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在中國汽研舉辦的“2019第二屆新能源汽車測試評價技術國際論壇”上,中國消費品質量安全促進會秘書長王昆先生帶來的《社會共治促進新能源汽車質量安全技術發展》。
新能源汽車質量安全是新能源汽車增長速度放緩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電池、電機、續航、變速器、制動系統、車身附件及電器等內容。電池衰減、續航不達標是車主投訴的重災,電池自燃也是大眾關心的重要話題。
隨著汽車四化的發展,電動、網聯、智能共享、綠色,未來汽車的質量安全問題的深度和廣度,系統性的影響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廣泛。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同時伴隨著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的應用,未來汽車的智能安全、電動安全的產生,會產生一些新的安全風險,對于消費者、對于使用者、對于汽車相關各方會產生更加深遠的影響。
圖1 汽車質量安全問題
在打造汽車質量安全防控風險方面,標準發揮著非常重要的引領作用,標準是力矩也是準繩。中國在新能源汽車特別是電動汽車領域的標準化工作一直開展得非常有成效。但這些標準并不太多,主要原因是技術處在發展過程當中,技術路線有相對固定的路徑,如果按照大概的標準可能會阻礙技術的創新。
圖2 電動汽車標準示意
我國的標準制定周期比較長,隨著改革的深化,標準制定的周期已經從過去的幾年縮短到大概30多個月,目標是縮短到22個月,以適應行業發展的水準。但也會導致一些標準和技術的調研、研討不夠充分。同時新能源汽車領域有各方利益的協調,使得很多標準推動比較難。標準出臺之后實行的效果不盡理想,無論是燃料電池汽車、智能網聯汽車、電動汽車,從電氣安全、功能安全、信息安全、自動駕駛分級、質量時間特性、用戶體驗效果、到綠色生態發展,都需要多方共同去努力實現。
對于整車汽車產品來講,過去的激進消費,對于工業的布局、行業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現在隨著改增改革的深入,隨著市場化的進程,更多要從市場和消費端定義產品,要圍繞著消費者需求、用戶滿意度來設計研發產品,來管理、調控我們的行業,政府部門減少對于市場的參與,達到營商環境、準入環境、消費環境、監督環境更多發揮市場機制、企業的作用,包括行業標準、團體標準,開展行業的研究,解決行業的痛點難點。
智電汽車作為汽車與能源、信息技術幾大產業深度融合的創新產品,是我國汽車產業未來發展的戰略方向,承載了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使命;由于智電汽車高度集成了信息通信、人工智能、大數據、新能源等新技術,因此對其產品的質量、安全性、可靠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說到測試評價,特色有定向的評價工作非常有必要,如何保證工作的規范性,做到各方參與、有關方面的監督、整個過程公開透明、結果大家共享使用、不做過度的商業開發和炒作,需要全行業共同的努力。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中國新能源汽車評價規程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0528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