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無人駕駛,人們往往會首先想到私家車,但這次我們關注的焦點不再局限于私家車,而是迷你通勤巴士、擺渡車等車型的自動駕駛化。這類產品外形呆萌可愛,一般用于接駁擺渡服務,其運行場景偏向于封閉式或半封閉式園區,路況單一;此外,這類產品體型小巧,結構和功能簡單,研發周期短,成了諸多自動駕駛初創公司的首選。
Navya Technologies是一家法國的無人駕駛初創公司,早在2016年就完成了3400萬美金的融資,當時估值2.22億美金。現在,Navya計劃在2018年年底前向美國出售150輛無人駕駛巴士。
Navya正在測試的Arma無人駕駛巴士最多承載15名乘客,最高時速約為16英里(約26km),但實際上以每小時3英里(5km)的速度行駛。Arma每天能在巴黎承載數百名行人,使用高精度地圖定位、傳感器、攝像頭和激光雷達組成的系統來掃描和識別周圍的環境。
目前,Navya在法國里昂的工廠已經生產出大約50輛無人駕駛巴士,并在倫敦希思羅國際機場和巴黎拉德芳斯商業區展示了自己的無人駕駛技術。
Easy Mile也是一家法國的初創公司,不過其產品已經進入了運營階段。2017年7月6日, EasyMile獲得德國大陸集團的投資,開始合作研發無人駕駛巴士。
2014年,EasyMile發布了一款無人駕駛小巴EZ10,該巴士是EasyMile與法國賽車制造商Ligier共同研發,能承載12名乘客。2016年9月1日起,全球首個無人駕駛公交車線路在迪拜開通試運營,供乘客免費體驗EZ10。目前,這款公交車已在亞洲、北美、中東和歐洲的17個國家50多個城市投入運營。除了某些固定交通線路,EZ10還能運行在普通公路上,于普通車輛一起行駛。
而在法蘭克福,大陸集團通過基于EasyMile EZ10公交車研發的CUbE也已經開始在真實場景下進行路試。
Oxbotica是一家英國牛津大學機器人研究所設立的初創公司,于2014年成立,專注于機器人和自動駕駛汽車工程技術。現在,由其技術支持的GATEway無人駕駛巴士正在倫敦格林威治地區O2體育場附近兩英里長的河濱路上進行路試。
該巴士時速為16.1km,可搭載4名乘客。其配備的5個攝像頭和3個激光傳感器取代了腳踏板和方向盤,可以識別前方100米的路況,可做到平穩停車。在緊急情況下,工作人員也可以按下停車按鈕來應對突發狀況。
Local Motors汽車設計公司是美國的一家小規模汽車設計公司,成立于美國亞利桑那。2016年6月,IBM與Local Motors合力打造了第一款使用沃森(Waston)認知計算平臺的自動駕駛車輛Olli。Olli能夠容納12名乘客,但與一般的無人駕駛汽車不同的是,Olli實現了人工智能化,并且通過3D打印技術制造
在2016年,Local Motors在美國首次亮相了Olli,此后不久,該車在華盛頓特區的大街上為乘客服務。最近,德國鐵路公司Deutsche Bahn正在計劃于今年對該無人駕駛汽車進行測試,如果一切順利,將大量引進該無人駕駛汽車。
青飛智能于2015年底成立,總部在中國蘇州,致力于自動駕駛綜合應用技術的研究和各類智能應用車輛的開發工作,目前技術路線上偏向于限定場景Level4級的無人駕駛商用車包括無人觀光車、無人巴士等產品,應用在園區、機場、高爾夫球場、景區旅游觀光等地點,計劃2-3年后往中高速,全場景方向發展。
青飛智能已推出了一代產品,共兩款車型,皆為觀光車。該第一代產品在廣東萬科建筑研究院內已經自動運行一年多,車輛運營路線共1.5km,時速在10km左右、續航120km。
其第二代產品捷運200無人駕駛迷你巴士計劃在今年8月份開始路試。未來青飛智能希望能夠為國內外上萬個千畝以上的園區提供標準短途接駁系統,并在此基礎上細化分系統,向開放路面無人駕駛汽車領域進軍。
2016年初,前英特爾中國研究院工程師吳甘沙在中國北京成立了馭勢科技,投身無人駕駛領域創業。目前,馭勢科技已完成首輪融資,并獲得來自創新工場、中科創星、真格基金等投資機構的青睞。
2017年2月,馭勢科技與廣州白云機場合作,投入一輛無人駕駛車在航站樓與停車場之間提供擺渡服務,3月30日完成試運營首秀;馭勢科技還與凱德集團達成合作,在杭州來福士廣場,試水大型地下停車場的無人駕駛車自動擺渡服務模式。
目前馭勢的方案采用視覺SLAM(即時定位與地圖構建)與激光雷達SLAM兩種方法。在具體實現路徑上,馭勢會先去獲取應用場景的CAD圖,將視覺和激光雷達點云與CAD進行匹配,在此基礎上進行傳感器的多感知融合定位。
同年7月4日,馭勢科技與浙江嘉善政府簽訂了智能網聯無人駕駛低速電動車生產項目,計劃總投資人民幣20億元,在嘉善地區進行無人駕駛低速電動車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和銷售。
現階段,傳統汽車制造商對于無人駕駛技術還比較保守,中小型企業很難敲開主機廠的大門。而功能結構簡單、路況封閉單一的迷你巴士、擺渡車等車型更適缺乏整車研發經驗的自動駕駛初創公司。借助這類車型研發無人駕駛,在一定的技術及口碑基礎上拓展自己的商業版圖,成為了許多初創公司的首選。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阿彌諾斯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54749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