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不僅對啟辰、日產、東風集團還是整個合資自主來說,都是非常有意義的一天。這一天,東風啟辰汽車公司宣告成立,與東風日產平起平坐,成為東風集團的第七家子公司。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副總裁、黨委常委周先鵬親自掛帥,任東風啟辰汽車公司總經理。
2010年9月8日,東風日產啟辰問世,至今累計銷售48萬輛。其中,去年啟辰銷量已突破10萬輛,在全國擁有200多家一級銷售網絡,城市覆蓋率達55%。目前,啟辰旗下擁有D50、R50、R30和晨風四款轎車車型,T70和T90兩款SUV車型。
那么現在問題來了:為什么多數合資自主都死了,啟辰卻能一步步發展到單飛?
那些幾乎消失的合資自主品牌
除了啟辰外,你還知道哪些合資自主品牌?
理念、朗世、領志、開利、天越、佳躍、首望、華騏……這些名字,早已淡出人們的視線,不要說普通消費者,就連很多業內人士恐怕都說不清楚,誰是哪個合資企業的自主品牌。
知道理念的應該最多。作為首個成立的合資自主品牌,理念品牌的首款車型理念S1于2011年4月上市銷售。上市之初,基本上能夠達到月銷3000輛的水平。之后,銷量開始持續下滑。2013年,S1做過一次改款,之后便再無動作,如今的銷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思銘是東風本田的合資自主車型。與理念一樣,都開局不錯,初期能月銷3000輛左右,4S店提供換標服務,這說明思銘的品牌并沒有真正被消費者接受。這么多年,思銘一直沒有推出新車型,去年曾傳出過思銘停產清庫存的消息,但沒有得到廠家的證實。
與此同時,一些合資自主品牌調整方向,轉攻這些年受到政策青睞的新能源車市場。比如一汽豐田朗世,盡管2014年就已經推出,但一汽豐田在謹慎評估后,認為它還尚不具備市場化條件,因此要重新進行開發,在2018年或2019年再投放市場。
此外,一汽-大眾開利、上汽大眾天越等定位為新能源車的合資自主品牌也至今沒有太大的進展。
為何啟辰和寶駿成為特例?
曾經公布過的十幾個合資自主品牌中,除了啟辰外,還有一個品牌發展勢頭良好,那就是上汽通用五菱的寶駿品牌。寶駿是上汽通用五菱2010年創建的自主汽車品牌,這也標志著中國微車市場領頭羊開始進軍轎車市場。
如今,寶駿已經擁有610、630、730、310和510等眾多車型。2016年,上汽通用五菱銷量為213萬輛,其中寶駿品牌銷量超過76萬輛,同比增長51.2%,為上汽通用五菱的銷量增長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為什么啟辰和寶駿能夠發展起來,而其他的合資自主品牌卻處于垂死邊緣呢?這與企業的發展態勢和如何定位合資自主是分不開的。比如寶駿,在上汽通用五菱中承擔著向轎車發力的重任,因此可謂集合資三方股東之力,無論在資源傾斜還是投入上,都下了很大的功夫,其品牌宣言更是“打造一個有國際血統的,能夠提供質量可靠的、擁有成本和使用成本低的產品和令顧客滿意的品牌。”
啟辰同理。作為東風日產的合資自主品牌,啟辰一直承擔著東風日產提升銷量的目標,另一方面,東風日產一直有創新創業的基因,因此在打造啟辰品牌上面,也愿意探索新思路,這對于一個新品牌的發展極為關鍵。
2016年6月16日,歷時近兩年建設、投資5億元的東風日產先進工程技術中心、啟辰造型中心及東風日產大學構成的三大中心在廣州花都正式落成。其中,去年12月正式上市的啟辰T90正是啟辰造型中心獨立設計開發的首款車型,代表了啟辰目前為止最高制造工藝和水平,同時也開啟了啟辰以本土化設計為開端的品牌煥新。
此外,啟辰還發布了新五年事業計劃——“V+”戰略,涵蓋產品、渠道、服務和數字化四大方面的加速升級。未來5年,啟辰將推出8款新車,保持每年不少于1款新車的產品投放節奏。
猶記得2011年合資自主興盛的時候,關于合資自主概念的爭議很大。事實證明,這樣的爭議毫無疑義,合資自主的發展與任何事物的發展同理,付出越多,收獲就越大。符合時代發展、真正投入的自然能夠發展,如果只是“掛羊頭賣狗肉”,那么就無法避免被時代淘汰的命運。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華山論劍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48951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