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行業觀察(ID:XNYHYGC)原創
文 丨 逢 元
編 丨 和 暢
9月5日,隆基綠能(601012.SH;以下簡稱“隆基”)召開了2023年半年度業績說明會。
會上回顧了隆基上半年“高質量發展”的業績情況。從數據來看,上半年隆基實現營業收入646.52億元(人民幣,以下未標注則同),同比增長28.36%;實現歸母凈利潤91.78億元,同比增長41.63%;實現扣非凈利潤90.60億元,同比增長41.46%。
值得一提的是,隆基在2023年第二季度實現單季凈利潤55.41億元,環比增長52.3%,創單季歷史最佳。
隆基實現營業收入和利潤的雙增長,顯然離不開光伏行業的快速發展。
2023年上半年,在全球能源轉型加速推進的背景下,光伏產業鏈價格持續下行,光伏度電成本不斷下降,進一步刺激了終端需求的放量。
來源/隆基官方網站 新能源行業觀察截圖
如隆基分析自身業績實現大幅增長時所說,今年上半年,全球光伏市場需求保持快速增長,公司硅片和組件出貨量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另外,隨著上游多晶硅料價格的下降,公司組件產品毛利率同比修復;同時,疊加投資收益和匯兌收益增長貢獻,報告期內公司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大幅增長。
然而,即便隆基上半年收獲了一份“喜人”成績單,也不能讓其在面對下半年市場競爭問題上,稍有松懈。
一方面,結合其他光伏龍頭企業公布的2023年半年度財報數據看,收獲驕人業績的不止隆基一家,盡管隆基在營收和利潤層面上,還有著領先優勢,但值得注意的是,身后的追趕者也在步步逼近;另一方面,近年來隨著技術的進步,新型光伏發電項目不斷涌現,光伏產業鏈各環節持續加速擴產,一同加劇了光伏行業產能過剩問題。
在前有埋伏后有追兵的困局下,隆基沒有停下來喘息的時間,而是決定走出“舒適區”,從TOPCon產品“卷”向BC電池(全背電極接觸晶硅光伏電池)。而押寶BC技術又能否成為“殺出重圍”的最優解呢?至少隆基已經做出了決定。
光伏龍頭差距在縮小
“欣欣向榮”一詞,用來形容過去半年整個光伏行業發展情況,毫不為過。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數據顯示,裝機及出口方面,上半年國內光伏發電裝機78.42GW,同比暴增154%,上半年光伏產品出口總額初步測算超過290億美元,同比增長約13%。
而“高增長”一詞被用來形容光伏龍頭上半年的表現,同樣不為過。業績上“創下歷史最佳”的,不止隆基一家。
陸續公布上半年業績的光伏龍頭企業,大多成績斐然。目前A股市場有數百支光伏概念股,覆蓋了硅料、硅片、電池片、組件、電站、輔料、設備等產業鏈各環節。
新能源行業觀察選擇了5家光伏龍頭企業進行對比闡述,它們分別為隆基、晶科能源(688223.SH)、天合光能(688599.SH)、晶澳科技(002459.SZ)和TCL中環(002129.SZ)。
從營收和利潤數據來看,上述5家企業均實現同比大幅增長。其中天合光能和晶澳科技,在報告期間均“創下歷史最佳半年業績”。
具體來看,隆基、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晶澳科技和TCL中環,在上半年,營業收入分別為646.52億元、536.24億元、493.84億元、408.43億元、348.98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91.78億元、38.43億元、35.4億元、48.13億元、45.36億元。
從數據來看,盡管隆基的業績表現要領先于其他企業,但從下圖不難發現,“同行”近年來也在窮追不舍。晶科能源由于上半年營收增速為60.52%,正進一步拉近與隆基之間的差距。凈利潤方面,上半年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TCL中環的增速分別為324.58%、182.85%、178.88%、55.50%,都要比隆基41.6%增速勝一籌。
圖/5家光伏企業業績情況對比
數據來源/企業財報 新能源行業觀察制圖
業績之余,光伏龍頭之間對于產能的態度也趨同,那便是將“擴產計劃”執行到底。
正如隆基在業績說明會上所說,“基于對光伏需求的客觀判斷,公司積極推進各環節高效產能的建設,為行業持續增長的需求做好長期的準備。”
值得關注的是,業內已有不少觀點認為光伏行業陷入了產能過剩和壓價競爭的困境。
在5月底舉辦的SNEC第十六屆全球光伏大會中,便有多位業內人士指出光伏企業惡性競爭及產能過剩等問題。
其中,隆基創始人、總裁李振國在會上表示,光伏行業已經出現了產能嚴重過剩的問題,最先受到沖擊的將是那些準備不夠充分的公司,而財務狀況較差和技術不先進的公司面臨的風險最大。李振國同時指出,未來兩到三年內,中國一半以上的光伏行業制造商可能被迫退出市場。
光伏新一輪技術大賽拉開序幕
即便產能過剩是業內共識,但業內頭部企業在后方大規模擴產也是既定事實。
自2023年二季度以來,包括隆基在內的多家光伏組件龍頭企業,如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等,均提出了大規模擴產計劃,擬投資規模以百億元計,而新擴張的產能絕大多數選擇了TOPCon技術路線。
光伏制造業從上游到下游分為硅料、硅片、電池片和組件四個環節。電池轉換效率決定了光伏發電整體的效率,不同的電池技術對上下游產品有不同的要求。根據硅片襯底不同,晶硅光伏電池分為P型和N型。此前,光伏主流電池使用的是P型硅片;如今,從P型向N型的轉型已經開始。
來源/隆基官方網站 新能源行業觀察截圖
2022年被視為N型電池技術發展的元年,行業咨詢機構InfoLink Consulting指出,N型技術中,TOPCon已經證實其具備和PERC相當,甚至更佳的盈利能力,在P型轉N型的技術迭代窗口期,傳統光伏廠商紛紛大刀闊斧進行產能擴張以鞏固其市場地位,新入局者也希望憑借無歷史包袱的優勢,快速產能布局以奠定自己的市場份額。
在過去的2022年,僅晶科能源一家具備10GW級別的TOPCon產能,但是到2023年底將有超過17家廠商具備10GW級別及以上的產能。InfoLink Consulting統計顯示,到今年底,TOPCon名義產能將有望達到477GW,意味著屆時TOPCon電池產能規模將與存量的PERC電池產能相當。
但值得注意的是,TOPCon電池產能規模上升,未必就能成為日后光伏市場的主流。這場發生在電池環節的技術競賽,才剛剛吹響號角。
此前一直對未來光伏路線沒有明確表態的隆基,在9月5日業績說明會上便討論了很多關于公司未來技術路線的內容,“電池技術的發展,這個也是大家比較關心的,隆基也一直比較關注,包括我們未來的技術路線,在前期我們也一直沒有非常明確地對外界來去講,但是事實上隆基內部一直開展著高強度的研發和審慎的論證?!?/span>
隆基董事長鐘寶申表示,目前隆基已有一個非常明確的觀點,接下來的5-6年,即2028-2029年,BC類電池會是晶硅電池的絕對主流,包括雙面和單面電池,“高轉換效率的BC電池,將是晶硅技術皇冠上的明珠,整個行業已經準備好了來摘取這顆明珠,BC電池將真正走向市場?!?/span>
BC電池采用背接觸技術,正負兩極金屬接觸均在電池片背面,正面無遮擋與鈍化層優化的優勢,其效率領先于同時代其他晶硅技術路線。與此同時,BC路線是一種平臺型技術,能與多種路線結合,例如BC可與P型、HJT、TOPCon等技術結合形成HPBC、HBC、TBC等多種技術路線。
目前業內討論較多的下一代主流光伏電池,仍還集中在TOPCon和異質結(HJT)兩種技術路線上。其中TOPCon電池于2022年開始量產,HJT緊隨其后,也從2023年開始大規模量產。
但在鐘寶申觀點中,TOPCon技術仍是過渡產品,和傳統PERC電池相比,效率提升幅度太小,行業技術方面有高度的同質化,非常容易出現投資收益達不到預期這種狀態,或者說出現未賺錢就過剩的現象,事實上已經有這種苗頭,“今年年底或明年上半年,大概有400-500GW的TOPCon產能投向市場,我們認為投資收益壓力非常大?!?/span>
據鐘寶申透露,隆基TOPCon的擴產在明年年底將告一段落,接下來的計劃投資項目將全部采用BC類技術。最遲明年年底,PERC會逐步退出,BC電池逐步上量,慢慢取代TOPCon。
過去二十年間,技術不斷驅動著光伏產業變革,在硅料環節的技術革新,協鑫集團脫穎而出;此后在硅片環節的技術革新中,隆基更勝一籌。
如今,在電池技術路線的技術革新中,先后有不同的公司押注不同技術路線。在大多數企業都選擇拋開PERC選擇TOPCon之時,隆基卻以TOPCon為過渡,全倉押寶了BC技術。
競賽擺在面前,龍頭們選擇不同技術路線,無疑也是在搶抓賽點。誰能跑在前沿,新能源行業觀察將持續關注。
*題圖來源于視覺中國。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新能源行業觀察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209658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