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機動車整車出廠合格證統計,2015年1-7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生產9.89萬輛,同比增長3倍。其中6、7兩個月份,新能源汽車產量分別為2.5萬和2.04萬輛,同比增長分別達到3倍、2.5倍。新能源汽車在不斷發展普及的同時,其潛在阻力也逐漸突顯。對消費者而言,新能源汽車推廣仍有續航里程、充電難等問題。于廠家而言,不少地方政策尚未細化,外加地方保護主義讓新能源汽車在全國范圍內推廣起來困難重重。
近日,上海、北京、安徽、長沙、武漢、河南等8省市陸續公布了2015上半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成績,其中,上海市上半年銷售并上牌的新能源汽車累計14547輛,同比增長888%, 遠高于其他各省市。合肥、北京位居第二、第三。
上海市新能源汽車銷售快速增長的原因,除了新能源汽車免費車牌吸引外,還有開放的市場政策和較大的補貼力度。另外,還緣于7月1日起實施的充電設施建設新規,要求私人用戶必須安裝好充電樁后才能獲得免費牌照。
隨車企不斷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的投入力度,像電池等技術壁壘會逐漸破除,充電設施的完善也會隨時間推移逐漸夯實;而地方保護這種主觀因素或許是阻礙新能源汽車普及的最大壁壘,對車企而言,市場進不去,一切都是徒勞。對消費者而言,地方保護將外地品牌拒之門外,限制了當地消費者的購車選擇。
地方保護主要表現以下幾類:其一為保護地方企業,補貼名額絕大部分都留給當地企業;其二是地方標準比國家標準要高,每一個地方的要求都不一樣。其三,因為地方財政收入比較低,設置門檻讓地方少賣或者不賣。
面對目前地方保護的現狀,新能源車企采取的應對策略也是不同的。源于進入當地市場成本過高,有的車企直接采用避開的做法,在沒有補貼、對外地品牌設置門檻的城市不去推廣開拓;有的車企則選擇以“投資換市場”的形式進駐地方城市,與地方政府企業合作、在當地投資建廠等。
單從城市推廣數據看,地方保護似乎影響不明顯,某些要求也拉動了地方投資、保護消費者利益,地方保護是否“存在即合理”呢?
新能源汽車發展到如今,破除地方保護或許是發展我國新能源汽車推廣的趨勢。參與地方保護大調查,共推新能源汽車快發展!新能源汽車從業人員請填卷一,消費者請直接跳到卷二(第二頁)參與。
卷一:
[page]
卷二: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劉萬祥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uju/39568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