等高速公路。“這些高速公路服務區的充電站將統一建設標準,每站配置4臺120kw直流充電機、8臺直流充電樁,1臺630kva變壓器,一期先建設2臺120kw直流充電機、4臺直流充電樁。
來源:中國經濟導報
3.中航鋰電125億投建120億Wh動力電池項目
8月10日晚間,成飛集成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子公司中航鋰電擬與江蘇常州市金壇區金壇政府共同投資建設“中航鋰離子動力電池項目”,項目規劃用地1000畝,總投資預計125億,建成后將形成120億瓦時的鋰離子動力電池年生產能力。公司股票將于8月11日復牌。
根據公告,該項目分三期建設,第一期投資25億元,占地200畝,建成后形成20億瓦時的鋰離子動力電池年生產能力。首期投資實施后,根據投資實施進展及市場情況再確定開展二、三期投資。其中,金壇政府引入其作為主要出資人的投資公司與中航鋰電共同出資成立項目公司,作為項目的實施主體。項目公司注冊資本不超過40億元,中航鋰電以現金和技術等無形資產出資,比例不低于30%。
同日成飛集成公告稱,中航鋰電為加快大規模產能建設,擬在中航鋰電(洛陽)產業園生產區南側規劃三期建設投資項目。項目總投資14。5億元,建設年產15億瓦時鋰電池生產線,項目建成達產后預計可實現年銷售收入24億元。
來源:中國電池網
4.新能源汽車帶動電池隔膜產業增長
10日,賽迪顧問發布《中國鋰離子電池隔膜行業白皮書(2015)》顯示,受益于下游新能源汽車電池的帶動,全球鋰離子電池隔膜產業在2014年整體產量為11.85億平方米,產值達到20.75億美元,分別同比增長41.58%和12.18%。就中國市場而言,2014年全國隔膜產量達到5.75億平方米,占據全球產量大約48%左右,產值達到20.5億元。
在濕法隔膜領域,根據白皮書,目前國內還處于進口替代的前期。在干法隔膜領域,白皮書認為目前干法隔膜目前基本相對成熟,競爭情況相對濕法而言更為激烈,且基本能完全替代進口隔膜,面臨著價格下行的壓力。白皮書也指出目前國內大部分的干法隔膜企業也在積極投資建設濕法隔膜生產線,只有少部分企業同時擁有干法和濕法生產線。
來源:新華網
5.海口啟用電動汽車租賃 充電服務點將達100個
日前,海口市首個電動汽車服務點在該市復興城互聯網創新創業園啟用,一批用于租賃的電動汽車投入試運行。據了解,UCAR-復興城互聯網共享電動汽車合作項目將在海口全面鋪開,預計至今年年底,全市將投入1000輛電動租賃汽車,機場、火車站、碼頭和旅游景點等地建設100個電動汽車服務點,電動汽車租賃價格為30元/小時。
UCAR-復興城互聯網共享電動汽車合作項目在海口首期投資1億元,將以此為基礎在海口構建完成一個初級的電動汽車城市智能交通體系。按照項目計劃,今年9月該項目將在海口正式啟動運營,先在海口復興城互聯網創新創業園投放20輛電動汽車。到10月份,投放海口的電動汽車將達到300輛,布局服務網點30個,基本覆蓋海口主城區。到12月,海口全市將完成1000輛電動汽車的布局投放,服務網點達到100個。
來源:人民網
6.安徽省首座電動汽車換電站投運
8月10日,在合肥市始信路電動汽車換電站內,工作人員正在為新能源公交車更換電池。
始信路電動汽車換電站于本月7日正式投運使用,是安徽省首座投入使用的電動汽車換電站,該站目前為50輛電動公交車進行服務,每輛車更換電池僅需不到10分鐘,并在2小時左右將換下的電池充滿,大大節約了電動公交車充電時間。
來源:新華網
7.天津濱海新區首批純電動公交車8月投運
天津濱海新區首批10部插電式純電動公交車將在本月正式投運,新區首個電動公交車充電公交場站——響螺灣公交站也將投入使用。即將投用的10部純電動公交車均為空調車,搭載了車輛視頻監控、GPS定位、LED顯示屏等多種先進設備。純電動公交車滿負荷運行每公里只需0.8度電,零污染、零排放。與傳統柴油公交車相比,按每日100公里/車計算,純電動公交車年總減少柴油耗費6.75噸,每臺車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0.9噸。新區首個電動公交車充電公交場站——響螺灣公交站也將投入使用。場站內建有五個充電樁,每個充電樁設有兩個插頭,平均4小時可將公交車電池充滿,滿足全天運營需求。
來源:每日新報
8.打造最大展臺 寶馬重磅出擊法蘭克福車展
寶馬今年在法蘭克福國際車展(IAA)重磅出擊,1.2萬平米的展臺創造了寶馬法蘭車展的紀錄。這將是寶馬在法蘭車展參展史上最大展臺。1.2萬平方米的展臺上下三層,將展示寶馬新車以及全部的汽車產品。站臺的中心將是新款Siebener。
寶馬i系在車展上將展示寶馬i3 和i8的新充電概念和服務。寶馬還將推出“寶馬連接生活”(BMW Connected Living),智能應用不僅限于汽車,還能延伸到家庭和辦公室。
來源:德國汽車周刊
9.寶馬和奧迪共同開發高自動化駕駛標準
奧迪和寶馬參加了《協作高自動化駕駛》(Ko-HAF)項目,旨在開發高自動化駕駛領域的技術和標準,涉及眾多領域,包括電腦模擬、汽車試駕路段到最終的公路駕駛。除了奧迪和寶馬之外,很多德國汽車公司、供應商和大學加入了這個項目。項目從6月1日開始,將持續到2018年11月底。這個項目將開發高自動化駕駛功能的相關標準并且進行測試。
來源:德國《汽車制造》
10.現代加快電氣化進程 未來3年在美推7款新車
現代-起亞計劃進一步推動其車型的電氣化進程,2016至2018年間將在美國推出7款混動車與電動車型。
據知情人士透露,2016至2018年間,現代起亞將在美國推出四款混動車、兩款插電式混動車以及一款純電動車。其中第一款混動車將為2017年款。
來源:蓋世汽車
11.發改委牽頭起草汽車業反壟斷指南
國家發改委價監局日前召開的汽車領域反壟斷指南起草工作行業專家會議上獲悉,作為國家發改委牽頭起草的六部反壟斷法配套指南 中最受市場關注的一部,汽車業反壟斷指南除了對傳統的零部件生產與供應、汽車銷售與售后服務等環節給出反壟斷政策指引外,包括汽車電商、平行進口等新業態 中的壟斷行為的認定與豁免,也有望首次給出明文解釋。
來源:經濟參考報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39570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