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改革開放的40年,中國猶如一輛開足馬力的汽車,正向著世界的宏大舞臺疾馳,那么這40年來,中國人所見證的奇跡,便是一路沿途風景,跨過崎嶇,越過山丘,江河或者雨雪都不能阻擋它乘風破浪,縱使眼花繚亂,也是火樹銀花般的絢爛,撩撥人心。
聽過這樣一種比喻,人生正是一趟不回頭的旅程,我們在起點上車,于終點下車,而在此之間,每一個經停站熙熙攘攘、來來往往,組成了一幅不可復制也無法從頭的紛繁畫卷。
如此看來,個人的成長與國家的成長,如此相像。中國儒家把四十歲稱為“不惑”,是一個人從懵懂向睿智的轉變,歷經風霜而閃耀出哲理和智慧的光芒。而中國用改革開放的四十年時間,向世界證明了這種轉變和光芒的矚目。
宏觀到全球格局下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各領域,中國對于世界的重要性早已不容小覷;微觀到每個國人的生活層面,從滿足溫飽向追求更高的精神愉悅,消費升級的大勢所趨正是國人幸福指數的一種印證。
2018注定是個不平凡的年份。跨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門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最后兩年的倒計時,以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為統領,黨和國家各個方面的改革步伐都向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迸發新的活力。因此,今年的全國“兩會”也備受關注。
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汽車工業,在當前的改革進程中擔當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在能源和科技改革的推動下,汽車“新四化”建設如火如荼。落到市場層面,雖然2017年整個汽車行業的增長幅度不到3%,但年產2800萬輛的龐大市場仍是全球各大車企的必爭之地。由此,也推動著中國自主品牌在向上之路上的跨越式發展。
前不久,吉利集團以90億美元巨資收購奔馳母公司戴姆勒近10%股份,成為戴姆勒最大股東。此次跨國收購的大手筆引起了全球汽車行業的高度關注。以吉利為代表的中國汽車制造用這樣的自信和底氣大步“走出去”,贏得叫好聲一片。另一方面,從國際上的反饋來看,對于中國實體經濟的這次跨境飛躍,也因其專業性而得到尊重。
緊接著,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當中多次提到了有關汽車行業的相關問題,涉及新能源汽車、二手車限遷、車輛進口稅、人工智能、共享經濟等諸多方面。網友總結了2018年政府工作重點的9項干貨,其中就有3項與汽車行業緊密相關。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
與此同時,場外,吉利、傳祺等自主品牌嶄露頭角,成為代表委員的官方用車,良好的品牌形象在莊嚴肅穆的人民大會堂成為一抹亮色。
場內,幾十位汽車業相關人士的參會代表,以及相關職能部門的與會領導,都在不遺余力為中國汽車的發展建言獻策、答疑解惑,這無疑給汽車產業后續的改革發展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新能源汽車作為異軍突起的一支新勢力,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格外搶眼,同時,在代表委員們的熱議中,也成為備受矚目的輿論焦點。
報告指出:“加快制造強國建設,推動集成電路、第五代移動通信、飛機發動機、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產業發展。實施重大短板裝備專項工程,發展工業互聯網平臺,創建‘中國制造2025’示范區。同時,要推進消費升級,發展消費新業態新模式,將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優惠政策再延長三年。”
盡管有關新能源汽車的話題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連續11年被提及,但今年對于中國新能源汽車來說無疑是意義非凡的。
就在全國“兩會”前夕,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正式成立,包括吉利、北汽、比亞迪、寧德時代、清華大學等國內21家最尖端新能源相關企業及科研機構參與到了這一國家層面的聯合共建當中。
同一天,在上海發布了《上海市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辦法(試行)》,蔚來、上汽的新能源車將率先拿道路測試牌照,無人駕駛上路的日子又近了。
無論是國內造車新勢力的蜂擁而上,還是政府層面給予新能源汽車發展軟硬件上的大力扶持,都使得新能源的發展成為中國汽車制造一塊標志性招牌。2019年,“雙積分”政策將正式落地,在此之前的2018年,必將是新能源汽車狂飆突進、優勝略汰的關鍵年。
全國人大代表、工業和信息部部長苗圩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開幕會結束的“部長通道”上表示: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們國家汽車工業由大變強的必由之路。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 苗圩
這是國家對于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的信心和決心。其中,涉及到我國汽車制造產業在第四次科技革命當中,充分汲取人工智能、分享經濟等新思潮的力量,從而將傳統汽車行業向節能環保、高科技、全球化的戰略轉型的使命。
最近光環加持的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今年首次以全國人代表身份出席全國“兩會”,他表示:新能源汽車購置稅再減免三年,這是一個利好政策,減輕用戶負擔,提高企業研發投入和發展信心,對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意義非常深遠。
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 李書福
另外,李書福在關于《“液態陽光經濟”推進甲醇汽車市場化》的議案中,對于新能源技術研發與產業化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建議;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長城汽車總裁王鳳英就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焦點問題,也提出了《關于完善新能源相關法規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快速發展的建議》。
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長城汽車總裁 王鳳英
而在諸多跨界代表當中,竟也有不少關于和新能源相關的提案出現在討論桌上。由此可見,作為關系到社會民生方方面面,關系到生態環境長久保護,同時關系到生產制造等諸多方面的新能源汽車,未來必然成為中國汽車乃至中國工業走向世界強國的重要力量。
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的提案議案更多地把問題聚焦在了產業發展當中出現的焦點問題上。
比如吉利集團董事長、全國人大代表李書福提出的有關互聯網時代網約車行業規范化的問題;
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長安汽車集團黨委副書記 朱華榮
長安汽車集團黨委副書記、全國人大代表朱華榮提出的關于智能網聯汽車的管理和標準建立問題;
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廣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曾慶洪
廣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全國人大代表曾慶洪圍繞停車難、充電難、事故處理難、廢舊電池報廢難等問題所帶來的建議;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 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徐和誼
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全國政協委員徐和誼提交的關于加快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助力綠色出行的提案,等等。
更具象和切中要害的重要問題背后,是一個發展得更蓬勃和繁榮的中國汽車行業。而拋開數量上的大國地位,對于中國汽車來說,如何能夠從自身出發,加快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加大核心技術的投入和研發,使得傳統汽車工業以及由它帶動的一系列制造業在智能化、科技化、人性化的道路上延展出更高端、更有競爭力的發展前景,將成為新時代下進軍汽車強國的新命題。
在當前消費升級的市場大態勢當中,中國汽車行業真的是充滿了活力和機遇。從吉利成為戴姆勒的“話事人”,我們看到了蘊涵在中國汽車業里內部的巨大能量。而以吉利、長城等自主品牌為代表的中國車企正向著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中國品牌大步流星,用夕陽或者朝陽來形容中國的汽車行業,私以為都顯得太過單薄。
或許有一種風景,就叫中國車輪下的中國驚喜。在這趟一路向前的旅程當中,中國汽車或許還將翻越更多山峰,經歷更多險阻,同時,也將見證更多奇跡。而作為一枚汽車圈的文字工作者,我只是想說,春夏秋冬,若你在場,這沿途風景便都是美好。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容客觀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64350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