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3.15總會給我一種振奮的感覺,既有對部分商家“前沿腦回路”的驚詫,也有對部分商家“毫無底線”的憤懣,還有相關事件得以被曝光的快意。但是3.15時間相對有限,在這個集中的時間里,對于全國體量龐大的維權事件會會有一個綜合考量,選取有代表性的進行曝光,由點向面,敲山震虎,警示消費者。
還記得去年3.15選中了進口大眾(途銳),至于鬧得沸沸揚揚的“機油門”因為種種原因被規避,節目前后還有些許車企的廣告露出。總的來說,去年的力度相對保守了一點,那么今年會如何呢?會選中誰?國際摩擦、市場趨勢、消費者的權益等因素會導出怎樣一個結果?
2018年召回狀況
首先,我們回顧2018年的汽車召回狀況,年度共計召回1254.7萬輛。
若按產品問題劃分,其中因發動機問題導致的汽車召回總量近340.3萬輛,占比27.1%,最大的影響因素為“機油門”事件;因懸架部件問題召回約332.6萬輛,占比26.5%;因安全氣囊和安全帶問題共計召回約198.2萬輛,占比15.8%,最大的影響因素為“高田氣囊門”事件。
雖說發動機問題是頭號召回原因,但參考去年東風本田CR-V的合理“規避”,本次應該不會做過多報道,畢竟相關事件該召回的召回了,該處理都在跟進,該銷售的也開始繼續銷售,而且輿情聲量也降下來了,所以涉及到“機油門”的車企基本可以穩一波。至于“高田氣囊門事件”,幾乎波及全球車企,范圍太廣,而且主要原因在于高田,而非車企,所以與之相關的車企應該也不會受這一問題的波及。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新能源車輛召回約13.57萬輛”,主要是國產新能源,詳細召回情況如下圖所示:
2018年的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53.7萬輛,處于起步上升階段,此時暴露出這樣的問題是很多人士不愿看到的。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副司長羅俊杰曾在2018年全球未來出行大會上表示“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動力電池綜合性能仍需提升,安全問題不容忽視”。所以這個節點上,新能源的重視程度不低,被指出的可能性較大。誰會被選中呢?比亞迪?
2018年投訴狀況
了解完2018年召回狀況之后,再看2018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汽車產品投訴情況分析。2018年全國消費者協會共受理汽車相關消費投訴17773件,其中被投訴汽車品牌TOP10如下圖所示:
只有一家自主品牌上榜,而且還是榜首位置,該品牌自詡“新能源汽車引領者”。如今看來,比亞迪在某些地方是不是做得有點不合適呢?從詳細的問題數據統計來看,主要問題集中在銷售端,特別是訂金,那么這是否可以理解比亞迪對用戶的一種疏忽呢?還是重新審視。
綜合考慮,3.15誰將會選中?
燃油車的可能選中者:路虎
結合召回信息和投訴品牌TOP10來看,路虎被選中的可能性較大。其一,質量問題確實存在,而且一度引發聚眾維權的社會問題,影響惡劣;
其二,品牌相對小眾,而且出問題的多為進口車型(路虎在2018年里連續6次對進口車型進行召回),所以不會對整體局勢造成過大波及,比較適合“敲山震虎”。
新能源的可能選中者:眾泰
新能源方面有三個選項,分別是北汽新能源、眾泰汽車、比亞迪(騰勢),其中北汽新能源因為產業結構等復雜原因,被刻意拎出來的可能性不會太大。至于比亞迪,括號中標注的“騰勢”就是最好的說明,估計也安全。所以會就只剩下眾泰汽車了,從眾泰近幾年的運營情況上來看,幾乎沒有一件事是被市場所認可的,前途略顯渺茫,而且在新能源市場表現相對惡劣,甚至有一種被“淘汰”的感覺。既然如此,就有可能會被“選中”發揚獻身精神。畢竟比亞迪,還需要繼續扮演“新能源汽車領導者”的角色,
▲眾泰車主北京車展眾泰站臺維權
以上純屬個人見解,如有雷同,實屬巧合。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車市甄查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88072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