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汽車制造商標致雪鐵龍集團(PSA)之于歐洲市場,就像福特之于美國市場,擁有者豐厚的文化底蘊和龐大的支持者群體。即便是在汽車產業的變革期,PSA在歐洲的銷量也依舊堅挺。
今年上半年,在車市整體下滑的大環境下,PSA集團依舊憑借167.8萬輛的銷量,占據了歐洲汽車市場17.4%的份額。其在意大利、法國、英國、德國和西班牙等歐洲主要市場的銷量均實現了逆勢增長。
單看歐洲市場,PSA仿佛還是那個排名前列的世界汽車巨頭。但放眼歐洲之外的市場,這家位列全球前十的汽車制造商的業績就不再好看。
2019年上半年,PSA在歐洲的銷量占到了全球市場的88.16%。反觀全球第一大市場中國,該公司銷量占比不足整個市場的1%,在全球第二大市場美國更是沒有任何銷量。可以說,PSA已經很難再被稱作“世界級企業”。
曾幾何時,神龍旗下的富康與大眾旗下的捷達、桑塔納齊名,被稱為中國汽車市場的“老三樣”。現如今,大眾旗下的兩大品牌聲譽均延續成功。反觀PSA,卻將“一手好牌打的稀爛”。
在中國的車市寒冬中,神龍汽車不斷受挫。東風集團的數據顯示,神龍汽車今年9月的銷量僅為1萬臺,前三季度銷量僅為9.1萬臺,同比下滑55.5%。
水土不服
究竟是什么讓PSA的銷量在歐洲和國內出現如此大的反差呢?
首先,中歐市場的用車環境的不同。歐洲城市道路狹窄、路況較好、停車位緊張且油價高昂。尺寸較小、底盤較硬的小兩廂車在靈活性、停車和油耗方面都有一定優勢,所以多數消費者會選擇這樣的產品。
此外,中歐兩國汽車消費者的理念有所不同。由于歐洲私人汽車市場已發展多年,相對成熟。在歐洲人眼里,汽車只是一個代步工具,出行的便利才是他們的追求。此外,多數歐洲年輕人在20歲左右便被要求獨立,但其手頭資金較少,所以很多人會選擇購買一臺小車。而這樣車型恰好是PSA的銷售主力。
反觀國內,人均汽車保有量不高,多數家庭只能購買一輛汽車,所以需要在考慮實用性同時兼顧“面子”需求。在國內,低價A級車市場被高性價比的自主品牌占領,而B級以上市場,標致雪鐵龍的影響力遠比不上德系、日系品牌。
當然,歐洲消費者也并不傻,標致雪鐵龍品牌旗下產品的競爭力遠不止于價格方面,該公司在汽車發動機、操控性等方面也有著一定的口碑。然而,就中國市場而言,舒適性、尺寸、性價比、認知度等方面的弱勢,讓其產品在部分領域的優勢顯得不值一提。
然而,這樣的差異是普遍存在的,并非僅僅存在于法系車,但海外品牌在中國暢銷的案例比比皆是,為何標致雪鐵龍不行?恐怕真正導致PSA一路潰敗的,是它的不知變通。
細數國內的眾多跨國車企,無一不為了中國市場而做出了妥協。德系車在國產后大都推出了長軸版,滿足國人對于空間的需求;以大排量自吸為傲的部分美國品牌,在國內市場給車輛換上了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以迎合國人對于油耗的需求。唯獨“高傲”的法國車,沒有為中國消費者做出真正的妥協。
自主品牌高速崛起的時代,合資品牌不再具備驕傲的資本。顛倒供求關系,奢望消費者去迎合產品?PSA的業績充分證明了這個想法的荒謬。
經銷商的控訴
除了不為消費者“妥協”外,標致雪鐵龍在華也不愿對經銷商有所妥協。
神龍汽車是東風汽車與PSA共同成立的合資公司。標致雪鐵龍在中國市場銷量的疲軟,一定繞不開這家公司。不僅僅是宣傳推廣的乏力,對于經銷商的管理,更是讓人大跌眼鏡。
“產品傷消費者的心,運營傷經銷商的心,”一位自稱東風標致4S店前銷售經理的網友在知乎上發表的一段自述中這樣說道,“東風標致的管理層和我接觸的其他廠家完全不同,如果非要用一個詞來形容的話,那就是:霸道。”
2015年是東風標致如日中天的一年,雖然408是該品牌彼時最熱銷的產品,但在2015年下半年,經銷商主要備貨的車型卻是標致301。
據這位“前銷售經理”透露,標致301車型價格較低,彼時只有大批量進此類低價車型才有可能完成廠商壓下的銷量任務。但由于背負巨大的庫存壓力,不少經銷商的資金早已不夠用。
“每個月的區域工作會議上,都會分析上月的銷售數據,數據之外,東風標致有一個最大的假想敵——東風雪鐵龍,”這位號稱“標致4S店前銷售經理”的網友說道,“不要管任務車型,完成總數就是完成任務,這就是廠家的戰略方針。”
2015年12月,一位東風標致大區經理曾對經銷商發表了一段令人瞠目結舌的講話:“接下來的一個月,任務壓力確實很大,甚至超乎我的想象。在此,我想說,接下來,總部任務不要管,請大家聽我的安排就好,我不讓進貨的店,你就一臺車別進,出了事有我扛著,我讓進貨的店,你一定給我頂住,一臺都不能少!”
“隨后的一個月,我店倉庫裝不下了,車子放的到處都有,80%是301。”這位“前銷售經理”說。據其介紹,最終10萬元的車,9.5萬元進貨,再將其以6萬元的價格賣出去。眼巴巴的等返利,資金壓力不說,萬一月度、季度出個錯,返利扣減,那就更是欲哭無淚。”
彼時的PSA,即便是產品更新差異不大,但也確實能夠擁有一個平穩的市場,甚至還能逐年小幅度增長。然而,由于管理不當,導致經銷商被迫以自家的另一個品牌為假想敵,“窩里斗”加之高買低賣,導致部分經銷商徹底失去信心。
最終,銷量不佳引起整個產業鏈的震蕩,自2018年起,神龍汽車旗下品牌經銷商陸續傳出退網的消息。此后,在北京、珠海、上海、福州等地,陸續有該品牌的4S店停業或轉售其他品牌的產品,神龍汽車從此跌入深淵。
亡羊補牢
如果標致雪鐵龍不再針對中國市場做出調整,這家歐洲汽車公司退出中國市場將是遲早的事情,改革已迫在眉睫。
PSA集團在全球市場的銷量正在不斷地下滑之中,對于集團以后的發展必然不利,集團在中國的銷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集團的整體業務。對此,PSA集團CEO唐唯實在今年的上海車展上就曾表示,“PSA將永遠不會退出中國市場!”
但現實問題不是一句豪言壯語就能夠解決的。當然,不可否認,PSA的確有所行動。
今年的9月4日,神龍汽車公布了針對品牌戰略調整的“元”復興計劃,計劃主要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產品中國化、營銷更精準、運營更高效。
復興計劃的第一把火,正是燒在了經銷商頭上。神龍汽車在渠道方面正式啟用其“雙品牌戰略”。今年9月,該公司的第一家雙品牌協作4S店在河南焦作正式投入運營。這家4S店擁有標致和雪鐵龍兩個品牌的經銷權,將同時售賣標致、雪鐵龍兩個品牌的新車,并為兩大品牌提供售后服務!
這僅僅是一個開始,神龍汽車表示,在今年的最后3個月里,神龍計劃建設60家這樣的雙品牌協作4S店。原因很簡單,就是以更少的成本,同時增加兩個品牌出現在消費者面前的幾率。
但是這樣做真的有用么?實際上,神龍汽車公布“元”計劃以前,雙品牌協同售后服務的模式就已經在部分地區開始試點。此前就有經銷商表示:“效果并不理想。”
如今,神龍汽車又將雙品牌戰略擴展到了銷售領域,但一些經銷商并不看好。“如果你問我愿不愿在我的店里賣東風標致的車,說實話,我不是很愿意。”一家東風雪鐵龍的經銷商曾青橙汽車表示,畢竟東風標致現在的銷售情況也不理想。
不得不說,神龍汽車這第一把火沒燒對地方,當然這與PSA對于中國市場的認知有很大關系。唐唯實就曾表示,“PSA同樣的產品在歐洲以高利潤賣得很成功,說明PSA的產品和技術沒有問題。”他認為,PSA在華銷量大幅下滑有兩個根本原因:一個是對中國消費者宣傳和傳遞品牌價值的方式有問題,導致旗下品牌在華認知度不高;第二個是在華業務機構的運營效率低下。
顯然,這家法國車企還沉浸在自己的羅曼蒂克之中,他依舊沒有意識到,不符合中國消費者需求的產品本身,才是PSA節節敗退的根本。
對于PSA來說,尋求變通才是開拓海外市場的關鍵。如今,在汽車產業的變革期,國內市場正處于下行期,且“新四化”發展速度極高,PSA要在這樣的背景下實現本土化和業務轉型的雙方面成功簡直“難上加難”。
不過,在市場下滑中,如果PSA能夠認清自身的問題,并把握好“新四化”的風向,抓住中國消費者需求,通過轉型實現“彎道超車”,觸底反彈也并非毫無機會。
只是,這樣的機會,PSA能把握的住嗎?
來源:億歐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01338
以上內容轉載自億歐,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