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開始氫燃料電池大受關注以來,行業對于該重點發展哪種技術路線的爭議也日漸升溫。不過,近期以來大熱的燃料電池題材股昨日也上演了跌停潮,很多人開始大肆唱空氫能源產業,特別是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化和商業化難題,目前無法解決的現狀。
于是,市場又產生了疑惑:將來新能源汽車是以鋰電池車為主,還是氫燃料電池車?
氫云鏈認為,氫燃料電池板塊的下跌應只是短期盤整,長期來看氫燃料汽車產業將大有可為。特別是工信部發言人已經明確表示,在未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方向中,既包括鋰電池純電動汽車,也包括氫燃料電池汽車等,這兩者長期并存互補,于此同時,國家也將加大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商業化的落地和實現。
上個星期,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萬鋼在2019中國汽車論壇上指出,新能源汽車占有量越來越大的形勢下,我們必須要研究內燃機產業發展的方向,特別是在燃料電池結構下面,在遠程公交、上班出租、城市物流、長途運輸這些交通方式,使用燃料電池汽車,具有清潔、零排放、續駛里程、加注時間短的特點,是適應市場需求的最佳選擇。
除此之外,在剛剛閉幕的第18屆上海車展上,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數量正在“悄悄”增加!無論是資金雄厚的汽車大集團,還是活力更強的民營企業,無論是領先一步的跨國車企,還是步步緊跟的自主品牌,甚至造車新勢力也帶來了自己的氫燃料電池汽車產品;
當然,據氫云鏈了解,目前國內已經有武漢、蘇州、佛山、張家港、山東、張家口、遼寧、成都、江蘇、浙江、南京在內的11個省市發布了氫能產業發展規劃,而其表示氫燃料電池汽車要在2020年實現5000輛規模示范應用,2025年達到5萬輛的規劃,2030年實現百萬輛規模的商業推廣。
氫云鏈覺得燃料電池產業發展幾經波折,還處在商業化初期。過去一個時期,全球燃料電池產業較顯著的技術進步帶來了安全可靠性、耐久性的大幅提升與系統成本的顯著下降,但總體看,全球燃料電池產業還在商業化導入期之前的階段。國內在該領域有所進步,但總體來技術水平仍有差距。目前市場上仍以題材為主。
風險提示:
燃料電池產業發展不達預期的風險。1)燃料電池相關關鍵技術研發進度和國產化水平不及預期,造成成本下降緩慢,影響行業發展;2)加氫站等基礎設施建設進度和數量不及預期,影響下游車輛落地;3)國家對產業支持力度不及預期風險。
聲明:氫云鏈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氫云鏈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90326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