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拉爾夫能起到迪斯與監事會之間的潤滑劑作用
本周一,大眾集團正式發表聲明,稱自2020年7月1日起,任命大眾品牌前首席運營官拉爾夫·布蘭德施泰特(Ralf Brandst?tter)為大眾汽車品牌CEO。之前兼任品牌職務的集團CEO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博士將主要負責集團的整體發展戰略。
大眾品牌換帥的消息并不意外,但是這一決策是緊隨迪斯與大眾監事會的一次爭端后發出的,使得這次人事調動背后的原因比事件本身更惹人深思。
上周四,迪斯在一次3000多名管理人員參加的內部會議中,當眾指責監事會成員中有內鬼,將大眾高度機密的軟件問題泄露給媒體。受“尾氣門”事件的影響,美國當局正在對大眾集團進行為期3年的查驗,預計今年9月結束。然而這樣的消息一旦流出,很有可能導致該期限延長,對大眾的復興極為不利。
然而,迪斯言辭過于激烈,甚至用“犯罪”來指責監事會,而徹底激怒了監事會。隨后,迪斯為自己的不當言行向大眾監事會公開道歉,監事會也發表聲明稱接受了迪斯的道歉,并會繼續支持迪斯的工作。
本周一,大眾監事會召開會議,專門針對迪斯的過激言行進行討論,并考慮解除迪斯集團CEO的職務。但終究還是手下留情,保留了迪斯集團CEO的職位,但是把他大眾品牌的管理權剝離。作為集團的核心品牌,大眾品牌CEO一直都是集團管理能力的試金石,向集團CEO晉升的必經之路。
雖然大眾集團的內斗屢見不鮮,兩大家族半世紀的恩怨也早已見怪不怪,但是此次內斗發生得太不合時宜。大眾處在重要的轉型期,加之新冠疫情的沖擊,高爾夫8和ID.3的生產問題,內憂加外患將是大眾無法承受之重。此時的大眾暫時把內部斗爭擱置,專心集團發展才是明智之舉。
迪斯與工會積怨已久
迪斯2018年從穆倫手里接過權杖,接管風雨飄搖的大眾,與“鴿派”的穆倫不同,迪斯一向敢說敢做,是典型的“鷹派”。以“成本殺手”著稱的迪斯,從2015年空降到大眾集團擔任大眾品牌CEO開始,就經常因裁員問題與工會“硬剛”,上任不久,便實現了全球裁員3萬人,為大眾節省了37億歐元的開支。
如此大規模的裁員引起監事會工會代表的不滿,然而當時的大眾正需要這樣一個敢為人先的領導者、決策者,帶領大眾轉型,走出困境。加上迪斯是2015年從寶馬空降到大眾,與“尾氣門”瓜葛甚少,“底子干凈“,是擔任集團CEO的合適人選。
而迪斯接任集團CEO以來,多項大刀闊斧的改革動作都因受到工會阻撓而難以施展,這讓雄心勃勃的迪斯感覺是在戴著鐐銬跳舞,無法施展拳腳。多次決策上的分歧,使得迪斯與工會兩方都不“香”了。
關鍵車型的生產問題是矛盾的爆發點
此前,大眾高爾夫8和ID.3電動車的量產由于軟件問題而延期,這兩款車型對于此時的大眾集團都至關重要。尤其高爾夫8被大眾寄予厚望,視為絕對走量的一款車,對保證今年的銷量以及狼堡總部工廠的盈利至關重要。然而計劃年產量10萬輛的高爾夫8,卻終因軟件問題,只交付了8400輛便被迫中止,已經交付的新車還有可能面臨返廠。
ID.3電動車則是大眾全新電動MEB平臺的第一款量產車,是大眾集團電動化轉型的重點車型,同一品牌地位如此關鍵的兩款車型皆因軟件問題導致生產困難,身兼集團和品牌CEO的迪斯自然是難辭其咎,監事會要降罪也在情理之中。
今年5月,工會公開針對高爾夫技術問題對迪斯表示不滿,指責管理層不顧軟件問題按時交付新車的魯莽決策,給大眾帶來了災難,并有可能動搖大眾的根基。導致員工質疑監事會的監管能力,讓消費者對大眾失去信任。
大眾集團工程師透露:“ID.3軟件的基礎設施的架構開發得太倉促了”導致了很多因此而潛在的問題,系統模塊多樣性而無法互相融合而導致閃退。
從這些細節進行推測,迪斯的管理方式雖然強硬激進,但又過于粗獷,急于求成。迪斯一直堅持電動化轉型,削減成本,大方向上絕對是一項能為大眾力挽狂瀾又任重而道遠的任務。進一步推斷,也許迪斯更適合集團大方向的掌控,而無暇兼顧品牌的日常管理,此次人事調整,若將正確的人放在了正確的位置上,迪斯與拉爾夫的新組合也許能為大眾化解危機。
迪斯追求集團的快速轉型,引用迪斯的一句話可以印證他的理念“作為決策者要快速、靈活,我們應該是一個行動迅速的艦隊,而不是航母”。上周四發生的正面爭執只是一個導火索,大眾集團應該在問題只浮現冰山一角時,及時止損。
拉爾夫也許能成為迪斯與工會間的潤滑劑
如何平衡管理者與背后的掌權者之間意見分歧,在實施自己的決策的同時,維系好內部的關系,攘外安內是集團管理者都要兼顧的職責。然而無論是積怨已久還是一時失態,如此空口無憑指控公司的董事,結局可想而知。加上監事會早已對迪斯不滿,此次正中下懷,將自己公開擺在了集團掌權者的對立面上,給監事會多了一個不滿迪斯的理由,公開道歉算是對迪斯的小小懲戒。
然而,有分析師認為,若迪斯離開大眾,意味著大眾的電動化轉型進程可能會被延長。此前,迪斯已經向監事會提出請求,將自己的合同期限延長兩年至2025年,被監事會否決。
與迪斯這樣空降高管不同,拉爾夫是大眾的“老人”,從1993年便加入大眾集團工作至今,已經近30年,對大眾集團的理解更勝于迪斯。加上近兩年來作為大眾品牌的首席運營官輔佐迪斯進行大眾品牌的改革,手持老派與改革雙刃劍的拉爾夫,或許能夠更好的為大眾品牌揚長避短,并起到迪斯與工會之間的潤滑劑的作用,穩固大眾集團內部。
工會在大眾集團的力量不容小覷,大眾集團監事會共有19個席位,其中工會代表便占了9席,接近一半,有權對CEO的合同延長進行否決。多年來,這些工會代表們左右了多名高管的下臺,這意味著,與工會撕破臉,結局不會太樂觀。
作為工人利益的代表,以削減成本為由進行大規模裁員在工會眼里是管理者將自己決策失誤導致的惡果讓底層的員工來承擔,是管理層無能的表現。然而,就在人事調整期間,迪斯依舊試圖讓工會同意他的成本削減計劃,再一次進行裁員。將裁員、精簡企業非核心業務作為削減成本重要手段的迪斯與工會之間勢必存在著難以調和的矛盾。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商業評論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18129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