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2020年,中國汽車市場都在忙著告別與新生。
當存量車市遭遇新冠疫情,淘汰賽的速度開始加快,眾泰、華晨、力帆等品牌已經掉隊,留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北汽ARCFOX,東風嵐圖,上汽智己等品牌則在亂局中破繭而出,于黑暗中尋找光明。
一片混沌之中,捷達率先堅定了方向。
2019年2月26日,大眾集團在德國沃爾夫斯堡總部正式發布了旗下全新的子品牌——捷達,品牌新LOGO以“JETTA”的首字母為原型,藍白為主色調。隨后的3月22日,一汽-大眾在成都正式宣布捷達的誕生。
獨立后的捷達加速了產品的布局。2019年9月VS5上市到2020年3月VS7上市,僅用8個月的時間,捷達布局了三款新車,覆蓋A級轎車、A級及A+級SUV三個細分市場,并在16個月時間累計銷量即將突破21萬輛,成為銷量增速最快的全新品牌,創造了令人眼紅的“捷達速度”。
這個數字意味著什么,橫向對比后會有更加直觀的了解。今年1-11月,“新品牌代表”們的銷量分別是領克15.1萬輛,捷達15萬輛,捷途10.3萬輛,啟辰6.9萬輛。
要知道,領克上市已有3年,現有5款車型在售,而捷達品牌上市時間不足一年半、僅3款車型在售。當然,這些銷量還遠不及兩田、大眾以及長城、吉利等第一梯隊合資及國產品牌,但也超過了斯柯達、馬自達等深耕中國多年的“達”字輩前輩。
取得這樣成績并不容易,捷達獨立的時間幾乎與中國汽車市場掉頭向下同時。從2018年開始,中國車市結束了多年的正增長,一直到今天。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1-11月,中國乘用車銷售1779.3萬輛,同比下降7.6%。
在這樣的逆境中,捷達品牌實現了從一款暢銷車升級到一個獨立品牌的破繭成蝶之路,不僅為其他品牌的發展提出了新思路,也為汽車市場做出了有益的嘗試與示范。
隨著國內汽車市場的消費升級,高端車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自主品牌的向上成為大勢所趨,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一汽-大眾獨立捷達品牌,在售價上“向下”發力顯得有些“異類”。
深究起來,捷達的獨立的背后,是大眾扎根中國市場的態度和決心。對一汽-大眾品牌而言,捷達貢獻的不只是銷量,還有未來。
“年輕人的第一臺車”“10萬級以內唯一的德系選擇”,用能夠負擔的起的高品質產品在中國年輕消費者心中烙下深深的烙印,隨著他們的成長,消費者將在一汽-大眾在體系內再選擇更高端的品牌和車型。
站在2020年的尾聲回首,曾經的“老三樣”已經物是人非,神龍富康變身新能源,在全新的市場中國苦苦尋求新的出路;桑塔納仍有著不俗的銷量,今年1-11月累計銷量達15.9萬輛,光環猶在但路越走越窄,只有捷達從一棵樹成長為一片森林。
隨著一檔綜藝節目的熱播,當打之年這個詞火了起來,其最早出現于民間評書,原指武藝成熟與巔峰時期,現在已經代指一個人正值黃金年齡段,又或是一個企業在行業的巔峰戰力形態。
2020年,捷達在品牌、產品、渠道等方面實現了深厚的累積,也取得了不俗的銷量。背靠大眾品牌,坐擁440萬基盤用戶,將近21萬新增車主,明年將進入而立之年的捷達品牌正在迎來自己的“當打之年”。
10萬元的德系之選
提到捷達,繞不開其輝煌的歷史。
1991年,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在長春正式成立,第二代Jetta被引入中國市場并命名為“捷達”。在中國汽車市場一窮二白的年代里,捷達的出現啟迪了一代中國消費者對汽車的認知。
當時,捷達是身份的象征。一組鮮明的對比數據是,捷達上市時候價格高達20萬元,北京的一平米的平均房價不足1500元。30年后,北京的平均房價已經超過6萬,中國汽車市場在迎來了輝煌后也走入了拐點,但捷達依舊堅持著國民汽車的人設。
一個殘酷的現實是,經過了數十年的累積,10萬元以下的市場已經是自主品牌的天下,以性價比著稱的韓系車甚至在今年選擇告別。2020北京車展北京車展上,東風悅達起亞發布全新十年戰略,明確“不再推出10萬元以下的新車型”。
但對中國普通消費者而言,價格仍然是他們買車前需要考慮的首要因素,在可承受的價格范圍內,他們才會考慮價格性能比。在廣大的三四五線城市,10萬塊左右的汽車產品仍有著巨大市場,已經將中國視為第二故鄉的大眾自然不愿放棄。
獨立后的捷達迅速推出的三款產品,全部瞄準“國民價格地帶”,定位為德系高品質經典入門家轎的捷達VA3,售價為6.58-9.28萬元;定位為十萬元級高品質德系SUV的捷達VS5,售價為 8.48-11.28萬元;定位為十二萬元級合資中型SUV的捷達VS7,售價為 10.68-13.68萬元。
“一門三捷”之后,捷達成為目前市場上唯一一家全系車型售價在6-14萬之間的德系品牌。產品低售價并不意味著品質的下降,捷達明白,面對來勢洶洶的自主品牌,想要從中殺出一條血路,需要提供的是超越消費者期待的產品。
在消費者最關心的車輛三大件上,捷達品牌依舊保持著超高水準,與大眾品牌保持一致。全系車型搭載德系“三大件”,EA211 1.4T發動機、愛信6AT、MQB平臺,車的發動機、變速箱和底盤均出自大眾汽車,在做工用料上面都堪稱良心。
最有力的證明是,一汽-大眾旗下的許多更高一級的產品上,都可以看到與捷達相同的配置。大眾高爾夫、探岳、奧迪A3等車型上都搭載了EA211發動機,奧迪Q3/A3、高爾夫、邁騰則是大眾MQB平臺的代表車型。
此外,捷達品牌的設計研發由德方主導,三款現有車型均出自德國狼堡的大眾設計與研發中心,集合大眾全球資源,從源頭入手保障了產品的高品質;在制造完成后,捷達秉承大眾汽車對質量、耐用性、安全性和品質標準。
可以說,從頭到腳,從內到外,在捷達的血液中,流淌的是最原汁原味的德系血統。
和許多新生的品牌一樣,快速擴張之下,捷達也面臨成長的煩惱,市場競爭太過激烈,品牌認知度還需加強……但在用心經營之下,“捷達”二字正在和德系、靠譜等標簽形成聯想,引發眾多德系粉絲的主動關注和追隨,手握十萬元想入手一臺高品質家轎,捷達正在成為一個繞不開的選項。
傳承與創新
捷達品牌的快速發展,離不開一汽-大眾體系力的支撐。
除了捷達的產品散發著從內到外的德味兒,捷達的營銷體系、質保體系,生產制造,渠道建設上,都能找到一汽-大眾的影子。
營銷體系上,一汽-大眾為捷達品牌建立起獨立的營銷團隊;質保體系上,捷達采用大眾集團全球一致的質保標準;生產制造捷達的一汽-大眾成都分公司,則是中德合力打造的世界級生產基地。
在成都分公司內,捷達的生產制造體系涵蓋整車制造、生產管理、技術開發、采購、質量保證等板塊,在沖壓、焊裝、涂裝和總裝四大工藝上全面應用德國大眾先進技術,6序沖壓、激光焊接、空腔灌蠟、自動擰緊等生產工藝為行業領先或大眾獨有。
渠道建設上,在一汽-大眾的傾力支持下,捷達經銷商店在短時間內迅速擴張到了300家,且與一汽-大眾共享服務網絡、服務體系和服務團隊。換言之,捷達品牌的用戶享受到的是由一汽-大眾品牌的成熟團隊帶來的高標準、高質量、成熟可靠的售后服務。
在此過程中,捷達與經銷商共同成長。與過去簡單的向經銷商下目標、捆綁政策、完成任務給經銷商返利不同,捷達通過一套智能化銷售漏斗和一體化的IT系統,深度賦能經銷商,實現了以訂單拉動式的銷售模式。
過去,大多數經銷商都是以庫存推動資源管理,預測訂單,而訂單拉動模式通過精準匹配和快速周轉反應并迅速滿足了消費者的真實需求。
通過大數據+小數據結合的形式,捷達精準獲得客戶需求,哪些人看重品質,哪些人青睞德系車型,在此過程中,市場人員逐個走訪客戶,了解客戶真實形象,讓客戶形象更豐滿。例如,通過數字化手段調研可以發現,捷達的主要用戶群是務實的顧家一族,比例高達44%,之后是城市奮進族,小鎮樂享族,都市活躍族。
針對不同客戶的特征,捷達會告訴經銷商市場潛力在哪、機會有多少、三款產品怎么做、捷達能提供什么樣的支持,經銷商需要做的就是拓展區域市場,專心賣車,專注服務,這樣的合作模式有著低成本和高效率的特征,有助于形成廠家、經銷商、客戶三贏大的局面。
新一代數字技術引發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正在為全球汽車產業帶來百年未有之變局。
今年10月,一汽集團董事長徐留平明確表示,將集團的“十四五”的目標鎖定為全面數字化轉型,“數字化轉型是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奈濉陂g,中國一汽將全力推進戰略與管理、產品與技術、業務與流程、組織與能力等全面數字化重塑。”
數字化的訂單管理只是捷達推進數字化改革的一個部分,在數字化領域捷達在持續地進行創新深入洞察產品和服務的痛點,構建數字化的廠商客連接,持續挖掘數據和算法的價值。
客戶數字化,產品數字化,業務數字化,在先行先試的不斷實踐中,捷達以點帶面,形成數字化的體系能力。而通過數字化創新帶來的高效營銷模式,捷達不僅加速了自身的發展壯大,也成為整個集團內部數字化變革的先鋒和創新的試驗田。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9月,捷達還以產品上市一周年為契機,成立了品牌客戶俱樂部正式,進一步完善客戶的買車、用車體驗。在各大品牌以服務為切入點,尋求差異化競爭力的當天,這對于捷達的口碑積累、品牌力提升都是有強大的支撐幫助。
今天,是2020年的最后一天;即將到來的2021年,是捷達入華30周年。一直以來,30歲在中國有著特殊的意義,也許當下捷達并不成熟,但他意氣風發,充滿干勁。憑借深厚的累積,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期待的是,新的一年,站在全新起點之上的捷達品牌將再次出發,向新而生,躍啟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