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9月17日,在第二屆全球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創新大會主題峰會上,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產業政策研究領域的資深首席專家吳松泉就汽車產業鏈相關問題,從宏觀和政策研究的角度表了5點主要看法。他強調,汽車產業鏈的技術產品服務正加速向低碳化、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方向轉型,經營管理戰略在向正規化、專業化、規模化、國際化方向轉型,這“八化”方向為供應鏈企業帶來重大機遇,部分企業則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去年以來,“產業鏈”和“供應鏈”是中央文件、會議,包括各地的會議、文件中的重要關鍵詞,上上下下都非常關注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發展。那么什么叫產業鏈,什么叫供應鏈?這兩個詞還有是所區別。雖然我們的政策文件、高層會議經常把這兩個詞放在一起,但其實產業鏈更多的是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而供應鏈是從管理學的角度來說。對于政府、經濟學者、行業可能更關注產業鏈,對于企業來講或者管理學者可能更關注供應鏈。
關于汽車產業鏈、供應鏈,目前中國已經形成了門類比較齊全、較為完整的體系,從上中下游涉及到的領域非常廣。在智能電動化這個趨勢下,還有運營商,通訊商,服務商,內容提供商,基礎設施建設及管理者等主體以及高科技公司等新興參與者,鏈的范圍也在擴大。
汽車行業是一個產業鏈特別長,講究大協同、大制造、大集成的一個行業,它的技術、資金密集,涉及到的行業非常多,而且規模效應特別突出,應該說代表著一個國家工業發展的水平。我們說到供應鏈、產業鏈,實際上它的核心是零部件,大家最關注的是零部件這個方面。我國汽車零部件在2019年營業收入大概是3.7萬億,整個汽車制造業大概有8萬億。汽車產業鏈包括整車制造環節,按照我們的測算大概是三個10%,社會商品零售額占比、稅收占比、就業占城鎮就業人口的比例也都是接近或超過10%,所以地位非常突出。
今天的話題是談新能源汽車供應鏈,我們也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和整理。就產業鏈條來講,新能源汽車與傳統汽車這種結構上的變化,能源補給上的變化,涉及到一些基礎設施,包括智能化方面相關的內容,和傳統汽車相比有明顯的區別,這是一個基本情況。下面我想從宏觀和政策研究的角度,來談一下汽車、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供應鏈的幾點看法,總結來講就是二十個字。
汽車、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供應鏈未來的一個突出特征就是融合重構,實際上融合重構已經開始了。
在智能化、網聯化的趨勢下調整已經在進行,未來也會深刻的影響供應鏈變化。另外,這個重構還包括價值鏈、生態鏈全面的重塑,這也是行業當中討論比較多的。就產品來講,屬性的變化帶來了硬件、軟件、服務的全面升級。在能源方面來講,新能源汽車與智能電網、可再生能源的協同發展也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方向。
“新四化”的發展給產業鏈發展帶來新的生態,汽車制造業的服務化對我們的影響也越來越大。我們團隊在前幾年經過調研分析提出來一個未來產業的形態,結論是這個行業將來可能是一種“四橫、三縱、十模塊”的產業形態。“四橫”就是生態圈、細分領域、一級零部件及服務配套、底層零部件及服務支撐等等。“三縱”就是指車、路、人(服務)的三個產業鏈條,即以出行工具為龍頭的自動駕駛汽車產業鏈條,以智能化道路為載體的道路配套產業鏈條、以服務平臺為主導的車聯網服務鏈條。“十模塊”是指被分成的十個子模塊,未來處于產業頂端的是生態平臺類企業。
未來“新四化”的汽車供應鏈、產業鏈和傳統的汽車將大有不同,服務所占的比重會越來越高,越來越服務化。企業也提出構建以出行服務為牽引、全新的智能電動車的供應鏈體系,就會出現很多新的軟硬件的供應商、技術和運營服務的提供商、出行服務的提供商以及數據的服務商等等。
所謂集中,就是企業結構在集中,所謂集群就是布局在集群。要談集中,應該說汽車產業發展一百多年以來,其實全球汽車行業一個重要的主旋律就是集中化、集團化,包括整車。我們現在談論整車談的比較多,其實零部件更是如此。在中國,在市場的低速增長或者負增長和降速調整中,汽車產業的變革、對外開放、中美貿易戰等等一系列的綜合因素的影響下,汽車產業也進入了大調整、大整合、兼并重組的階段,零部件也是如此。
中國主要的汽車生產省和地區,在過去的六年(2019年與2014年相比),汽車產量的增長變化、布局的調整是非常明顯的。汽車零部件按照統計分六大集群,隨著整車越來越集中,供應鏈布局發展方向也越來越集群化。這里面包括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電機,也包括燃料電池。下一步政府會對燃料電池發力,推動這個產業包括產業鏈的完善和發展。
什么叫進來、出去?就是引進來,引進外國的資本、技術、人才等;出去就是中國企業要走出去,進行國際化,積極利用國際資源。
這里面首先是引進來,就是外資的大量進入。隨著對外開放,對外開放是這幾年一個重要的關鍵詞,也就是說汽車全產業鏈對外開放,按照總書記講的是高水平對外開放。對外資不僅給予準入前的國民待遇,還有準入后的國民待遇。
在走出去方面,去年出口接近700億美元,前年大概是730億美元,已經成為全球重要的汽車零部件出口基地。我們有很多在全球范圍內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汽車零部件產品,零部件企業也在海外展開積極的布局。除了出口,還包括海外投資并購、海外研發。部分整車企業開始進行海外投資,進行本地化的生產。在這個過程當中,國內的供應鏈企業也在跟隨著整車企業走出去。
另外一方面,關于中美貿易戰的問題。美國對中國所有汽車整車和大部分汽車零部件仍然加征25%的關稅,導致我們對美汽車零部件出口的下降。美國也加嚴了中國赴美投資的相關審查,影響了我們對美的投資和出口,也包括汽車零部件領域。
還有一個重要的趨勢,從國際汽車供應鏈來講,去年以來中央的會議也多次提到國際供應鏈(歐盟、北美、日韓、中國以及東南亞是比較重要的地區)。隨著全球一體化和FTA(自由貿易協定)簽訂的國家越來越多,主要國家內部實行0關稅也就導致了汽車供應鏈的區域化、分散化、碎片化越來越明顯。比如說北美,北美這次美墨加協議提出來,大幅提高區域價值成份比例,由62.5%提升到75%,如果折合本地采購比例的話,大概是60%多,不到70%,也就是說只有符合這樣條件的原產地規則,才能享受北美三國之間整車零關稅的待遇。從實際來說,它肯定會促進零部件、材料當地化的采購。歐盟以及很多自貿區也是一樣,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趨勢。
當然供應鏈企業走出去也給我們提供了另外一種條件或者說環境,就是企業要重視到海外投資設廠,直接生產供應當地市場。當然這種區域化分散化肯定會影響零部件的出口。剛才講了FTA實際上在全世界有幾百個FTA協定,包括中國也簽了很多的FTA,中國的供應鏈企業走出去也勢必會受到這個的影響。
我們是研究政策的,我們認為政策的重點就是保供應、補短板。
去年以來,中央會議包括中央文件多次提到了產業鏈、供應鏈的問題。今年以來,疫情發生之后,前后有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中國疫情比較嚴重,直接影響了中國汽車零部件出口,也就影響國外的汽車整車包括零部件企業,導致不少國際品牌停產。在中國疫情控制之后,國外疫情愈發嚴重,也影響到進口零部件、影響國內生產。所以從對外依賴情況看,很多企業都受到了影響。
我們團隊去年走訪了國內主要的一些自主品牌整車企業、關鍵總成企業、新能源汽車包括電池、電機以及智能網聯相關的企業,深入企業一線研發中心跟技術人員進行訪談和交流:短板到底在何處?為什么是短板,為什么國內企業干不了,必須要靠進口?
調查的結果還是比較令我們震驚的。我們總是說中國具有全球一流的汽車供應鏈體系,這個一流或者說規模,說的是龐大的汽車零部件制造和供應能力的同時,其實有很多短板,不得不依賴進口和外資企業。這里的短板主要是在一些關鍵的技術、關鍵的零件、關鍵的材料、基礎元器件(如芯片、傳感器)、一些用于研發和生產的軟件與裝備等等很多的領域。
這些領域為什么會對外依賴如此嚴重?里面有很多原因,包括不掌握核心技術或研發太晚,也有工藝的原因、材料的原因、裝備的原因等等。外資企業在全球范圍內也建立了很多細分領域的絕對領先的技術優勢,我們大概列了一下,發現很多零部件、材料、軟件、裝備領域在全世界的供應商都比較集中,只有幾個,少數甚至1-2個。
從政策的角度來說,面對這樣的情況也一直在支持,比如各種目錄,包括支持創新研發的目錄、引導投資的目錄,如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外資鼓勵類目錄等。支持的重點包括鼓勵研發、投資的領域其實都是薄弱的領域,包括在傳統汽車,新能源,智能網聯、材料等方面。這次的會議是新能源,這里面的一些材料包括鈷、鉑、鈀、銠等貴金屬資源都存在這樣的問題。中央的會議也明確提到了提升產業技術能力包括產業鏈的水平。針對這些方面,我們也提了一些建議,覺得應該采取綜合的措施,著力保供應、補短板,建設安全可控的汽車產業鏈供應鏈,保持國內外的供應鏈安全穩定。
具體來講,在保供應、補短板方面,建議明確方向和目標,采取綜合措施來加強攻關和研發;同時也要引導國內外企業加大研發和投資,要走出去開展國外并購和海外研發;要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企業要加強供應鏈的管理。其實每一個小零件都是一個小產業鏈,都需要協作、合作,才能完成,
在推動新能源汽車高質量發展方面,我們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建議。通過支持消費、推廣等一系列的政策,創造良好的環境,通過做大市場和產業的規模,來帶動整個供應鏈產業鏈的提升。在智能網聯方面也需要通過各個產業主體,通過關鍵技術突破來加快產品推出、完善應用配套,明確商業模式。對政府來講,在優化政策環境方面共同努力,能夠盡快構建智能網聯產業鏈。在政府政策方面,我們提出了關于優化政策法規、完善政策體系,構建技術標準體系等方面的建議。
當前,汽車產業正進入一種大變革、大洗牌的階段,汽車產業鏈供應鏈也進入了一個深度調整期。對于傳統汽車產業來講,機遇挑戰都很大,整個產業鏈有加也有減,加的更多。汽車產業鏈供應鏈正加速向八化轉型:技術產品服務方面,低碳化、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經營管理戰略方面,則是正規化、專業化、規模化、國際化。“新四化”為產業鏈企業帶來的重大機遇,包括現有的產業鏈內外的企業,但是部分企業確實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甚至業務萎縮。
這次會議主題是三條鏈,如何做好三條鏈呢?作為絕對主體——企業一定要努力,在重構融合的時代要合力,政府的政策要給力,同時政府的政策、政府的戰略包括企業的戰略也一定要有定力,要持之以恒。全行業、甚至不同行業之間也要齊心協力,對于創新更要不遺余力,轉型要盡智竭力。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28883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