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乘聯會數據,2月廠商批發銷量161.8萬輛,同比增長10.2%,環比增長11.7%,受新能源市場拉動的影響,部分車企表現分化明顯。2月自主車企批發銷量85.9萬輛,同比增長37%,環比增長13%。主流合資車企批發銷量51萬輛,同比下降19%,環比增長10%。
繼去年10月后,比亞迪長安吉利自主三強再次霸榜前三。與去年同期相比,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的排名均跌落前三,奇瑞、特斯拉中國、廣汽豐田首次上榜分別躋身第5、第6和第10,而上汽乘用車、一汽豐田和東風本田均落榜。
自主品牌集體上攻仍然是2月整個汽車市場最明顯的特征。除了長城汽車呈現下滑外、比亞迪、長安、吉利和奇瑞均有大幅上漲。
繼去年奪得汽車市場銷量冠軍后,2023年比亞迪繼續開足馬力,超越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再次奪冠。值得注意的是,在特斯拉大幅降價后,比亞迪將2023款秦Plus DM-i冠軍版售價拉到10萬元內,率先迎戰特斯拉,接下來唐、宋、漢等車型均迎來改款上市,預計在售價上還會帶來不少驚喜,屆時比亞迪還將繼續“狂飆”。
長安汽車銷量11.6萬輛,同比上漲68.7%,排名從去年2月躍升6位至第2。長安雖然同比上漲不少,但環比卻下降了5.7%,原因可能是新能源汽車銷量不佳所致,2月其新能源汽車銷量2萬輛,環比下降近20%。
吉利汽車同比環比均實現不同程度的上漲,排名上升2位躋身至榜單第3。其中吉利新能源汽車銷量2.3萬輛,環比實現三位數增長。
相反,在TOP10中,除了廣汽豐田實現同比增長外,東風日產、一汽大眾、上汽大眾和上汽通用4家合資品牌均呈下降趨勢。
同比增幅來看,得益于產品矩陣豐富(目前在售車型27款),而且比亞迪宋、秦、元PLUS、唐、漢、海豚均是月銷過萬的爆款,主張“多生孩子好打架”的比亞迪同比增幅最大達112.3%。
其次是奇瑞汽車同比增長77.5%,主要得益于旗下奇瑞(68.3%)、星途(61.7%)和捷途(145.3%)品牌銷量的同比大幅上漲;而且奇瑞集團三款熱門產品瑞虎8、瑞虎7、捷途X70系列,分別以14,495輛、14,617輛、10,913輛的成績位列月銷過萬車型陣營。
長安汽車同比上漲68.7%,其中長安自主品牌新能源銷量達到20,574輛,同比增長103.38%;長安歐尚品牌2月銷量18,505輛;長安凱程2月銷量17,081輛。雖然長安汽車整體銷量表現還不錯,但從各個細分市場來看,長安依然承受著不小壓力。首先,長安CS系列車型2月銷量37,660輛,與當初的輝煌時期已存不小的差距。CS75系列在2月份的銷量僅為15,477輛,盡管其依然是銷量主力,但在同級SUV市場已與比亞迪宋系列車型拉開了不少差距。其次,長安轎車系列2月銷量僅15,024輛,跌落轎車銷量榜前十,下滑趨勢明顯。
吉利汽車增長的勢頭持續,2月同比上漲38.5%,其中新能源銷量大幅攀升,極氪、幾何純電系列同環比均實現強勁增長,領克全面加速電氣化。除了獨立的新能源序列,吉利的傳統優勢依然活力十足。2月份吉利品牌(含幾何)銷量90,333 輛,環比增長約4%,同比增長超42%。面向高端市場的領克2月的銷量也保持了穩步增長的態勢;海外業務同樣保持快速增長,2月出口銷量達17,522輛,同比增長約78%。
相反,曾經的銷量王長城汽車的輝煌已不在,2月銷量僅51,053輛,同比下降13.7%。其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其主銷車型哈弗H6的銷量逐漸下滑,2月銷量16,489輛,同比下降12.2%。此外,其在電動化方面沒有任何競爭優勢。
合資品牌方面,由于產品結構老化,電動化轉型節奏太慢等因素的影響,除了廣汽豐田實現26%的正增長外,東風日產、上汽大眾、一汽大眾和上汽通用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寫在最后
3月,多數車企即將推出大量新車,在國家促進消費政策推動下,多數省市出臺了相應促消費政策。其中,湖北省在3月推出限時一個月,企業+政府空前優惠的購車補貼政策。
從年初特斯拉的大幅降價,到湖北推出限時特惠,車市的“降價潮”愈演愈烈。降價范圍也從新能源車領域席卷燃油車領域,“廝殺”程度不言自明。這場價格戰對車企來說一定不是好事,但對消費者而言確實是一種實實在在的福利。可以預見的是,3月汽車市場將呈現強勢增長態勢。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李艷嬌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uju/197403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