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病毒”這個詞,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會是疾病或者電腦病毒。不過,一項來自MIT(麻省理工學院)的最新研究成果可能會改變你的看法。據MIT官網報道,MIT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利用一種被稱為”M13”的基因改良版良性病毒,實現了延長電動汽車續航里程的效果。
M13良性病毒可延長電動汽車續航里程(圖片來自MIT)
這種技術的原理是,將M13良性病毒放入鋰-空氣電池中,再摻入金屬鈀作為催化劑,此時,M13就會自動挑選出電解液中的金屬分子,進而形成一個直徑約為80納米、由氧化錳凝結而成的納米線。當大量的納米線聚集在一起后,就可以形成一個以氧化錳為材料的鋰離子電池的陰極,同時,鋰離子還會進行還原反應生成過氧化鋰。在上述過程中,此類納米線相當于增大了陰極上鋰離子的表面積,變向增加了電池的能量密度。
目前,主流的電動汽車續航里程約為160km,而Tesla的Model S可以實現480km的續航水平。MIT的研究人員稱,若使用這種具有生化技術的鋰-空氣電池,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將達到550km。據悉,鋰-空氣的能量密度已經接近于傳統汽油,而生化技術的加入則能進一步提高這一水準。未來,這種電池將成為動力電池領域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
對于電動汽車來說,續航里程是一個關鍵問題。雖然Model S的續航已經達到了480km,但是考慮到較高的售價以及較大的電池體積等因素,仍然存在著很大的進步空間。不過好消息是,目前Tesla已經在研發一套電池/電池混合動力系統,該系統將把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提升至640km。
來源:中關村在線
作者:徐鵬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jishu/23944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