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稱江淮汽車已停產iEV6S,原因是該車采用的三星電池還未獲得國內動力電池企業目錄準入。據第一電動網求證,江淮iEV6S仍然在產在售,7月初剛向北京市場發付數百輛iEV6S,即將交付車主。
江淮于今年北京車展期間發布iEV6S,4月25日開始接受預訂。以北京市場為例,首批200輛iEV6S電動汽車在6月到貨,已交付車主,但遠遠無法滿足當前的訂車需求。據江淮內部人士介紹,目前iEV6S的生產放緩,確實擔心電池目錄未通過而影響補貼發放。給經銷商的提貨期約一個月時間,比其他電動車型要慢。
今年5月初也傳出江淮在北京停止預訂iEV6S的消息,作者從車主和經銷商處聽到多種說辭,“等進北京目錄才能銷售”,“過了7月就不接單了”’,“廠家在考慮換國產電池,10月份才能提車”….但可以確定的是,經歷種種波折,江淮iEV6S目前還在銷售,江淮廠家的態度比較謹慎,不會大幅放量。
江淮iEV6S純電動汽車
一切圍繞“江淮iEV6S停產停售”的疑云背后,都跟電池目錄緊密相關。4月27日,第一電動網獨家報道,中機中心把2016年發布的1—3批新能源汽車推廣目錄全部重審,電池廠家沒有進入《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企業目錄的都不予以通過。
隨后在4月29日,工信部對實施5個月的《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發布補充通知,要求已進入公告的25家企業的典型產品,按照新國標重新檢測,并于2016年6月底前提交報告。
6月20日,牽動業內神經的第四批動力電池企業目錄公布,加上此前工信部已公示的25家企業名單,截至目前一共有57家企業入選“白名單”,其中單體企業56家,系統企業1家。另外,第一電動網從知情人士處獲悉,有部分企業未能通過重審,可能被退出目錄。
業內關注焦點在于,外資動力電池企業能否進入享受政府補貼的電池供應商名單。在動力電池強推目錄制之前,外資動力電池正在起勢,三星、LG化學、松下、SK等在華建廠出貨,收獲了巨額訂單。除了江淮,三星還向宇通客車、北汽福田供應電池。LG化學的客戶包括上汽、長安、奇瑞、一汽等。但是截至目前,還沒有一家外資動力電池企業獲得前4批目錄準入。
韓國企業乃至政府對中國市場也非常緊張,據韓聯社報道,韓國國務總理黃教安2016年6月28日同李克強總理舉行會晤,黃教安請求中國積極解決三元聚合物鋰電池問題,李克強總理表示將研究解決方案。
事實上,電池規范及申報通知中并無限制外資的規定,據一位接近政策制定的專家表示,外資企業同樣可以申請進入目錄,只要滿足相關準入要求,具體申請流程和國內企業一樣。
但從電池規范不難看出,對外資電池企業的要求明顯提高,研究機構設立等技術要求防止外資企業在本地只進行簡單加工生產,套取利潤。提高針刺、擠壓、高溫以及高倍率下循環壽命等測試條件,對外資的三元材料的針對性更強,同時也為國內動力電池企業發展,尤其三元系提升贏取緩沖時間。
目前三星、LG、SK等外資企業都在積極申請下一批動力電池目錄準入,也表示出信心。但新能源整車企業仍然抱有很大擔憂,江淮對iEV6S產銷的搖擺也是基于此。“不知道外資品牌什么時候能進入目錄,是否有過渡期政策也不明朗。”
根據第一電動網此前獲得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則》(修訂版—征求意見稿),新準入政策或將提供一年過渡期,已獲得新能源汽車推廣目錄的車型可繼續使用原電池生產銷售,在2017年7月1日之前滿足動力電池準入標準即可,而2016年7月1日起新申報的車型,則必須采用獲得準入的電池。
但政策沒有落地之前,很多企業不愿冒失去補貼的風險,即使考慮更換為國產電池,也需要一定時間來配合車型調整。如果政策遲遲未能明朗,部分采用外資動力電池的新能源車型產銷將繼續出現青黃不接的情況。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杜俊儀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44361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