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將削減燃料電池電池、移動出行方面的投入,專注于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
“傳統汽車制造商的時代已經結束。” 大眾汽車集團(Volkswagen)CEO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在1月16日的一次內部會議上說道。
他希望大眾加快轉型,縮減成本,降低復雜性,提高生產率,避免成為另一個諾基亞。
迪斯向路透表示,至少未來10年內,燃料電池的競爭力不如電動汽車。考慮到這一點,大眾將削減用于燃料電池的資源。
大眾旗下的奧迪品牌一直主導著大眾的燃料電池業務。2019年初的日內瓦車展中,奧迪董事會成員布拉姆·肖特(Braham Schot)曾表示燃料電池是電動汽車最有效的驅動方式,將為氫燃料電池提供“更多的資金、產能和信心”。但這是將近一年前的事了。
迪斯表示,公司應放棄任何阻礙公司業績提升的因素,這意味著將原本用于燃料電池的資源將轉向電動汽車。
迪斯告訴高層管理人員,面對行業變化,大眾汽車需要進行“徹底的改革”,否則就會落后。他認為公司必須采用數字化技術。電動汽車競爭對手特斯拉的股價最近飆升,證明競爭格局正在發生變化。
盡管大眾去年面對行業困境顯現出相對較強的彈性,但他表示,公司需要采取更多措施,因為行業變革才剛剛開始。
“最大的問題是:我們的速度夠快嗎?”迪斯向參會的高級經理表示,“如果我們繼續以目前的速度發展,將會非常艱難。”
大眾需要占據軟件和汽車電子產品的主導權,生產大量電動汽車和電池,以遵守嚴格的排放規定。各國監管機構日益收緊的排放規定正迫使汽車制造商清理內燃機,開發零排放的電動汽車。
大眾汽車擁有業內最雄心勃勃的電動汽車計劃。它計劃到2028年累計生產和銷售2200萬輛電動汽車;屆時可能會提供多達70款電動車。迪斯認為這還不夠快,為加速推進其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項目,還要削減用于燃料電池的資源。
咨詢公司伍德麥肯茲(Wood Mackenzie)曾表示,預計大眾無法實現到2028年產銷2200萬輛電動汽車的目標。但這家咨詢公司認為,即便到2028年電動汽車銷量僅為1400萬輛,大眾屆時也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制造商。這一水平將占全球所有電動汽車的27%,占電池供應的30%。
大眾還希望借助資產重組,削減成本,向聯網汽車等新技術領域擴張等方式,將其市值從目前的約910億歐元提高到2000億歐元。
迪斯指出,為了實現轉型,大眾必須專注于自身的優勢,放棄任何阻礙提高業績的東西。卡車子公司Traton上市只是重整資產組合的第一步。他表示,為旗下變速器制造商Renk和曼恩能源子公司(MAN Energy Solutions)尋找新東家的談判也在進行中。為進一步整合資源,MOIA移動出行部門的投資也將減少。
他還指出,大眾需要更多地關注利潤,而不是銷量。“以賓利為例,交付量達1萬輛,”他說,“如果我們的利潤率高于零,那就更令人印象深刻了。如果我完全誠實的話,我希望交付量為5000輛,而且利潤率能超過20%。”
大眾的這場改革不僅針對電動汽車,還包括自動駕駛汽車。該集團已宣布成立大眾自動駕駛子公司(VW Autonomy),由這一新實體負責監督公司自動駕駛項目。(本文內容綜合自Electrek 、Automotive News ,圖片來自VW,Electrek,Automotive News)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商業評論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08301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