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才發布品牌、拿出首款概念車的嵐圖,在這次北京車展上,又帶來了一款概念車i Free。
顯然比起7月發布的那款造型炫酷的超跑i Land,i Free 才是嵐圖真實的用意,2021年就要量產,目前軟膜車已經下線。2018年才上馬的嵐圖項目,在不到三年的時間里已經把進度條拉到了準量產狀態,速度驚人,這至少說明,這個脫胎于老國企體制的新品牌,的確有把自己當“新人”在拼。
據了解,車展上亮相的i Free ,尺寸定位于中大型SUV,采用增程系統,頂配價格或超過30萬。這個定位讓人直接想到了理想ONE, 后者9月交付達到3504臺,今年1-9月交付已經超過18000臺,這個消息應該也給嵐圖團隊不少鼓舞,增程路線的確可行。
i Free 應該也打算跟理想ONE一樣,走務實創新的路線。i Free的設計靈感據說來自游艇和鯤鵬展翅,整車的姿態并不激進,寬大車身的流線型不錯,視覺上又相當大氣穩重,加上遍布的“凌波微瀾”車身紋理,以及前臉、側裙和門把手處頗有呼吸感的燈組設計,都讓整車在厚重之外多了幾分靈氣,輪轂甚至做出了浪花效果,尾部散熱條的設計也很具識別度,不過這幾個設計估計很難在量產車上實現。加上雙電機增程路線,i Free的亮相應該達到了嵐圖的預期,創新與傳承保持了三七開的良好比例,吸睛但不另類,足以讓人相信或期待這款車的真實到來。
東風的高層在媒體采 訪中曾提及20-35萬的中高端市場是2019年國內汽車市場唯一有增量的細分市場,同時也是能夠承載東風集團未來技術的區間,因此i Free的定價應該也在這一區間內。
在i Free背后,自然還有更強大的底氣支持,這就是嵐圖的ESSA智能電動架構。雖然叫架構,但實際上是一個兼容了增程、純電等不同動力系統的生產制造平臺,同時,這個架構還支持應用5G技術和高算力中央計算平臺,是面向未來智能交通、自動駕駛而開發的。
嵐圖汽車會根據國家新能源戰略、用戶需求、產品規劃、不同市場特點等要素,適時推出針對性的動力技術方案,而CEO兼CTO盧放亦在車展活動現場表示,ESSA架構能夠在多場景新能源動力解決方案、可持續迭代的智能科技、全場景安全三大方面為用戶提供全新體驗。
車展現場嵐圖展出了一臺智慧座艙
此外,基于ESSA架構的車型,除了具備可靠的主被動安全性能之外,嵐圖汽車也為用戶構建了包括電池安全在內的全旅程用車安全體系。
ESSA架構
ESSA架構已經具備量產能力,因此嵐圖的產品規劃就顯得比較“新勢力”,東風董事長竺延風在品牌發布會時表示,嵐圖汽車自2021年起每年推出至少一款新車,未來3-5年,覆蓋轎車、SUV、MPV 以及跨界車、高性能車等各個細分市場。
從戰略高度來看,嵐圖的ESSA和同在車展期間推出的領克浩瀚架構是處于同一級別的,不僅考慮了多動力系統的兼容生產,也考慮到智能汽車技術路線的發展需求。比起諸如大眾的MEB平臺,類似的智能架構把汽車的電氣化以及未來的車載生態等都考慮在內,體系更龐大。當然了,這個架構目前展示出來的也都是一套底盤系統,具體的技術參數尚未透露。
領克的浩瀚架構
吉利和東風不約而同推出新一代的汽車架構,可謂是已經把“新四化”從PPT搬到了生產線,但是對于東風嵐圖這個后進者來說,必須做的更多,因此他們提出了汽車的新五化,這多出來的一化正是“智慧化”,這是與ESSA架構中支持5g技術一脈相承的設計。
眾所周知,自動駕駛的發展與政策密切相關,而車路協同顯然已經成為中國智慧交通的重要技術路線,背靠大國企東風,嵐圖在這一塊的的優先天勢不用懷疑。
一個新品牌到底能不能成,在真正量產前是看不出來的。這個階段,人們大抵只能看看戰略是不是清晰堅定,資源是不是豐富深入,以及前面幾步走的是不是對路子。
就嵐圖目前揭露的信息而言,除了入局略晚,其他都沒硬傷。立項三年內就達到準量產級別,并且在嵐圖品牌發布后,東風集團就發布公告稱要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籌資資金用于嵐圖產品研發和數字化平臺及服務建設等項目。最起碼,在錢和效率和決心的層面,嵐圖目前的表現是值得讓人繼續期待的。
在國內自主品牌紛紛向上、強化自主的這幾年,東風的表現不算太搶眼,沒能像北汽、比亞迪等,搶到電動化的“第一賽道”,在品牌高端化的領域,比不上紅旗天之驕子的定位,對比星途、領克和wey等,也都慢半拍。
因此,留給東風走高端品牌的路徑不多,押注可能就在智慧化上了。
這方面,有東風集團的技術背景加上湖北省的全力支持,嵐圖“通關未來”,贏面還在。這次車展,東風集團的展臺主題就是“東風智,向未來”,還展出了Sharing-City沙盤、Sharing-Smart無人巡邏車、無人清掃車等前瞻規劃和過程,意圖很明顯了。在目前智能化賽道上,自主品牌之間尚未分出明顯的梯次,合資品牌進入中國,這一塊也顯得遲鈍,因此,東風和嵐圖,有機會。
東風展臺Sharing-City沙盤
實際上,東風集團的智慧大戰略布局早已鋪開,從聯手華為推動“智行隆中”智慧交通解決方案、到與一汽、長安等共同創立“T3出行”平臺等。
今年6月,東風推出國內首個實現商業化落地的限定場景下無人駕駛運營車輛sharing van,這是一個具備l4級無人駕駛功能的物流車隊,車子的造型與豐田的“e-palette”頗為相似。
sharing van
首批產品在青島國家海洋實驗室智能園區進行載人擺渡、運送物品等,這輛車純電驅動、沒有駕駛員 ,在全套傳感設備支持下實現無人駕駛。
因此,看懂東風的布局,也就不難猜測嵐圖未來產品,將主打智能和智慧化。這是一個目前尚無明確贏家的賽道,比起已經在這個賽道上推出了幾款車的新勢力品牌,嵐圖的優勢在哪里呢?
東風強大的朋友圈肯定算一個。比如,在此前的全球伙伴大會上,嵐圖就集齊了寧德時代、博世、騰訊、科大訊飛和福耀玻璃幾個大IP的真誠祝福,這至少說明,嵐圖出品的車,在動力、智能和交互幾個層面都能實現行業主流或頂尖水準。如果在部分用戶強感知的智能功能上作出一些突破,嵐圖也有可能贏得自己的粉絲。
講真,錢,技術,人才和政策,嵐圖都有了,剩下的問題是,距離交付也不太久了,嵐圖的品牌知名度和“粉絲圈”似乎還有待建設。這應該是i Free上市前,嵐圖最需要操心的問題了。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車巴客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28757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