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回首2017,展望2018,您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政策、市場、投資、技術有哪些思考與判斷?總結得失,把握新趨勢、新變化和新機遇,第一電動網自媒體平臺"大牛說"發起策劃征文,誠邀有識之士,各抒己見!我們每周將對最受歡迎的前三名獲獎好稿給予800、500、200元不等的現金獎勵。【注冊或登錄大牛說投稿】
2017年,注定成為中國汽車發展史上值得銘記的一年。
這一年,堪稱中國汽車行業最重磅的新聞公布:一汽、東風和長安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三方將在前瞻共性技術創新、汽車全價值鏈運營、聯合出海“走出去”、新商業模式等四大領域開展全方位的合作,這標志著中國汽車行業的“國家隊”開始全面合作。
這一年,中國品牌向上突破的路終于打通。無論是長城推出的WEY,還是吉利與沃爾沃合資的領克,都代表了中國汽車的新生力量,他們猶如在汽車行業的大湖中投入巨石,引起了很大的波瀾,受益的是整個行業特別是民族品牌。
這一年,新勢力造車風起云涌,無論是蔚來、威馬、電咖還是車和家等,都將目光瞄向智能化和電動化,并以期通過資本和互聯網的力量,改變汽車這個傳統行業。
這一年,以寶馬、長安等為代表的傳統汽車企業,也紛紛實現向“新四化”轉型。其中,長安11月底在北京發布“香格里拉計劃”,宣布2025年將停售傳統意義燃油車,投入21款全新的純電動車型和插混車型12款,并在產品研發、共享充電設施、動力電池和新能源專用平臺上投資1000億元。
這一年,消費升級成為汽車行業的主旋律,豪華品牌銷量均呈現出不錯的發展勢頭,中高級轎車市場也開始回暖,消費者對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在汽車行業一覽無遺;
這一年,中國品牌也量質齊升。從前11個月的銷量數據來看,在排名前十的車企中,已經可以看到包括吉利、長安、長城和五菱的身影,中國汽車從做大到做強,不再是說說而已。
所有的這一切,如果要總結成一句話,那就是在這不凡的一年中,中國品牌汽車終于實現了質的飛躍。
2017是中國汽車的高品質元年
如果說在中國汽車發展的“黃金十年”中,中國品牌汽車幾經波折,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大的過程,那么,從2015年起,中國品牌正式進入發展軌道:一方面,銷量和市場占有率節節攀升,另一方面,隨著移動互聯的發展,中國品牌對于市場的反應速度更快,推出了更符合中國消費者訴求的產品。
特別是進入2017年,以長安、吉利和廣汽傳祺為代表的中國品牌,推出了包括CS95、GS8和博越等產品。除了在SUV市場持續發力外,在曾經被合資品牌壟斷的轎車市場,中國品牌也開始找到了突破口,比如吉利推出博瑞,長安推出的睿騁CC也將于12月20日正式上市,這是長安全新設計理念下的第一款產品,被寄予厚望。
畢竟,在轎車這個紅海市場,扎堆著太多的合資競品。有人說:“顏值即正義”;也有人說:“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還有人說:“智能化的腳步再快,動力總成也是不能忽視的真正底牌”。
這說明,無論行業怎么發展,汽車依然是一個體系工程,顏值、配置、性能和品質等都缺一不可。這也就是為什么在連續多年突破百萬輛之后,長安還要進行“第三次創業”。在此之前,長安的兩次創業分別是:1984年,由軍工企業轉為民用,正式踏入汽車行業;第二次是2003年以來,大力發展自主品牌乘用車,連續多年產銷超過100萬輛。
而第三次創業,則是由傳統汽車制造企業逐步向科技信息服務企業轉型,由提供產品向提供產品、服務和出行解決方案轉型,由經營產品向經營品牌、經營客戶轉型。
“從即將上市的睿騁CC,到明年的第二代逸動和之后的幾款轎車產品,都體現了長安汽車重塑‘轎車戰略’的決心。”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表示,如果說上一代逸動為長安汽車躋身主流汽車品牌打下了堅實基礎的話,那么睿騁CC以及下一代逸動將擔負起復興長安轎車的重任。
為什么這么說呢?在長安看來,做一個好開的車容易,但做到每個車都一樣的好開則比較難。為此,在對消費者需求進行充足的研究,并利用自己的技術實力后,長安汽車在駕馭性能和體驗性能方面打造了一套屬于品牌特定的DNA。這套DNA涉及底盤性能、NVH性能、動力傳動、操作品質、標志標示、駕駛環境、人機交互等7個領域,共計23項屬性,固化客觀指標500余項。
從好看到好開,從配置到性能,從單個產品到平臺化開發,這就是中國汽車高品質元年的標志。
中國汽車展開“生死賽”
盡管是自主品牌的領軍車企,但長安一直有著很強的危機意識。特別是,合資企業針對中國市場推出越來越多的車型,新勢力造車風起云涌。朱華榮甚至斷言:“在中國汽車發展史上最為激勵的一場“生死賽”中,留給長安汽車的時間只有三年。”
這三年,一方面在代表未來發展趨勢的“新四化”研發方面不能落伍,另一方面,在量產車型上更要做到量質齊飛,有足夠大的銷量,才能降低成本,提升競爭力;好的品質,才能保證在激烈的競爭中得到消費者的認可,實現銷量,這兩者相輔相成。
從市場表現來看,也證明了這一點。在今年排名前十的車企中,躋身其中的長安、吉利和長城等品牌,都是“叫好又叫座”。相反,一些靠逆向研發的企業,則在快速增長之后出現快速滑落,今年市場分化非常嚴重,包括江鈴馭勝、幻速等品牌的銷量甚至出現腰斬。
基于此,睿騁CC在研發之初,就不再自說自話,而是從用戶的角度出發,不斷反問自己:“這是消費者痛點么?能讓消費者興奮么?”同時,從2014年開始,長安汽車便加強了對于消費者的研究,每年的消費者調研項目增至147個、包含632場座談會,覆蓋12萬人次。此外,長安汽車還整合戰略合作伙伴百度、高德、汽車之家和今日頭條等互聯網企業,通過超過5億人次的大數據分析,全面研究了消費者的家庭結構、出行方式、用車習慣、購物方式、閱讀習慣、審美需求等的一系列變化。
在此基礎上,從外觀內飾設計、配置和性能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獨特DNA,讓消費者在駕駛的時候能夠帶來人車合一、和諧自然、整車協調的駕乘感受。“人車合一”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比如如何通過對車內振動、車體動作等關鍵參數控制,為用戶提供乘坐舒適、操控隨心的駕乘體驗;同時如何通過對轉向響應靈敏度、中心感、回正性等參數控制,打造出轉向精準、響應靈敏的轉向體驗。
這些,都需要經驗的積累和積淀。甚至,為了達到更好的靜謐效果和NVH表現,睿騁CC經過了7層吸聲、隔音夾層,車身空腔阻隔,車外流場處理等全方位的深海靜音設計,使得怠速噪聲只有37dB;通過對制動踏板力、制動行程等參數控制,實現百公里制動距離只有38.7m。
每一個數據提升的背后,都是無數工程師日以繼夜努力的結果;每一次優勝劣汰和品牌升級,都是苦與累、汗水與歡樂的結晶。中國汽車品牌也只有在經歷艱苦卓絕的“生死戰”之后,才能鳳凰涅槃,成為屹立于世界汽車之列的國際性品牌。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華山論劍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60032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