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車企都給電動車電池組很長的質保時間,一般都是八年或15萬公里,基本就是一輛電動汽車的使用年限,其中比亞迪提供了電芯終身質保服務,部分初創車企還能給出整車和電池組的終身質保。
但消費者對動力電池的擔心還有正常的容量衰減,這就跟我們的手機一樣,剛買的新手機充滿電還能用一天,后來一天就要充兩次電了,這就是電池容量衰減,不屬于質保范圍。那么誰家的的電動車電池容量衰減更少呢?
近日,一家名為Geotab的公司發布了一份關于電動汽車電池的容量衰減的統計數據。
根據調查顯示,2019款雪佛蘭Bolt EV在使用一年后,其電池容量衰減為零,也就是續航不變。其其次是2017款奧迪A3 e-tron,使用一年容量衰減0.3%;然后是2019款特斯拉MODEL 3,容量衰減0.6%,第十名的是2018年奔馳B級 EV,容量衰減為1.2%。
可見電動車的電池容量衰減并沒有我們想象中那么嚴重,也不像手機電池那樣明顯。當然這也跟充放電循環次數有關,手機基本上是每天一充,甚至一天兩充,每年循環次數大概是400次。但是一輛續航400公里的電動車,每次上下班代步幾十公里的話,基本上可以做到每周只充一次電,每年循環次數大概是50-60次,當然容量衰減就會更慢。
再來看看容量衰減最多的排名,是三菱的歐藍德PHEV,一年的容量衰減是4.1%,第二名是起亞Niro PHEV,第三名是2019款豐田普銳斯 Prime,多以插電混動車型為主。其實也跟自身設計有關,插電混動車型的純電續航較短,一般只有幾十公里,使用到80%左右就會由發動機介入,等到發動機有富余能量就會進行充電,因此循環次數相比要純電動車型要高出不少。
不過這些車型基本都沒有在國內銷售,比如雪佛蘭Bolt EV,可能很多小伙伴都沒有聽過,國產MODEL 3采用的電池也跟美版不一樣。不知道國內會不會也有這樣的第三方公司,對國內銷售的電動車進行調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