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前瞻(ID:xinnengyuanqianzhan)原創
文 丨 和 暢
編 丨 馬 路
對于電動汽車而言,動力電池肯定是最重要的零部件之一。它關乎著這輛電動汽車能跑多遠、充多快和安全性等。而這每一項都是消費者的“必選項”。
目前新能源車企的電池運營方式有兩個路徑,一是與電池行業龍頭企業合作,一是自研自造電池。
近期比較受關注的車企,比如理想、問界和小米汽車等,都是選擇了與寧德時代聯合開發動力電池,并成為自己旗艦產品的有力背書。
事實上,奇瑞、北汽新能源、阿維塔、哪吒、嵐圖、廣汽、Stellantis集團和江汽集團等頭部車企,均與寧德時代開展了動力電池供應等多方面戰略合作。
來源/寧德時代微信公眾號
也有一些新能源車企選擇了動力電池的自研自造之路。在他們看來,自研電池是“降低成本”“形成競爭力”“未來發展護城河”的破局之道。
然而,自研電池的車企如今都怎么樣了?
據新能源前瞻不完全統計,個別車企實現了“自給自足”;有的車企自研電池已量產,但“預計2025年盈利”;有的車企礙于重投入、見效慢,剝離了電池業務;更多的車企選擇繼續和寧德時代等電池廠商聯合共建、深入合作。
顯然,動力電池自研自造,沒有想象中美好。
01
對于車企來說,第一關就是資金。
據國海證券推算,1GWh的電池產線需要投入3-4億元。而以每輛車配套50kWh電量為例,1GWh電池可配套2萬輛電動汽車。如果按照車企每年交付20萬輛來算,僅電池產線的投入就高達30-40億元。
而海融網的最新統計數據也驗證了自研自造動力電池的重資產屬性。2023年,電池領域共有178個新項目,其中138個項目公布了投資金額,總數為6941.06億元,即單個項目的平均投入為54億元。
這對于鮮有盈利的新能源車企來說,無疑是一座資本大山。
除了雄厚的資本實力,研發實力也是電池廠商的分水嶺。某電池廠商研發總監告訴新能源前瞻,電池廠的通常做法是“研一代、備一代、產一代”,“如果研發實力不夠,那就是純營銷宣傳了”。
“現在很多車企都是只做電芯,這已經是重資產投資了。如果涉及到材料,那對資金和技術要求就更高了。”上述研發總監如是說。
以極氪金磚電池為例,其團隊研發工程師為1000人,行業專家100人,實現從電芯到電池包全棧自研。而寧德時代現有研發人員更是超過18000名,其中博士264名,碩士2852名。
來源/極氪官方網站 新能源前瞻截圖
而除了資本和科技實力,能否量產裝車也是車企自建電池的關鍵所在。
某頭部電池廠商副總裁曾對媒體表示,自產電池必定是車企自用,如果汽車銷量上不去,電池生產規模就會受到制約,沒有規模則降低電池成本也將無從談起。
麥肯錫的觀點認為,車企需要在一個地區生產至少50萬輛新能源汽車,或電池生產規模達到15GWh以上,自產電芯才可能具備成本優勢。
所以在該副總裁看來,一些新能源車企選擇自研自造電池,雖然有“掌握核心資源”“控制電池成本”等美好訴求,但真正要實施并將之變成一個長期可持續的競爭力,還需要幾年的觀察評估。
談到車企造電池,在成都從事鋰電池回收的嚴哥也表示,“難度很大。我認為,很多車企說是自研自造電池,實則是OEM(貼牌)。”
02
眾所周知,電池制造屬于絕對高科技行業,有極精密要求、極快速度、極高一致性、極低缺陷率、極高柔性、極高安全、極低成本、極高潔凈度等八大難點。
即便是電池專業領域的頭部廠商,也不容易兼顧以上“八點”。
而寧德時代之所以在全球的市占率遙遙領先,便是得益于其“極限制造”這一大殺器。隨著2023年12月14日最新一批“燈塔工廠”公布,寧德時代溧陽基地成為繼寧德基地、宜賓基地后,寧德時代獲評的第三座“燈塔工廠”。目前全球鋰電行業僅有的3座“燈塔工廠”,均來自寧德時代。
毫無疑問,“燈塔工廠”代表著當今全球制造業領域智能制造和數字化的最高水平。
正是有了“極限制造”的加持,寧德時代的生產效率提升了30%、運營成本降低20%、產品升級周期縮短40%、產品不良品率降低20%。
平均一秒一個電芯、2.5分鐘一個電池包、單品失效率低至十億分之一,寧德時代用一組組“不可超越”的數字,定義著電池的最高規格。
圖/寧德時代極限制造產線
來源/寧德時代
而在安全方面,僅電池的防爆閥技術,寧德時代就在全球申請了340多件專利,且已授權200多件;從研發設計到產品制造,寧德時代的電池擁有超過6800個質量控制點,平均一個電池追溯數據超過1萬項。
所以在博世看來,全球動力電池市場進入了以寧德時代為第一梯隊的穩定發展格局中,而且新技術更新較快,新入局者不僅占不到什么便宜,還要承擔市場風險。
這也是蔚來“放棄”了電池自制業務的原因之一。蔚來董事長兼CEO李斌曾指出,如果蔚來可以自己造電池,那么就能多出8%左右的毛利,但三年內電池制造改善不了毛利,“固定資產投入換毛利,能推就推”。
極氪則會采用兩種不同的電池技術路線,既包括寧德時代的麒麟電池,也包括金磚電池。用“兩條腿走路”的方式,確保極氪車型的續航里程和充電速度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
這顯然也是大多數自研自建電池車企的“常規操作”。
嚴哥就向新能源前瞻表示,特斯拉Model Y后驅版和Model 3的長續航版都在用寧德時代的電池。而根據CNMO新聞報道,自2020年3月開始交付以來,Model Y全球已累計交付249.3657萬輛,這一數字超過了Model 3的229.5187萬輛。
03
寧德時代成就著特斯拉等合作伙伴,而數十家合作伙伴自然也成就了寧德時代的市占率。
根據全球咨詢機構SNE最新數據,全球動力電池使用量中,寧德時代2023年11月全球份額為40.9%,再創新高;1-11月全球份額為37.4%,遙遙領先;而寧德時代海外(除中美歐)地區份額提升最快,11月份額達33.6%,1-11月份額達28.6%,累計同比增長9.1個百分點,持續拉大與LGES的差距。
這顯然就是市場對寧德時代電池品質的最好背書。
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公布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12月,寧德時代國內動力電池裝車量21.32 GWh,市占率達44.48%,是第二名的幾乎兩倍,穩穩占據第一的寶座。2023年全年,寧德時代的裝車量為167.10GWh,占比達到43.11%,同樣兩倍于行業第二名。
而寧德時代近期也在用神行超充電池、科技創新項目、產業鏈降碳等新產品、新技術不斷擴大戰果,結識了更多的“朋友”。
1月6日,江汽集團與寧德時代在動力電池供應,換電技術導入,新技術、新產品聯合開發和應用,國內外市場拓展,產業鏈降碳等方面開展積極合作,共同制定行動方案,共建戰略聯盟。
1月3日,猛士科技與寧德時代在新型電池產品開發、神行超充電池應用、科技創新項目、市場推廣等多個維度展開緊密合作,共同打造新能源汽車行業合作的新范本。
值得一提的是,后續上市的猛士917車身上也將印有“寧德時代CATL Inside”,這也是首個印有此標識的百萬級電動豪車。
在多位業內人士和消費者看來,“寧德時代CATL Inside”印在車身上,代表著高質量、高品質和高安全的動力電池廠商從幕后走向臺前,是對車企的全面賦能,而這也是符合消費者、車企和電池廠商三方利益的。
毫無疑問,更多的“寧德時代CATL Inside”將被消費者聽到、看到、體驗到。
小米汽車技術發布會上,雷軍表示,電池是純電車的基石,是核心部件,影響著車輛的續航、安全和操控。所以,小米的首款車型小米SU7就選擇搭載了寧德時代的王牌麒麟電池。
顯然,選擇寧德時代是小米汽車品牌向上的關鍵要素之一。
作為在2023年大放異彩的理想汽車,其將于2024年3月1日發布的家庭科技旗艦MPV理想MEGA同樣備受矚目。而為了讓自己的純電車型一炮而紅,理想在動力電池的選擇上也是寧德時代麒麟電池。
來源/理想官方網站 新能源前瞻截圖
需要強調的是,理想MEGA搭載的是5C麒麟電池,充電12分鐘續航500公里。為了做到5C超充,理想研發團隊早在2020年就聯合寧德時代開啟了工程開發,經歷3年攻堅,終于造出了5C電芯、5C電池熱管理和5C電池安全架構。
事實上,聯合共建已經成為寧德時代和合作伙伴彼此成就的重要途徑之一。2023年12月26日,投資者關系平臺上,寧德時代在答復投資者關心的問題時指出,公司會結合不同客戶的需求,持續為客戶提供具有競爭力的產品解決方案。
就有電池領域的專業人士表示,車企參與研發可以提升電池和車型的適配度,形成差異化和競爭力。但如果單純從節約成本的角度看,不一定是劃算的,甚至投入遠遠大于回報,也容易將自身的優勢項目拖垮。
“聯合共建或許更符合車企和電池廠商的社會分工。”上述業內人士表示。
這與寧德時代的觀點一致。早在2022年,寧德時代就表示,車企與電池廠的專業分工不同,車廠擅長于機械、電子等,而電池涉及電化學體系,車企對電化學的理解深度往往不如專業的電池企業。
自研自造電池,對于絕大多數車企來說,或許只是一個美好的愿望。
*題圖及文內部分配圖來源于寧德時代。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新能源行業觀察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216814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