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事物有爭議是很正常的事情。
1979年美國前總統卡特在白宮的屋頂上裝了太陽能熱水器,很多人的反應都是:這玩意兒能用?幾年后就被里根總統拆除了。
但如果一種新生事物已經成了肉眼可見的趨勢,那些關于它的“反面爭論”,很多時候就該被歸入“謠言”了。
那么,現在還有那些關于新能源汽車的謠言在流傳呢?
謠言一:新能源汽車發展前景有限?
這是關于新能源汽車的經典謠言之一。
從新能源汽車剛開始商業化時就存在,衍生出來的版本還有:新能源車國外都不玩、新能源車是歐洲給中國下的套、燃油車才是最適合人類的等等等。
那么新能源汽車是不是曇花一現呢?
2023年11月份,國內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已經逼近40%,而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占了全球60%的市場份額。
發現了嗎?這個“曇花”,快要混成常青樹了。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吧,燃油車大戶大眾汽車,準備在2027年之前投資1800億歐元,其中三分之二都砸向了電動化。
前景有限的話,大眾砸這么多錢,是玩兒呢嗎?
謠言二:新能源車污染比燃油車嚴重?
這個謠言流傳甚廣,它甚至能稱得上一條比較有技術含量的謠言,最大牌的造謠者,應該是豐田章男。
為什么呢?
這種說法有個論據:雖然電動車沒有尾氣,但動力電池的生產過程也會有污染。
這個是事實,但拿這個來攻擊電動汽車,是一種以偏概全的詭辯。
首先,人類大多數生產活動都會產生污染,完全不要污染的話,最好還是回到刀耕火種的時代。
與燃油車相比,電動汽車的污染是要小不少的。
其次,電動汽車用的電,在污染方面是可控的。
火電廠技術可以升級,污染源可以控制,同時還有核電、風電、水電、光伏發電等等各種清潔能源,它們的比例也在逐年遞增。
你能在電的生產環節控制污染,但你能控制每輛燃油車的尾氣嗎?
集中供暖為什么比各家各戶的蜂窩煤污染小?這個問題,小學課本上都普及過了。
第三,動力電池生產過程可以盡量降低污染,而且可以回收再利用,當然,關于這個環節目前還在完善之中,當相信接下來肯定也可以把污染控制得盡量低。
所以我始終都認為:不是說電動車完全沒有污染,而是說它能盡可能地降低污染,而且可以隨著新能源技術的不斷進階持續降低污染。
謠言三:快充傷電池?
完全的謠言往往一攻即破,是流傳不久的;能流傳到現在的謠言,都是帶點“真”的東西在里邊的。
快充傷不傷電池?當然傷。
動力電池在出廠的時候,就把快充次數與“電池壽命”聯系了起來,但這不是拒絕快充的理由,我們平常用的鼠標,也是有點擊次數這個與“使用壽命”息息相關的衡量指標的。
實際上,快充對動力電池的“傷”,一定程度上而言也是在合理范圍之內;電池衰減程度,還與使用頻率和環境有關。
試想一下,出租車司機的電池,跟普通用戶的電池,能是一個道理嗎?
謠言四:新能源汽車輻射大會致癌?
在“民科”眼里,萬物皆可輻射、皆可致癌,手機、電視、電信基站,甚至下雨天打雷都是在輻射。
那么問題來了,他們拿著手機傳播謠言時,不怕被手機弄成“癌變”嗎?
而實際上,新能源汽車的輻射范圍完全在安全范圍之內,任何車輛在上市前都要經過EMC測試,也就是電子產品電磁場干擾方面的綜合評定。
有輻射嗎?
有!所有電子產品都有輻射,但是,所有拋開劑量談毒性的行為都是耍流氓。
謠言五:電動車比燃油車更加容易起火燃燒?
我們用數據說話。
根據新能源汽車國家大數據聯盟監測與管理平臺的數據,2019年新能源汽車起火概率為0.0049%,2020年至今為0.0026%。
而公安部門的數據是,燃油車火災事故率為0.01-0.02%。
而且,電動汽車起火主要原因為電池自燃,而電池的安全性能是在不斷提升的。
那為什么經常看到電動汽車起火的報道呢?
很簡單,電動汽車是新生事物,關注度比較高,媒體會有選擇性地進行集中報道。
燃油車自燃為什么很難上新聞?
因為大家的關注點不在它身上,而且以前都習慣了。
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這是新聞學的鐵律。
謠言六:下雨天新能源車使用會受限?
這個謠言,來源于人的一種基本認知:水會導電。
衍生出來的擔憂就是:下雨天充電會不會觸電?下雨天電池會不會觸電?
這種擔憂存在一定合理性,但這方面也是有國家標準的,只要保證充電槍內部和充電口內部干燥,就可以放心充電。
不過,下雨天的確增大了觸電的概率,但它的原因不是電動車設計本身,而是由于操作不規范或者設備老化。如果實在擔心,避開下雨天充電是最好的選擇。
至于說下雨天電池進水,電池出廠的時候都有防水等級,正常情況下不用擔心。
但如果車輛涉水,最好還是去檢查一下。
謠言七:新能源汽車不能跑高速、不能開空調?
大多數的謠言都有一個共同特征:夸大其詞。
電動汽車不是不能跑高速,而是在高速工況下,電量會消耗得更快一些,這跟燃油車在市區工況下更耗油是一個道理,這是燃油發動機和電動機工作原理不同造成的。
電動車也不是不敢開空調,而是在某些工況下開空調耗電更多一些,某些小排量的燃油車,夏天開著空調爬坡都費勁。
不過有個情況的確是事實,那就是電動車冬天開空調更耗電。
因為燃油車冬天空調的熱量來自于收集到的發動機余熱,而電動車是沒有發動機的。
結束語:
其實,有謠言非常正常,這里邊有部分消費者知識水平的問題,還有部分人由于利益相關而討厭電動汽車的問題,但如果幾年后再回過頭來看,這些都只是暫時現象。要知道,傳謠、獵奇,是大多數人的共同心理,這些謠言作為“路邊新聞”,讓更多的人關注新能源汽車有可能出現的問題和該注意的事項,不也挺好的嗎?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二師兄玩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219324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