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中國人民正在歡度雙節,特斯拉突然“獻禮”,將Model 3標準續航版由27.155萬降至24.99萬(補貼后),長續航版由34.405萬調至30.99萬,距離30萬的補貼線僅一步之遙。而上一次降價僅僅是五個月前的勞動節,國產Model 3官宣降價,進入補貼新政設定的30萬區間。
本以為經過前幾次調價風波,外界早對特斯拉的操作見怪不怪。但降價通知發出后,相關話題迅速沖上熱搜,而后論戰升級更逼得特斯拉官方接連表態,令人頗感意外。
特斯拉對外事務副總裁陶琳在微博上回應
不過,看看國產Model 3標準續航版一年前的售價:35.58萬(無補貼),和現在差了10萬都不止。對于一款面向大眾的產品,短時間內如此降幅,自然是有人歡喜有人愁,還有人半夜睡不熟。
01 潛客:好大一個節日紅包
已經鎖定Model 3或將Model 3放入考察清單的購車人,無疑是最幸福的。
標準續航版直降2.165萬,長續航版直降3.415萬,對于已設定購車預算甚至備好購車資金的人而言,好比天上掉下的大紅包,一次全家國內游立刻有了著落。
面對如此誠意,多說無益,一個字:買!
過去幾日,各地特斯拉專營店員工在微博上報喜的聲音此起彼伏,大意不外乎:已被訂單和咨詢電話淹沒,沒時間與客戶交談,甚至沒時間吃飯。
爆單一方面說明了Model 3的市場熱度,同時也顯示了,當特斯拉降價時,消費端的“獲得感”似乎更為強烈。
實際上,在類似十一這樣的購車高峰,各類打折促銷早不鮮見。只是,傳統廠商的價格一貫彈性較大,因時、因地甚至因店、因人而已,降價、優惠的吸引力自然有限。
比較起來,特斯拉全網統一價格,平日里可能少了些砍價的快感,但降價時,一分一厘卻來的分外實在,“薅羊毛”的滿足感遠非一般打折促銷可比。
尤其在前次拼多多“萬人團購”事件中,特斯拉冒天下之大不韙,拒絕交車又手撕活動組織方,更為自身對“一個價格”的堅持好好做了回廣告。
只是苦了當時參與活動那幾位買家,在輿論風暴里卷了近一個月,終于如愿以低于市場價2萬的價格提了車,算是稍微得到些補償。
只是,才一個月的功夫,發現自己還是買貴了幾千塊,真世事無常。
02 車主:路堵,心更堵
調價信息發布當天,不少Model 3的車主應該正被堵在路上。
本來已經十分煩躁,又遭當頭暴擊,情緒被徹底點燃,實在情有可原。網絡空間彌漫的各種攻擊和謾罵,大體上代表不了Model 3車主的真實素質。
受創最深的,無疑是節前剛剛提車的車主。主觀感受上,等于買基本一樣的東西,平白無故多付了2-3萬,心中怨憤自是格外難平。
然而,情緒再洶涌,也改變不了無能為力的現實。調價這種事,本就是賣方自主、買方自愿的行為。特斯拉降價,既合法又有據,很難挑出毛病。
實在說有什么毛病,疏于照顧車主的感情,算是一條。但這也很難上升到商業倫理的高度,畢竟,新購車主們“受傷”的同時,數量龐大的潛在車主們正從特斯拉的降價中得到“照顧”。
當然,如果網傳的銷售人員明知降價卻故意欺瞞,甚至催促提車的行為屬實,那就不僅是倫理層面的問題了,更涉及欺詐。這也是特斯拉一直竭力否認的。
好在特斯拉也并非麻木不仁。一方面,7天無理由退車的大門依然敞開,同時官方宣布,給予符合退車政策但未退車的車主3年免費超充權益。
再然后,不知有意還是無意,特斯拉宣布上調超充點充電價格,“哄抬”了一把3年免費超充的價值。
仍然意難平的車主,估計只能訴諸精神勝利法了。新購的想想半年前買的,半年前買的想想一年前買的,一年買的想想最早那些買進口版的,自然也就平衡了。
大過節的,沒必要太給自己添堵。
03 同行:欺人莫太甚
買車的有人歡喜有人愁,賣車的則是一家歡喜萬家愁。
Model 3五月份降價時,行業已經深受震動。初入車圈的新勢力們感受尤甚,李斌表示“有點殘忍”,李想則直呼若特斯拉價格持續下探,國內電動車企業“非殘即滅”。傳統車企雖努力保持淡定,但無不暗自用力,為轉型提檔加速。
往后的幾個月,Model 3在電動車市場一枝獨秀,對其他產品形成碾壓之勢,印證了大家的憂懼不無道理。
本次降價后,Model 3標準續航版正式進入25萬區間。對那些直接對標Model 3的產品,比如比亞迪漢和小鵬P7,25萬已經逼近其主銷價格水平。雖然在價格、續航、配置上仍保有優勢,但在特斯拉的體系及品牌光環下,前景難言樂觀。
那些認為在產品類型上已與Model 3錯開的車企,也無法大意。電動車消費多少還受政策驅動。在限牌城市,為了用經濟的方式拿到牌照,不少消費者愿意犧牲一定的使用場景。更何況,Model 3橫行無忌的同時,定位、價格相仿的Model Y也不遠了。
對燃油車中的豪華品牌和主流合資品牌而言,25萬的Model 3,也是如鯁在喉。當下,消費升級讓高端市場呈普漲之勢,這種沖擊尚不明顯。但Model 3近30萬的售價和月月過萬的銷量,明眼人都知道吃的是誰的份額。
更不妙的是,本次降價后,續航668公里的Model 3長續航版已經站在了30.99萬這個補貼的分水嶺。按照特斯拉規模效應和國產化率提升的速度,年內降至30萬以內,已經無可避免。屆時,加上補貼,長續航版甚至能賣進28萬以內。
這算不算李想早先形容的“滅頂之災”?
04 特斯拉:只想做個好人
特斯拉想必覺得很無辜。
922電池日上ELON MUSK介紹了下一代高性能電池
畢竟,此前歷次調價,官方都已明白無誤地表達了初衷:不求賺錢,只求與用戶共享技術、生產改進的成果。至于調價引發爭議,只是特斯拉堅持直營和統一價格的結果。言下之意,傳統車企的終端價格屬于“黑箱”,特斯拉不能因為自己敞亮而受到指責。
另外,較之以往,本次降價再度引爆輿論后,官方的跟進可謂及時,反饋也算得體。
價值約1萬的3年免費超充,多少能給受傷的車主們一些安慰。甚至對外界故意欺瞞的指責,也首次正面回應,表示“價格調整只有內部極少數人參加”,特斯拉員工“幾乎和消費者同時得知消息”,末了還動之以情,稱“不少員工也是在9月份新提的車”。
總之,傷害老車主感情是無意,搶同行飯碗是無心,人家本意只想做個好人。
從特斯拉的角度,這么想無可厚非。
作為行業“燈塔”和一家有遠大志向的公司,很難相信其會揮舞價格大棒,用脅迫消費者或者打壓同行的方式獲利。
實際上,國產Model 3剛開啟預訂時,標準續航版32.8萬(不含AP)的價格只比進口版低了2萬,當時曾被認為毫無競爭力。隨著供應鏈國產化率的提升,從今年1月開始,特斯拉才逐步將價格下調。等到4月份補貼新政出爐,將門檻設定在30萬,于是才有了Model 3的五一調價。
說到底,技術、體系和品牌上的優勢,給予了特斯拉使用價格工具的空間。至于何時用、如何用,完全可以根據自身經營目標自由裁量。
回到本次調價的動因,外界普遍認為是銷量沖刺。剛剛結束的三季度,特斯拉交付達13.93萬輛,創下新紀錄。不過,受一、二季度拖累,目前總銷量只完成32萬輛,距離50萬年度目標還差18萬輛。四季度全面提速,勢在必行。
畢竟,再怎么想做好人,飯總還是要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