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I 第一股」百度回港
Apollo 業務是大推手
2005 年 8 月 5 日,以「全球最大中文搜索引擎」聞名的百度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當日收盤價定格在 122.54 美元,39.58 億美元市值在當時也創下中國公司在美上市的記錄。
轉眼 16 年后,百度將于 2021 年 3 月 23 日登陸港股,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 AI 第一股」。
此次回港二次上市,百度擬全球發售 9500 萬股 A 類普通股,最高募資約 318 億港元。
百度回港上市募集資金的主要目的,是為進一步推動其AI 技術研發和商業化。而百度持續投入 AI 已超 10 年,如今也開始收獲成果。
2020 年第四季度,百度營收 303 億元。
其中,以智能云、智能駕駛等為代表的 AI 新業務成為拉動百度中長期增長的新引擎,一共貢獻了42 億元的非廣告收入。
也正是得益于在 AI 領域的商業化變現能力凸顯,低位盤旋了許久的百度股價在過去半年經歷了一波強勢拉升,市值一度超過千億美元,創造歷史。
除了 AI 業務已經開始創造營收,推動百度市值上漲的原因還有外界對其未來發展的預期,特別是百度 Apollo 所在的智能汽車、自動駕駛賽道,更是 AI 技術的密集應用領域,其市場規模超萬億美元、商業化想象空間足夠大。
百度已是自動駕駛領域老兵,耕耘超過7 年,無論在技術儲備還是商業化進程上,已經是中國自動駕駛的領頭羊。
而在全球范圍內,2 月初,日本三大投行之一的 Mizuho 瑞穗給予百度 Apollo 400 億美元的估值評級。
這一估值大幅超過通用 Cruise 最新一輪融資 300 億美元的估值,百度成為全球僅次于 Waymo 的自動駕駛公司。
百度回港上市后,將有更多資金和資源投入到自動駕駛、智能汽車賽道。
反過來,百度 Apollo 的商業化進程加速,也將賦予百度市值更大的想象空間。
目前,瑞信、瑞銀、高盛、小摩等很多國際投行都調高了百度美股的目標價,也是看好其 Apollo 業務未來的發展。
2
從「車」到「路」
Apollo 業務戰略方向明確
現階段,百度 Apollo 的商業化手握著三大法寶:
其一是自動駕駛出租車(Robotaxi)落地運營;
其二是汽車智能化解決方案,包括自動駕駛技術量產和智能車聯;
其三則是更為宏觀的智能交通業務,包括車路協同業務、數字交通運營商業務等。
這三條業務線在過去 7 年的發展中,技術上已經有了長足積累,如今正走上商業化的康莊大道。
現有三條業務線的確立,百度 Apollo 也是經過了長時間的戰略調整而形成的。
百度自 2013 年投入到自動駕駛研發,2015 年底成立自動駕駛事業部,直到 2017 年,百度在內部正式成立了智能駕駛事業群組(IDG),整合了相關業務部門,分工也逐漸明確:
自動駕駛事業部研發 L4 自動駕駛;
智能汽車事業部研發 L3 級及以下自動駕駛;
車聯網業務部下轄 Car Life 等產品。
也正是在 IDG 成立之后,百度推出了自動駕駛開放平臺 Apollo,這一平臺在日后也成為百度自動駕駛的代名詞。
IDG 在運作了 2 年之后,迎來一次重大組織架構升級,這一次升級,百度將視野從車端拓展到了路端,將商業化場景進一步擴大,IDG 也有了新面貌:
自動駕駛業務組下轄三個部門:智能汽車業務部、智駕地圖業務部和自動駕駛技術部;
原有車聯網業務組繼續主導智能車聯業務;
新增智能交通業務組。
新增的智能交通業務組,專注交通基礎設施智能化升級,為城市提供車路協同系統、區域智能信號優化系統等下一代智能交通解決方案。
從單項業務升級為獨立部門,這表明百度 Apollo 沒有把目光局限于「車」,而是包含了自動駕駛、智能路網、車路協同、車路城一體化等領域。
全新的 IDG 確立后,此后的一年里,百度 Apollo 的業務也開始不斷有所斬獲。
無論是自動駕駛層面的 Robotaxi 多城運營,還是智能車聯業務不斷簽下國內外車企的訂單,亦或是在智能交通領域高額訂單拿到手軟,都成為推動百度美股股價持續拉升的核心動力。
業務條線的分工明確,組織架構的調整穩固,也為 Apollo 的技術研發提供了更好的支持。
而在過去的 7 年,百度 Apollo 的技術已經積累頗深。
3
技術為王,百度 Apollo 前行的底氣
1、Apollo「攀登珠峰」:Robotaxi 技術落地量產
百度在 2017 年推出了 Apollo 自動駕駛開放平臺。
這一平臺誕生之初是想幫助汽車行業及自動駕駛領域的合作伙伴結合車輛和硬件系統,快速搭建一套屬于自己的完整的自動駕駛系統。
這個平臺從開始至今,吸納了眾多車企以及零部件供應商的加入,還聚集了一大批的自動駕駛開發者。
目前,百度 Apollo 開放平臺已經迭代至 6.0 版本:
從最初的封閉場景循跡自動駕駛一路進化,不斷解鎖新能力,從簡單城市道路自動駕駛到限定區域高速自動駕駛再到復雜城市道路自動駕駛,Apollo 已經能針對不同的自動駕駛場景,打造出多套成熟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在 2020 年 9 月舉行的百度世界大會上,Apollo 正式推出了 5G 平行駕駛技術,真正將安全員從自動駕駛車輛上拿掉,而這也是 Robotaxi 實現商業閉環的必要條件。
這項技術的推出,正是 Apollo 自動駕駛軟硬件技術持續研發的結果。
Apollo 在自動駕駛量產這項挑戰上,已經基本上通過了主線關卡,接下來就是進入到「刷副本」的階段——不斷測試,不斷解決極端場景難題。
百度 Apollo 正在多城持續測試其自動駕駛系統。
根據最新披露的信息,百度 Apollo 測試車隊規模已經超過 500 輛級別,測試里程總計超過 700 萬公里,獲得測試牌照總計超過 200 張,其中載人測試牌照超過 150 張。
在 2018、2019、2020 連續三年的北京自動駕駛路測報告中,百度 Apollo 成為在京投入測試車輛最多、測試里程最長的企業,三年累積的測試里程已達 201.92 萬公里,占比超 91%。
多地載人測試、運營必然進一步推動自動駕駛車輛在真實場景中獲得數據反饋,加速技術迭代。
除了在軟件層,百度 Apollo 也在自動駕駛硬件層加強投入和研發。
百度還擁有自研的自動駕駛計算平臺 ACU,能夠支持 5 路攝像頭,12 路超聲波雷達,預留毫米波雷達和激光雷達接口。
同時,其算力是可擴展的,基本可以滿足從泊車場景到完全自動駕駛的計算需求。
另外,在硬件套裝性能升級的同時,Apollo 自動駕駛車輛的整體成本也實現大幅度降低,面向量產會更加友好。
除了不遺余力推動高階自動駕駛的量產和商業化,百度 Apollo 在汽車智能化層面,也已經積累了一系列技術和方案,而這些技術和方案將能更快實現商用變現。
2、Apollo「沿途下蛋」:智能汽車點金手
在 2020 年 12 月舉行的百度 Apollo 生態大會上, Apollo 推出了包括智艙、智云、智駕、智圖四大系列產品在內的整車智能化解決方案。
這一方案推出的目標就是幫助中國車企實現傳統汽車到智能汽車的進化。
在智艙產品系列中,有小度車載這樣的智能車聯產品,集成了語音交互等座艙技術、海量應用生態;智云產品是百度智能云在車載領域的應用;智圖產品中則有導航地圖產品、高精地圖產品等。
而在智駕產品中,重點包括特定場景自動駕駛的 AVP 自動泊車方案,還有將 L4 級自動駕駛技術降級使用的 ANP 領航輔助駕駛方案。
Apollo 希望推動這一系列技術在私家車上的量產,覆蓋整個泊車場景和行車場景。
3、智能交通:Apollo 更大的舞臺
在自動駕駛和車輛智能化領域進行技術積累的同時,百度 Apollo 也開啟了在智能交通領域的技術實踐。
2020 年 4 月 9 日,百度 Apollo 正式對外發布「ACE 智能交通引擎」,首次披露 Apollo 智能交通解決方案,其中 ACE 分別代表了 Autonomous Driving(自動駕駛)、Connected Road(車路協同)、Efficient Mobility(高效出行)。
ACE 實際上是百度諸多技術的集大成者,其中包括了 AI 技術、大數據處理技術、自動駕駛、車路協同等等。
ACE 采用「1+2+N」的系統架構—— 一大數字底座、 兩大智能引擎、N 大應用生態:
一大數字底座,指車、路、云、圖等數字交通基礎設施,包括小度車載 OS、飛槳、百度智能云、百度地圖;
兩大智能引擎,分別是 Apollo 自動駕駛引擎和車路協同引擎;
N 大應用生態,包括智能信控、智能停車、交通治理、智能公交、智能貨運、智能車聯、智能出租、自主泊車和園區物種等。
這套系統可以被稱之為國內外第一個車路行融合的全棧式智能交通解決方案,其將在中國后續的智能交通建設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4
Apollo 7 年磨一劍,商業上迎爆發
全球自動駕駛已經進入到了 Robotaxi 落地競賽之中,北美有 Waymo、Cruise、Zoox 等,中國有百度、滴滴、文遠知行等,都已悉數落地相關測試車隊、運營服務。
百度 Apollo 則是走得更快,規模也更龐大,其 Robotaxi 常態運營布局已經集齊了北京、廣州、長沙、滄州四大城市,上海后續也將跟上。
就在前不久,百度 Apollo 還獲頒美國加州開放道路全無人駕駛測試許可,不僅參與國內競爭,也要和海外對手同場競技。
不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北美,百度 Apollo 的 Robotaxi 技術實力都得到了認可。
在全球范圍內,在自動駕駛總測試里程這一數據比拼上,Waymo 在 2020 年初達到 2000 萬英里,測試里程和車隊規模應該都是全球第一。
而百度 Apollo 則以超過 500 輛車的自動駕駛車隊和超過 700 萬公里的累計測試里程(約合 435 萬英里),居全球第二。
接下來,百度 Apollo 還將加速 Robotaxi 的規模化部署,其目標是在未來 3 年,在 30 座城市,部署 3000 輛 Robotaxi。
今年 2 月 9 日,百度 Apollo 在廣州黃埔正式啟動了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 MaaS(出行即服務)平臺,并部署包括自動駕駛出租車、自動駕駛公交、自動駕駛巡檢以及自動駕駛作業車在內的 4 支車隊。
此次部署也是百度 Apollo 業務商業化的又一個重要進程。
除了在 Robotaxi 領域的突破性進展,百度 Apollo 在汽車智能化領域也取得了不錯的進展。
在 Apollo 智艙方面:
百度 Apollo 已與超過 70 家車企的 600 款車型展開合作,已實現超過 100 萬臺的小度車載 OS 前裝量產搭載,在 2020 年智能新車市場占比第一。預計到 2023 年,搭載 Apollo 智能?聯 AI 能?的?將超 1 億輛。
2020 年 12 月,百度 Apollo 重磅發布了「小度助手汽車版」和「百度地圖汽車版 2021」兩大產品,后續也將快速實現量產上車。
在 Apollo 智圖方面,百度的高精地圖已蟬聯市占率第一名多年,成為了本田、廣汽、長城、北汽、蔚來、威馬等車企的選擇。
而在自動駕駛的前裝量產層面,近來 Apollo 也是好消息不斷:
2021 年 1 月,百度與威馬合作的全球首款 AVP 量產車型威馬 W6 亮相,這款車型將在今年 4 月上市。
百度基于 L4 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Apollo Lite 降維打造的純視覺高階自動駕駛方案 ANP,也將進入量產進程。
未來 3-5 年,Apollo 智駕產品預計前裝量產搭載 100 萬臺。
在 Robotaxi 與汽車智能化業務之外,在更宏大的智能交通維度上,百度 Apollo 也同樣收獲頗豐。
2019 年至 2021 年,百度 Apollo 已經拿到了多個近億級、超億級的超大訂單,可以稱得上是中標中到手軟。
2019 年 11 月,百度中標《保定市智能交通(保定 AI 交管大腦)采購項目》,項目預算超 1 億元,這個項目已經在 2020 年交付。
2020 年 8 月,百度 Apollo 中標「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面向自動駕駛與車路協同的智慧交通新基建項目」,項目金額接近 4.6 億元。此外,百度 2020 年在長沙高新區和合肥包河區等地也分別拿下價值數千萬元的項目。
2021 年 1 月 4 日,百度 Apollo 又以 8771 萬元中標株洲「人工智能+智慧交通」項目(一期)。
還有一個非常值得一提的落地進展就是:
在 2020 年 12 月第二屆 Apollo 生態大會上,Apollo 攜手廣州開啟了中國首個數字交通運營商模式及自動駕駛示范運營模式,并在黃埔區率先落地。
數字交通運營商模式改變了過去傳統智能交通建設的業態,由一次性集成商模式改為持續性運營商模式,通過結合實際場景持續升級的車路智行算法,提升整個城市通行的效率,解決過去靠人力、傳統基建解決不了的問題。
這種模式,相信在未來會有巨大的商業化潛力,廣州僅僅是開始。
總結來看,百度 Apollo 將業務范圍拓展到智能交通領域之后,其商業變現能力也得以放大,一個不設限的 Apollo 正在不斷創造驚喜。
5
港股二次上市,百度為未來補充彈藥
百度 Apollo 在萬億級別的智能出行(自動駕駛、智能汽車、智能交通)賽道,這是一個天花板極高的行業,很早就上車的百度 Apollo 已經積累了如此多的技術和商業化進展,相信在未來也有巨大的競爭優勢。
看好百度,也成為了全球資本的一致追求,很多大的投行和調研機構都對百度給出了持有或者增持的判斷,也正是看好 Apollo 的想象空間。
百度這半年來股價的大漲,其實已經是投資者投出了支持票。
「女版巴菲特」凱瑟琳·伍德旗下的 ARK 基金,一直在增持百度美股,持倉市值已超 8.6 億美元,這是在用真金白銀做多百度。
百度這次回港上市,募集資金,就是為了支持后續的發展壯大。
據第一財經報道,百度此次上市所募金額約五成用于繼續投資于技術,并加強以人工智能為中心的創新的商業化。另外四成用于進一步發展百度移動生態系統。
有了資本的加持,百度 Apollo 也將加速打造本土化的智能駕駛方案,推動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助力中國智能交通的構建。
在這個過程中,百度也將迎來發展的第二春。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之心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42506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