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充電樁基礎建設首次被納入“新基建”行列,被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中,從此便迎來政策的新風口,開啟一條未來10年的高速發展通道。去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重點支持既促消費惠民生又調結構增后勁的“兩新一重”建設。新能源汽車正符合于“既促銷費惠民生又調結構增后勁”的新業態,把充電樁和5G并行,并排在新能源汽車之前,成為發展新能源汽車、激發新消費需求、助力產業升級的前置條件,可以看出充電在新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今年2021兩會中《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出,將增加充電樁、換電站等設施。這便是充電樁基建的“二進宮”。
充電樁建設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具有重要意義,中國未來的大綜商品消費其中重要的組成之一就是新能源汽車的消費,電動汽車成為拉動消費和產業升級強力新引擎已然是我們可以預見的結果。在國家“碳中和”戰略的引導下,新能源汽車發展將會逐漸走向成熟,動力電池的性能也越做越強,已具備大規模發展電動汽車的前提條件。
但目前充電設施成為了該產業發展的短板,明顯滯后于電動汽車的發展。充電樁數量少、充電慢、找樁難、利用率不高、里程焦慮、安全焦慮等等問題,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電動汽車的用戶體驗,并制約了電動汽車行業的發展。要想解決這一問題就勢必要提高充電設施的建設進程。
充電基礎設施具有公共屬性,如果沒有政府的頂層規劃布局,單純依靠民間資本建設,將會出現盲目投資的情況,不利于行業的發展。充電設施分為多種類型。
從全國范圍看,政府主導的公共服務領域,公交、客運及環衛車的充電配套設施相對到位,有較好的用地保障機制,但在個人用戶的充電樁布局上,仍非常需要政府加大統籌和支持力度。地方政府應考慮,如何在用地資源方面進行保障。考慮車輛使用的流動性,進行有效的區域規劃,更好地盤活存量用地資源,為充電運營企業建設公共充電場地提供更多的用地和電力資源保障。
小編總結:政府應當加強,高速公路、鄉鎮、三四線小城市等的充電樁設施建設。政策補貼到位,投建精準引導、和土地電力資源支持等一系列措施都應該有效的發揮出來,政府應當引導社會資本對充電樁、換電站等保障性設施開展前瞻投資,實現基礎設施先行。保障充電先行,換電先行,滿足用戶剛需,大家才有信心購買電動汽車,新能源車的消費環境和消費者的信心才能被建立起來。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充電樁沙龍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42505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