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利和奔馳合作以后,Smart這款車的造型得到了煙煙的點贊,這里不由得引申出一個話題:在目標客戶為女性的品牌里面,歐拉先在電動汽車里走出一步,后續還要寶馬Mini品牌也和長城推出一些小型車——在這個領域里,是否能盡早提高電動化滲透率,是值得期待的。
備注:我們家的P7車身較大較長長導致視野要關注的太多,導致上手停車和操控車更麻煩;煙煙這種新手,確實偏愛一個比較好開好停的小車
在城市化小車型這個細分領域,我們能看到奔馳和寶馬的電動化過程中,都選擇國內的合作伙伴——同樣是先用微小型車的平臺來和中國車企進行合作。其中一個原因,確實是由于在這個圍繞性價比的細分市場,品牌的調性持續性是存疑的,而與吉利和長城兩家電動汽車平臺均攤下,一個是可以進行某種嘗試,另一個是實現一定程度的中外結合。這方面的新形勢的合作和合資的效果咋樣,我們得持續關注下。
另外,我們還得關注一個情況:如前所述,中國電動汽車這一波還是看自主品牌能否實現系統性反超。
▲圖1. 面向城市小型車A0
在圖2里,我把幾臺小車在2022年的銷售數據給拉出來了,大家做個參考。在這里的數據里面,海豚的車型全部是400公里的45kWh的版本,ID3是57kWh的版本,歐拉 401公里的46-49kWh的版本居多,59kWh的三元版本只有27%以下。
▲圖2. 2022年 三臺純電動汽車的銷量情況
Part 1 Smart的平臺設計
這款Smart的核心邏輯,其實和之前有著很大的不同,在吉利和奔馳的資本合作基礎上,Smart在海外的開發遇到瓶頸,從一款短距離和小型車開始變大,所以基于吉利浩瀚SEA架構打造,由奔馳主導設計,吉利負責整車工程開發,并且使用中國的供應鏈體系在國內生產,并于年內正式上市銷售。
▲圖3. 浩瀚電池的短距離版本
從動力和續航來看,全新smart精靈#1的系統為:
●永磁同步電驅,最大功率可達200千瓦,峰值扭矩343牛米,百公里加速時間僅需6.7秒(這個加速時間意義再高意義也不算大),在Premium還配置了SiC的驅動器,比Pro+版本提高了(535公里到560公里)——這個比較有意思的配置;
●搭載了66千瓦 時三元鋰電池,從倍率來看設計為2C的充電,這個充電速度在小電池上體現出來的效果比較好,也是支持150千瓦直流超充, 10%到80%的充電時間設計為30分鐘——對照浩瀚的電池模組的情況,應該是相似的;
▲圖4. 66kWh的電池集成化模組的設計,在原有架構上做一個短電池版本
從這個意義上,66kWh的版本可以使用LFP版本往下做,然后覆蓋400公里的里程,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吉利往鐵鋰來做以后,可以把價格往下探一些。
▲圖5. 其實可以出個LFP版本
在這個設計中,座艙設計也是比較讓人關注的:這里主要分了一個長條造型的9.2英寸液晶儀表來顯示基本的駕駛信息,然后用一個12.8英寸中控屏幕,這是從Model 3以來大家比較接受的設計,同時還配置了10英寸HUD抬頭顯示。
這三個顯示屏,通過高通驍龍 8155智能座艙芯片,來進行支撐。座艙的軟件系統由smart OS全場景數字生態車機系統,也是從封閉迭代到開放式系統。
▲圖6. 整個座艙的設計,有點萌
Part 2 技術擴散下,外資品牌的改造
上面所說的,更多的還是假設一種可能:我們在觀察海外品牌在設計和開發中,哪些地方比較慢?
電動汽車平臺,在開發中需要和原有的平臺,原有的設計規范,原有的設計流程和人員打交道,整個開發時間是少不了的,特別是所謂平臺,需要一輪一輪的人員來評審。而下個階段,內卷的中國市場,已經讓國內沉淀出一些投入巨大的平臺,單個車型可以進行迭代。
所以電動車平臺的迭代,其實演變成新形勢下的模塊化。持續觀察奔馳和吉利、寶馬和長城,在小型車方面的實驗能否擴展或者有一些啟示,這個比較重要。
▲圖7. 迭代過程中,是否需要對原先的降權,然后對一些重要的部分升級
小結:在當前的產品特性,隨著純電動價格往上漲,之前自主品牌和特斯拉打價格戰的模式最終走向終結——這個趨勢變化,會讓自主品牌需要拿出差異化,來凸顯出使用性價比之外的東西;而合作模式的自由,我們也能看到日本和歐洲車企在中國的嘗試,我覺得這點很有意思。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朱玉龍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73976
smart精靈#1交流群交流群已建立,戳
這里馬上加入群聊,更多一手消息及時關注。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
相關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