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蔚來和李斌,就覺得不服。”“但是我還得說兩字:羨慕,我就羨慕他的體制,羨慕他的機制。”
三年前在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上語出驚人的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昨天(2020年7月31日)退休了。
雖然這是早已預料之中的事,但想必,永不服輸的老徐離開崗位,離開他戰斗了18年的汽車事業時,依然有不服與羨慕,遺憾與不舍。
2002年,徐和誼從北京市委工業工委副書記、北京市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崗位轉戰北汽,出任北汽控股公司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兼中韓合資的北京現代汽車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北京現代是中國入世后第一家汽車合資公司,中國汽車市場也從2002年開始井噴。
可以說,徐和誼在北汽集團、在汽車業的18年與中國汽車的黃金時代完全重合,最后幾年還見證和親身參與了波瀾壯闊的汽車四化變革。
對北汽集團來說,徐和誼將成為公司史上最重要的領導之一,因為徐和誼入局的18年、掌舵的14年,北汽多個業務板塊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一個存在感微弱的地方車企成長為六大汽車國企之一。
從數據上看,2006年任北汽董事長時,公司產銷68萬輛、營收587億元,2019產銷226萬輛、營業收入5012億元,成為首家年收突破5000億元的北京市屬國有企業。
從北汽旗下各板塊看,2002年成立的北京現代創造了從雙方正式接觸到正式簽約僅用224天、到公司正式揭牌僅用371天、到第一輛轎車下線僅用436天三項中國汽車工業合資合作新的紀錄,實現當年籌建、當年出車,并僅用了63個月便實現累計產銷汽車100萬輛的中國汽車行業最快速度。
2016年第八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上,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發表了題為《眼疾、手快、專注》的主題演講
2005年成立的北京奔馳,德系三大豪華車中最晚一個實現國產,十幾年后逆襲銷量奪冠。無論是銷量奪冠還是奔馳在中國歷經磨難后的飛速發展,比其他兩家競爭對手挑戰都大得多,經歷了進口與國產車渠道整合,戴姆勒、利星行與北汽的商業博弈,最終能取得多方共贏的結果,徐和誼執掌的北汽在其中扮演了關鍵角色。
在他任內,北汽收購福建奔馳中方股份、實現奔馳品牌在國內的整合,北汽和戴姆勒交叉持股、深化了北汽與全球第一豪華車企的合作。
自主品牌方面,北汽集團2009年12月以2億美元收購瑞典薩博汽車公司相關知識產權,在此基礎上消化吸收推出中高端乘用車品牌紳寶,雖然紳寶系列車型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未能脫穎而出,但還是為北汽自主乘用車從無到有積累了寶貴的經驗,2019年北汽自主乘用車板塊重新整合。
2009年成立的北汽新能源是國內傳統企業中較早創立獨立新能源汽車公司且卓有成效的企業,從2013年到2019年,北汽新能源連續7年奪得國內純電動汽車銷量冠軍。2018年北汽新能源借殼上市,成為A股第一家純電動車制造企業。
徐和誼在任期內開啟了北京牌越野車的復興,推出BJ40、BJ80等多款硬派越野車型,填補自主品牌在該細分市場的空白。2019年1月,北汽集團越野車事業部升級為研產銷獨立運作的北京汽車集團越野車有限公司,更明確了其打造中國第一越野車品牌的目標。
整車之外,北汽集團在2008年成立北京海納川汽車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下轄汽車零部件企業幾十家,包括獨資和與全球零部件巨頭的合資企業,業務涵蓋五大系統的汽車零部件,為20多家大型主機廠配套,建立了強大的零部件體系。
北汽鵬龍、北汽產投、華夏出行、北京通用航空、北汽興東方等公司讓北汽集團的戰略布局延伸到服務貿易、產業投資、出行服務、通用航空、現代農業裝備等領域,而且絕大多數收益超過想象。
除了以上這些,徐和誼對北汽集團更大的貢獻在于集團一體化,在于明確定義了我們今日所說的“北汽”究竟代表什么實體。
徐和誼初入北汽時,行業里雖然也有“北汽”這個簡稱,但要確切地說出“北汽”的公司組成和結構,不是一件輕松的事。
北汽當時的構成、與子公司結構關系可以大略梳理如下:集團主要由北京汽車工業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北汽控股)和北京汽車投資公司(北汽投資)兩大公司構成,可以視作兄弟關系,北汽控股擁有北汽投資41.58%股份。
北汽投資擁有合資公司北京現代50%股份,所以實際上,北汽控股對北京現代是間接控股。
北汽控股當時只擁有北汽福田3.94%股份,而北汽控股的全資子公司北京汽車摩托車聯合制造公司(北汽摩)擁有北汽福田32%股份,北汽福田的實際控制權在其總經理王金玉手中。
繼承了當年“北京汽車制造廠”金字招牌的是北京汽車制造廠有限公司(北汽有限),北汽控股的全資子公司北汽摩占其33.33%股份,民營企業北汽裝配廠占66.67%股份,掌握實際控制權,北汽對其沒有實際話語權。
旗下企業關系如此錯綜復雜,缺乏一個能夠提綱挈領、統領全全軍的角色,北汽大家庭各自為政、不相往來的狀況可想而知。此外,旗下還有眾多汽車相關產業,大多經營不善、瀕臨倒閉,成為沉重的歷史包袱。
徐和誼對北汽歷史性的貢獻是對旗下公司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整合梳理。2006年12月,北汽控股與中國信達資產公司北京辦事處達成債務重組戰略合作。2007年4月,北汽控股注資3100萬元成立北京汽車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負責處置金融債務。制動泵廠破產、華安陽光等19家企業分批劃入北汽資產經營管理公司,此舉分流安置職工近5000人,處置金融債務17億元,節省財務費用22億元,每年減少虧損4.5億元,掃除了北汽前進的最大障礙。
此前北汽系公司各自為政,一盤散沙,加強對旗下公司的控制力是另一項緊迫工作。2008年1月,通過北汽摩的股權劃撥,北汽控股擁有了北汽福田36.4%股份,成為控股股東。同樣通過北汽摩股權劃撥和增資重組,北汽控股直接擁有了北汽有限33.33%股份,成為其最大股東。
2010年9月28日,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掛牌成立,北京汽車工業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更名為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北汽股份的成立把整個北汽乘用車的業務都放到了一個公司框架內,乘用車平臺從業務上整合到一起,同時引入5個外部股東,擴展了融資渠道,為2014年在香港上市打下基礎。
北汽控股更名北汽集團則是在對旗下企業理順管理權后突出集團化的外在表現。至此,一個此前組織松散、架構混亂、各自為戰、只頂著一個“北汽”帽子的龐大企業群被改編為一艘航空母艦。
只此一役,徐和誼已經將自己的名字鐫刻進北汽集團公司歷史。
2016年10月22日,徐和誼在汽車商業評論十周歲生日慶典上朗誦《長征·七律》
1957年生人的徐和誼原本應該是2017年退休,延遲三年退休的待遇之前在汽車業只有前上汽集團董事長胡茂元、前江淮集團董事長左延安享有。從這份名單也能看出徐和誼之于北汽的意義。
掌舵14年,徐和誼為北汽留下一個強有力的集團化企業架構、一個清晰而深遠的戰略布局,在新能源等未來關鍵業務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當然,他還有許多未竟的事業,比如自主品牌的做大做強,這些將有賴于繼任者繼往開來。
按照組織安排,前金隅集團董事長姜德義正式接任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一職。2016年,已有原金隅紀委書記石喜軍出任北汽集團紀委書記。
姜德義1964年生人,籍貫遼寧新賓,曾學習鋼鐵冶金專業。1986年正式參加工作,2009年6月畢業于北京科技大學鋼鐵冶金專業,獲得博士研究生學歷。2015年7月起擔任北京金隅集團董事長。
金隅集團屬國有獨資企業,主營包含家具制造、建筑材料制造、房地產,金隅2019年營業收入約918.29億元,北汽集團營收超5000億。
無論如何,對北汽來說一個新的時代開始了。
8月11日至13日,主題為“冬芽”的第十二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將在武漢舉辦,徐和誼已確認出席,并在8月11日上午發表主題演講。這將是他卸任后的首次公開露面,那么就讓我們聽聽這位最敢說的國有車企領導人這次將會說些什么。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商業評論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21614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