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馬曉蕾
編輯 / 張 南
設計 / 杜 凱
來源 / 路透社,作者:Ben Klayman
隨著汽車行業的變革與轉型,各大企業紛紛通過結盟的方式緩解自動駕駛汽車、電動車、車輛互聯技術和人工智能所帶來的投資壓力。加之全球疫情帶來的沖擊,更加劇了這一浪潮,而一向喜歡單打獨斗的本田“獨狼”式的戰略則顯得愈發冒險。
去年年底,本田拒絕了日本政府的撮合,沒有與日產合并。讓外界猜測,原因之一可能是本田要繼續保持其一貫的企業姿態,不參與任何戰略聯盟或收購。
9月3日,通用和本田發表聲明表示,兩家汽車制造商擬在北美成立戰略聯盟,為在北美建立更深層次的合作關系奠定基礎。根據該聯盟,兩家公司計劃共同開發汽油發動機和SUV、共享整車平臺、聯合采購,在汽車行業向電動車發展的過程中尋求降低成本。
聲明中稱,雙方已經簽署了諒解備忘錄。兩家公司會繼續以各自的品牌進行銷售,但將在零部件和材料采購、研究工作和互聯汽車服務等領域進行合作。
雙方仍需簽署一項最終協議,公司高層表示,協議中將包括更多關于預期成本節約的細節,但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每家公司的節約成本或達數十億美元。
通用汽車總裁馬可·睿思(Mark Reuss)在一份聲明中說,"這一聯盟將通過釋放更多資源,幫助兩家公司加快對未來移動出行創新的投資??偟膩碚f,我們相信這一聯盟將幫助兩家公司在開發車型陣容的過程中實現顯著的成本節約。"
一個重要的目標就是省錢
此次聯盟標志著全球汽車行業整合的另一個里程碑,由于限制排放和電動車轉型的壓力,即使是最大的汽車制造商也面臨著資本和資源的緊缺。他們的合作表明了通用和本田在整合業務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也標志著該行業正在努力為下一代電動、無人駕駛和互聯技術提供資金,同時仍然保持現有的汽油動力車和卡車業務的齊頭并進。
通用和本田計劃聯合為北美市場開發至少4款SUV,為電池動力汽車的研發釋放現金流。通用汽車計劃到2023年在全球范圍內銷售20款電動車,而本田將使用通用的Ultium電池組開發兩款插電式混動車型。
"對他們來說,這是重要的第一步,他們的合作是否會產生更多的協同效應,我們將拭目以待"東京汽車業調研機構Carnorama的分析師武宮尾(Takeshi Miyao)說。
雖然合作條款仍在制定中,兩家公司也沒有計劃進行資本整合。但分析人士表示,如果合作順利達成,通用和本田在工程整合方面的合作可能會更加緊密,甚至最終可能會出現兩家公司互相持有對方少數股權的情況。
雖然此次戰略聯盟僅限于北美區域,但這仍是雙方的一次高風險押注,因為SUV為兩家汽車制造商在高利潤地區創造了大部分銷售額。
"通用和本田正在進行的可能是一場非常大的交易,"研究公司LMC Automotive預測高級副總裁杰夫·舒斯特(Jeff Schuster)說。"感覺在朝著更大的事情發展。"
兩家公司表示,聯合開發討論將立即開始,工程工作則計劃于2021年初開始。
馬可·睿思表示,"對于通用汽車來說,我們因此節省的大量資金將有助于為公司的全系電動化愿景提供資金。"
本田執行副社長倉石誠司(Seiji Kuraishi)也認為,一個重要的目標就是省錢。"結合各家公司的優勢,通過仔細確定我們自己要做什么和合作做什么,我們將努力建立雙贏的關系,為客戶創造新的價值。"倉石在一份聲明中說。
通用汽車的目標是在2023年前推出20款新的電動車。8月,其旗下的凱迪拉克豪華品牌推出了一款純電動SUV Lyriq,預計將在兩年內上市銷售。
本田表示,計劃在2022年之前使其整個歐洲產品系列實現電動化,包括推出6款新車型。
盡管電池成本下降,但電動車的價格仍然比同級的燃油車要貴一些。
一般來說,電動車的盈利能力,要比大型、重型汽油發動機皮卡和SUV低得多。與一個汽車制造合作伙伴分擔成本的必要性就在于此,尤其是在美國新冠疫情爆發和失業率上升導致銷量下跌的情況下。
開發一輛新車,大部分工程成本都在于平臺。通用和本田都可以獨立設計內飾與外觀,因此最終產品保留了每個制造商或品牌的基因特性。合作雙方還可以通過大量采購某些零部件和原材料來節省成本。
兩家公司計劃在包括SUV和中型皮卡在內的四個以上核心細分市場探索車輛平臺共享的可能性,以及推進系統、信息娛樂和連接服務、高級駕駛輔助功能、車輛連接和其他技術。
瑞士信貸分析師丹·利維(Dan Levy)在一份研究報告中表示,看到兩家公司在汽油發動機上的合作是"令人鼓舞的",因為即使在行業向電動車轉型的階段,燃油車技術仍然需要投資。
從單打獨斗到團隊作戰
隨著電動車領軍企業特斯拉股票大漲,以及幾家新晉電動車初創企業的SPAC上市吸引了大量投資者之際,傳統大型汽車制造商為節約資本而合作地更加緊密。
汽車制造商聯盟是錯綜復雜的,因為將具有不同品牌特征、且地域差異較大的公司結合在一起,會面臨企業文化和工程方面的挑戰。本田一直拒絕緊密的合作關系,并一直保持高度的獨立性,但在過去的幾年里,它卻與通用汽車在氫動力燃料電池系統開發方面進行了合作。
過去十年來,汽車制造商一直在建立越來越緊密的合作關系。福特和大眾已經聯手開發電動車和自動駕駛汽車。豐田也一直在擴大與馬自達和斯巴魯等小型日本汽車制造商的聯系。
通用和本田的北美聯盟也將與其他幾大合作關系進行對抗,包括日產、雷諾和三菱之間已經搖搖欲墜的聯盟,以及傳說中的PSA和FCA的聯盟——全球第四大汽車制造商Stellantis。
唱慣了獨角戲的本田
前FCA首席執行官馬爾喬內(Sergio Marchionne)多年來一直在推動全球汽車行業的整合,認為管理高昂的資本成本管理是不可避免的。
本田總裁兼CEO八鄉隆弘繼承了歷任領導者的傳統,不喜歡涉及股權的大聯盟。創始人本田宗一郎的特立獨行,為公司營造的技術立身以及“不結盟”政策,在他去世近30年后仍然流淌在公司的血液里。
此前,本田是唯一一家沒有戰略合作伙伴的日本大型汽車制造商,這意味著它缺乏豐田、大眾和雷諾-日產-三菱汽車聯盟所享有的規模經濟效益,即較低的研究、生產和零部件成本。
多年來,本田基本保持獨立,不參與行業合并。但是如今汽車制造商之間互持股份,合并收購已經越來越常見,本田卻從來沒有湊過這個熱鬧,八鄉弘隆曾明確表示雖然大型車企之間的抱團取暖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但是本田絕對不會跟風,在未來絕對不會有合并或是收購的行為,繼續做“獨行俠”。
然而八鄉隆弘也曾進行了一些與其前任不同的大膽嘗試。本田正在投資自動駕駛汽車和燃料電池技術。并定下目標,到2030年,讓全球汽車銷量的三分之二來自電動車。
然而,本田公司在研發方面的支出力度已經逐漸超出了可承受范圍,這一直在給公司的盈利拖后腿。根據彭博社匯編的數據,其研發預算在在所有主要日本汽車制造商中最高。
麥格理資本證券分析師珍妮特·劉易斯(Janet Lewis)說,"由于缺乏聯盟伙伴,本田必須在研發上進行更大比例的投入,以保持競爭力。"
而今年疫情的爆發無疑讓轉型期資金壓力山大的汽車制造商們雪上加霜,獨立的廠商和其他合并的大集團相比,則顯得更加脆弱。這讓堅持了多年“不結盟”政策的本田也難逃“真香定律”,不得不放下“姿態”,投身聯盟的浪潮中。
倉石誠司表示,與通用汽車的聯盟將使本田獲得自己無法實現的規模經濟。北美是本田最大的市場,也是通用汽車僅次于中國的第二大市場。
分析師和通用汽車的投資者一直在推動該公司進行轉型變革,而圍繞著將其電動車業務分拆成一家獨立公司的問題層出不窮。通用汽車首席執行官瑪麗·博拉(Mary Barra)曾表示,這樣的選擇也并非不可能。
此次合作是兩家公司在電動車和自動駕駛汽車、互聯汽車技術和燃料電池方面現有合作的重大拓展。本田已經擁有通用持多數股權的自動駕駛汽車公司Cruise的少數股權。2018年,本田承諾將持續12年向該企業投資27.5億美元。
通用和本田可能更愿意分享更廣泛的技術,這要歸功于它們在自動駕駛和燃料電池方面現有合作中建立的信任,杰夫·舒斯特說。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商業評論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2565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