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著2017上海國際車展開幕的東風,同樣身處上海國家會展中心辦公樓內的新創互聯網車企威馬汽車,也正式對外“敞開懷抱”。
在4月18日的威馬汽車辦公樓內,這家成立不到2年的企業,舉辦了首個“企業開放日”。威馬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沈暉以及威馬汽車戰略規劃高級副總裁陸斌等高管團隊悉數登場,活動除了展出威馬旗下首款概念車“AG2020”,還宣布正式推出首個出行服務產品——“威馬充電”APP。
更值得注意的是,威馬汽車當天還宣布將成立“智慧出行價值鏈”全球產業基金,而這個基金,未來將投資更多關于電動出行行業的上下游企業,以更好的構筑產業鏈條的完整性。
從產品、服務再到資本的布局,可以看出,威馬汽車并不簡單僅想成為一個電動車制造企業,而是要同步在電動汽車產業鏈進行多點發力。那么,這樣一家“大胃口”的電動車出行企業,能否在競爭愈加激烈的市場氛圍下,實現自己期望的“換道超車”呢?
量產車已報相關部門,“準生證”或許不是問題
在這次開放日活動上,威馬汽車的首款概念車“AG2020”進行了亮相——AG是avant garde的縮寫,意味著前沿、先鋒;2020則代表了威馬汽車2020年的愿景和努力的方向。與此同時,據威馬汽車方面透露,其首款量產車項目也在穩步推進中。
據悉,這款量產車目前全球累積測試里程已超過100萬公里,而且內外飾設計已經凍結。而且由于威馬汽車研發和設計團隊有著豐富的工作經驗,威馬首款量產車在風阻系數上也將有重大突破。預計威馬汽車的首臺量產車將于2018年下線并開始對外出售。
而針對外界都比較關注的生產資質問題,陸斌透露,不久前相關審批部門已經來到威馬汽車位于溫州的工廠進行了生產線考察,并對威馬汽車已生產出的產品進行了檢驗,應該很快就會有結果。“我們的產品各項指標不僅達標而且超標,所以我們對拿到生產資質這個問題并不擔心。”陸斌坦言。
據介紹,為了打造出高品質的智能電動汽車,威馬汽車堅持自建工廠、恪守產品質量關。在2016年11月23日,于溫州市甌江口開建威馬新能源汽車智能產業園。這個產業園將被打造成一座全新的數字化工廠,投入也將達行業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因為威馬汽車一直強調自身產品將根據用戶需求,預留出大量定制化選裝配置空間,因此預計該座工廠的柔性化生產投入將很大。
威馬方面透露,目前該產業園的一期工程進展順利,今年5月起第一臺設備將進廠安裝,2018年年初,首批主流量產車型將在裝配線上小規模下線。
成立百億規模基金布局產業上下游
目前,威馬的高管團隊中除了沈暉和陸斌,其實大部分都是從傳統汽車企業來到威馬這個新創互聯網車企的,因此從汽車制造產業鏈的熟悉程度而言,這支團隊非常明白一家新創車企的核心競爭力,非但不能輕資產,反而要“重資產”。
據陸斌介紹,其首個出行服務產品——“威馬充電”服務已正式上線進行公開測試。這款產品打通了“查、導、充、付”四項核心功能,首批運營區域開通上海地區,將接入星星充電、EVPOWER兩家運營商共5000余個充電樁。在公開測試期,充電樁狀態刷新頻率精確到120秒,準確率達到90%以上。目前,該款APP正在接受手機用戶的反饋,并不斷進行體驗優化。
同時,沈暉還宣布正在成立一支120億規模的全球產業基金,用于扶持威馬企業價值鏈上下游的伙伴。他透露,該產業基金的投資管理崗位已全部到崗,目前已投資了一家用車服務型團隊。
“互聯網重構了實體經濟的時代,也給了新興創業公司重構商業模式的機會。這些公司能以更智能的產品、更開放的生態和更靈活的資金,挑戰傳統主機廠的地位。而威馬汽車就是正式順應這一產業趨勢,不走捷徑、不做一家彎道超車的企業,而是要整合全球資源,積蓄力量,瞅準方向和時機,圍繞一款世界級品質的智能汽車產品,構筑全新出行生態,在一條全新的道路上,實現換道超車。”沈暉說道。
提出“換道超車”這個概念,或許并不是威馬汽車一時興起,而是進行了深思熟慮的,因為這家企業并不僅僅只想做一家汽車制造企業,而是想成為國內新興的新能源汽車產品及出行方案提供商。
而基于這個想法,威馬汽車必須要在國際化人才儲備、技術研發、資源整合等多方面同時下功夫,多點開花。當然,不同的發展模式,也注定讓威馬汽車的未來會迎來更多地挑戰。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E車匯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51283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