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45輛”,成為了特斯拉4月在華銷量,環比3月少賣近1萬輛,跌幅達到了27%。其中,還包括了自上海工廠出口海外的14,174輛新車。由此推算,位于國內新能源市場,銷量僅為11,671輛。
昨日,當乘聯會正式公布這家深陷輿論漩渦美國車企的最終成績,或是符合大多數人對于它“快速走跌”的心理預期,所以很快便掀起了討論的熱潮。不知為何,從上海車展那場充滿戲劇性地維權事件過后,部分人對于特斯拉的評判標準,已經漸漸失去理智。
而在巨大流量與關注度的誘惑下,有失偏頗的內容頻繁出現,沒有調查清楚事實真相,就妄下推斷結論,老實說如此惡性循環,對于最終獲取真相,是非常不利的。
至于特斯拉上月銷量環比下滑的原因,根據其官方解釋來看:“1-4月特斯拉累計銷量已達95,125輛。上海超級工廠Model Y生產線為提升生產效率和品質,在4月份曾停產兩周以升級產線設備,銷量也因此而產生波動。”
也就是說,Model Y因工廠改造而導致的產能不足,成為了關鍵制約。同時,其第二季度產能已經全部售罄,即便現在下訂Model Y,其交付日期也已經排到了7月。并且,隨著全球芯片短缺的問題繼續加重,勢必已然影響到特斯拉的備貨與制造。
另外,不可忽視的還有,雖然困難重重,但是特斯拉仍對外出口14,174輛新車,創下單月出口量最高紀錄。所以4月的下跌,到底是需求銳減,還是供貨不足,抑或是戰略調整,優先滿足出口訂單,無法妄下結論。
看到這里,必然會有人說,特斯拉4月表現不佳的最大禍根,還是其近來口碑出現的“崩塌”,但是關于這點,我卻有著不同的看法。
不久前,曾親自走訪多家門店,得到其銷售的反饋為:“目前下訂國產Model 3標準續航版車型以及性能版車型的提車周期,大概仍維持在6周左右。如果選擇國產Model Y,將要等待超過兩個月的時間。”
隨后,他還補充道:“最近,尤其是車展期間的訂單量依然火爆,對于我們,沒有什么太大的影響。”而在與身邊幾位特斯拉老車主交流后發現,他們對于品牌的信任度,同樣并未由于負面風波所減弱。
不可否認,入華多年以來,必須承認這家美國車企,還是建立起了較為堅固的產品與品牌“護城河”。近來,特斯拉肯定犯下了一些過錯,但是絕未到不可原諒的地步。如果后續知錯不改,銷量延續頹勢,那么罪魁禍首或許才是其自身傲慢的態度。
更多時候,還是應該看到別人的可取之處。2020年1月7日,自首輛國產Model 3從上海工廠的生產線上緩緩駛出,馬斯克將其親手交給用戶,足以看到中國對于特斯拉的重要性。
最終,結果沒有令人失望,后者收獲了足以扭轉頹勢的細分市場,因此也躲過了疫情帶來的嚴峻沖擊。而我們在引入這條“鯰魚”后,換來的則是一片迅速止跌、復蘇、向上的新能源板塊,由“補貼時代”到“產品時代”的過渡,得以快速完成。
國內眾多自主品牌,在特斯拉的“倒逼”下,開始大洗牌,壓力變成向前的原動力。無疑,選擇牽手,迎來的則是“雙贏”。所以我心中,始終對于前者的正面印象大于負面,而這并不是一種開脫,只是簡單的發現閃光點罷了。
文末,依然想說:“一個相對積極、良性、健康的中國新能源市場,需要所有人用更公正、客觀的視角去維護。特斯拉究竟是好是壞?仍需辯證的去看,而不是一棍子打死。”
紙上談兵,往往獲得的都是有失偏駁的結論,親自去走一走、試一試,相信才會有完全不同的發現。畢竟,有些東西,不是你聽說了,就是真的。反而,是要親眼所見。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46695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