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一條資訊刷爆朋友圈:《別了司機!剛剛,深圳打響第一槍》。說的是,本周六,12月2日,深圳無人駕駛公交車正式上路了,一輛輛不需要駕駛員的公交車。公交車自動提醒:“已進入自動駕駛模式,請乘客坐好扶穩。”
結果,又有人辟謠:這是有人駕駛、試驗線路、只針對特定人群開放;無人駕駛的實現,仍停留在功能和技術層面。
筆者認為,最精彩的不是這個事實到底準不準,也不是各種解釋、烏龍、劇情大反轉,而是評論:所有人都知道,這一天會來!但誰也沒想到,來得這么快!
2016年1月,當凱文-凱利在其新著《必然》中用12個詞來概括未來30年的變化和趨勢時,提及“未來已來,只是未流行時”,不知有多少人會想到無人駕駛將會真的到來。
去年10月,我國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公布后,從陌生變得熟悉的智能汽車讓人腦洞大開,給產業轉型升級帶來誘惑,非傳統領域的資本及地方政府紛紛捕捉智能網聯汽車的風口。
一些省市連地市縣區都在爭搶“新能源智能小鎮”、“智能汽車小鎮”、“智能汽車產業園”標簽。在上海嘉定的一個被多部委多學會多組織單位命名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技術聯合創新中心”,一名對外溝通經理向筆者賭稱:無人駕駛、智能網聯汽車的未來贏家不是你現在熟悉熟知的那些傳統汽車和正被淪落傳統公司的高科技互聯網公司——可能你都聞所未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周前有中汽協官員專家說,中國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既有有利又有不利因素。筆者認為,對變革者、嘗鮮者、闖入者和野蠻人來說,他們看到的是有利因素。常人常說,這事沒有百分之百或者八成把握不會去做,不會去冒險,而對世界的另一種人說:只有一絲機會和希望,就會去嘗試。他們看到的是希望,是未來,是趨勢,是美好。
正如馬云追憶魯冠球先生仙逝的文章所說:1969年,多數人還不知道市場經濟是什么的時候,魯老已經開辦了自己的工廠;1984年,多數人還不知道國外長什么樣的時候,魯老已經把產品出口到了美國;上世紀末,多數人剛開始走出國門的時候,魯老的企業已經在海外站穩了腳跟,走出了中國企業全球化的第一步。前不久有人送我一句話,多數人是因為看見而相信,只有少數人是因為相信而看見。
這其實并不遙遠。據英國獨立報前不久報道,世界科學家已制定全球綠色新能源路線圖,到2050年超七成國家實現零排放,未來的世界一定很美麗、很美好。
中國商務部主管的《商業周刊》中文版在“展望特刊2018”中說,2018年世界經濟將再現漂亮的增長——除非有人干了傻事,提到的關鍵詞有——機器人入侵華爾街、環境、液化天然氣、新油田、硅谷、重估科技股等,提到50家值得關注的公司有福特、長城、特斯拉三家車企,其中對福特的評價是:新任首席執行官必須要率領這家老牌汽車制造商跟上電動車和無人駕駛汽車的研發步伐,否則將招致投資者的不滿;他面臨的挑戰是——要穩住一家陷入掙扎的企業。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E車匯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59490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