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聲一片,跌跌不休!中國車市沒有向好,只有更差!
在7月環比、同比雙下跌的情況,中國汽車1-7月銷售小幅增長3.5%,乘用車市場更是慘不忍睹,交叉型乘用車、MPV呈現17%以上負增長。從7月看,占大頭的SUV、轎車環比降10%以上,同比負增長、不增長。
高興幾個月的轎車微增長已不增了,興奮幾年的SUV已不長了。曾經引以自傲的中國品牌乘用車銷售63.77萬輛,環比下降15.68%,同比下降6.11%,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0.12%——占有率比上月下降0.23個百分點。
在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互聯網金融P2P爆雷陣陣、股市熊了、房市疲等不利重疊影響下,中國車市進入周期性、歷史性的下行期。歷史上曾因7月高溫難耐、人們買汽車清凉出行的奇跡沒有出現。
并非整個車市都不好。比如豪華車和新能源汽車就很例外。奔馳、寶馬、奧迪等一線豪華品牌和雷克薩斯、凱迪拉克等二線豪華品牌及其他非主流的豪華品牌依然有個位數或兩位數的增長。當然,這和中國本土汽車并沒有什么關系,按下不表。
單說中國品牌目前尚存的優勢。1至7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50.4萬輛和49.6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85%和97.1%,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同比呈現高速增長態勢。純電動汽車產銷38.2萬輛和37.3萬輛,比上年同期增長71%和82.4%;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12.2萬輛和12.3萬輛,比上年同期增長148.9%和160.9%。
從企業看,1至7月,中國品牌汽車銷量排名前10家企業為上汽、長安、吉利、東風、北汽、長城、奇瑞、一汽、廣汽和江淮。與2017年同期比,長安、東風、北汽、長城和江淮銷量呈小幅下降,其他5家企業保持增長,吉利和上汽增速居前。
前兩年抓住SUV風口飛上去的一眾大大小小的車企今年都被打回原地、原形。曾經的國民車之王夏利淪落為僵尸車企,曾經誓言“拳打XX腳踢XX”的義和團壯漢們沒有被洋武士、大力士們打敗,卻被自己短淺的目光和戰術所困死。
不玩燃油車了!長安、北汽等老牌車企紛紛準備轉型、再生。在繼去年10月長安汽車第一個在北京發出香格里拉計劃——明確不玩燃油汽車的時間表后,去年12月北汽集團發布停售傳統燃油車時間表。最近,北汽提前將在京停產自主品牌燃油車一事被炒火熱。在北汽衛藍·京演之夜——2018奧林匹克公園音樂季發布會暨開票儀式的新聞發布會上,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表示,北汽集團正在大力推進全面新能源化轉型。
經過多年謀劃,北汽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市場規模、產品研發、資本運作、模式創新以及產業生態等方面取得優勢。比如,北汽新能源純電動乘用車連續五年奪得國內純電動乘用車銷量桂冠,2017年位居全球第一,2018年上半年保持純電動汽車全國第一。除傳統燃油車共平臺之外,全國率先著力打造獨立正向研發和全新電動車專屬兩個技術平臺,國內率先實現純電動汽車從1.0向2.0的代際升。在資本鏈方面,戴姆勒入股,聯合產業鏈資本與金融資本成立百億元新能源基金,撬動行業資本。
在模式創新方面,從i-link到智惠管家、衛藍A+,再到換電模式和擎天柱計劃,從眾創研發到C2M客戶定制再到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員工持股,北汽新能源推動商業模式、流程再造、管理模式不斷創新,生態建設學習借鑒科技企業與互聯網企業的創新基因。
在產業生態建設上,北汽以開放態度合資合作,匯聚國內外資源,牽頭籌建運營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先后與百度、華為、科大訊飛、麥格納、松下、孚能、國家電網以及格林美等數十家企業開展戰略合作,強化協同創新與合作戰略布局,在產業鏈端和市場鏈端創新性建立生態圈,構建新能源汽車產業全生命周期的生態圈。
從目標和戰略看,北汽集團發布全面新能源化戰略,2025年,北汽新能源實現國內領先、世界一流,實現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全國第一、全球前三,打造世界級的新能源汽車科技創新中心和建設世界級的新能源汽車企業。
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程振彪認為,傳統汽車企業轉型新能源汽車的方向是對的,但何時能贏利,誰也說不清,企業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吃飯問題如何解決?這是個切實的現實大挑戰。
車企資深觀察員耿大山認為,與其做傳統燃油汽車數年虧損,或者又要虧損,反正都是虧,不如虧在明處、虧在未來,虧在希望里,一些后進者、落后者不如直接轉產新能源汽車,或許還不算晚,再晚就更被動,最后興許連個皮囊、工廠、資質都保不住。
前不久,曾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后期風靡神州的富康轎車將以新能源汽車的名義重出江湖,曾比富康還出名的夏利也或將在新能源汽車朋友圈出現,曾也火一段時間力帆汽車正在轉型新能源汽車、未來出行及海外出口,還有一些從曾經的主流、二線的自主品牌淪陷為五六線、末流的自主品牌也準備發力新能源汽車!
真心希望這些后知后覺者及還在做夢的沉睡者,對標認真學習先知、先覺、先覺的長安、北汽們,勇士斷腕,轉戰新能源汽車,背水一戰,或許有翻盤、翻身的可能。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E車匯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74962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