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5年前,三星電子會長李健熙在功成身退時曾表達了這樣一個觀點:未來在全球化分工里面,韓國和日本的產品優勢會被后來居上的中國逐漸取代。
也是在那些年里,“彎道超車”的概念在中國汽車產業的各個角落里此起彼伏,無數人為之瘋狂,為之惆悵。
自主,新世界
可面對這浩瀚的新世界,如何迎接轉型卻將他們分成了不同的模樣。有人,義無反顧地投身于電氣化的變革浪潮之中,踐行唯有革新,方得始終的箴言;有人,敷衍地應付著時代的轉型機遇,只顧涸澤而漁,焚林而狩。
在叫囂著“彎道超車”多年之后,中國汽車產業實現超越了嗎?從數據來看,今年前10個月的新能源車零售量已經來到213.9萬輛,同比增長了191.9%,新能源風暴的席卷速度超出了每個人的想象,即便是迪斯也不由得擔憂道:“下一個高爾夫,絕不能來自中國。”
遺憾的是,這股看上去朝氣蓬勃的發展力量,其內在的核心推動力之一卻依然是微型電動車。當然,這里并非是批判微型車的興盛,這一細分市場的占比龐大恰恰反映了初期新能源市場對微型電動車有著旺盛的實際需求。
可問題在于,常年游走在低端市場,依靠低價低質策略實現數量上的突破,是多年來所有人都夢寐以求的“彎道超越”嗎?或許,“蔚小理”在高端市場跨步式發展給予了市場不一樣的衡量維度,但它們也都還是處于關鍵的成長階段,量與質之間未能完全取得良性運轉。
更何況,特斯拉猶如一把尖刀插在全球新能源企業的心臟之上,大眾、福特等巨擘也都紛紛開始大刀闊斧地“革自己的命”。那種轉型的壓迫感無時無刻不在警醒著更多的自主品牌,在領先的市場規模與蛻變的制造能力之下,必須整體奮力向上,才能在這場大洗牌里爭取到更多的話語權,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彎道超車”。
所有數量的積累都是為了“破繭成蝶”的那一天。廣州車展上,驚艷登場的沙龍汽車一夜崛起,在“隱忍”多年之后,迅速侵入原本的自主“禁區”—豪華純電領域,這絕不是一時興起,恰恰是在傳統自主掀起反攻狂潮時的理所當然。
在高端新勢力之后,中國汽車產業需要沙龍這樣脫胎于傳統車企,有實力、有態度、有想法的全新品牌進行新一輪的戰略引導。它們代表的是中國制造勢力的轉型力量,在全球巨擘們最引以為傲的價值區間內進行直接對抗。
當然,沙龍敢于定位豪華,不是亭臺樓閣、鏡花水月,只靠著一腔熱血與孤勇,它的背后有著諸多現實性的體系支撐力。
沙龍的橫空出世,不僅給自主沖擊高端“打了個樣”,也突破了自主品牌的價值界限。相較于競爭慘烈的中低端新能源市場,高端甚至是豪華車市場正迸發出令人血脈噴張的增長態勢以及市場接受度。
今年前三季度,35萬以上純電豪華品牌細分市場占比中,中國汽車品牌占比達到72%,傳統豪華品牌在純電市場中正一反常態地處于失語狀態之中,舉步維艱。
當傳統巨頭品牌的渠道掌控力逐漸減弱,特別是在新能源時代不再成為市場唯一的選擇,那些洞察到多元消費需求的新興品類、品牌便也迎來了一展身手的大好時機,沙龍汽車便是在行業領導者的對立面挖掘出“品類創新”的戰略機會。
豪華市場中的大多數人都被禁錮在有限的產品定位與市場區隔,鉆起牛角尖,無法自拔,到頭來,只得在狹窄的差異空間內泯然眾人。
“與其在90%的市場中拿到5%的份額,不如在5%的市場中拿90%的份額。”中國多元的社會結構裂變催生出無數令人熱血噴張的可能性,諸多現實可能性的背后潛藏著令人為之瘋狂的消費需求,每一個消費需求也都在不斷孕育出新的消費概念,這都不可阻擋地為沙龍的品類創新鋪平了道路。
魏建軍曾不止一次地強調,“用品類來思考,用品牌來表達”。在大多數消費者心智中,往往一個品牌通常只能代表某一種品類,而沙龍要做的就是要將“機甲”與沙龍緊密掛鉤之后,為品牌的發展注入獨特的價值準則。
現在,幾乎所有的新能源品牌都在面臨著拷問,“如何形成差異化競爭?”在核心的三電技術無法形成實質性的技術區隔之時,又只得一擁而上將“智能化”反復演繹、結果就是,個體的理性選擇不自覺地導致了群體的非理性事實,內卷的齒輪轉動,一幕幕匪夷所思的劇情開始逐漸上演。
“在自己的路上改變世界”
“別的品牌是在別人的路上改變自己,而沙龍,是要在自己的路上改變世界。”在當下缺少硬核文化的語境中,沙龍睿智地為“科技感”“智能化”賦予了“機甲”這一全新的溝通語言,使得沙龍在一眾同質化的產品與品牌陣列中找尋到一個更為具象獨特的價值表達,也使得沙龍有了一個與用戶雙向奔赴的價值基點。
從《魔神Z》到EVA,從鋼鐵俠到《環太平洋》,伴隨著80、90后成長起來的機甲文化是一代人心中不羈的信仰。押井守曾說,“巨大的機器人便成為了人類肉體的延伸,同時也成為‘人類自我意識的擴張實體’”所謂機甲,就是要給做過“英雄夢”的人,一個極致的“外掛”。
只是,2021年的新能源市場不缺故事。沙龍必須明白,在充沛的資金鏈以及完善的生產、銷售、供應鏈體系的支撐下,傳統豪華品牌也在展現出令大多數人難以望其項背的轉型加速力,自主品牌改變豪華市場格局的大門不會一直打開,機會與契機轉瞬即逝,抓住時間差,搶占豪華純電市場的先發優勢,至關重要。
尋求價值認同只是第一步,傳統BBA的背后潛藏著百年的制造積淀,阿維塔的身后站著華為與寧德時代等科技巨頭保駕護航,人們不禁要問,如此獨特的沙龍又當如何為自己背書?
實際上,作為孵化于長城,但又獨立運營的汽車科技公司,沙龍在全新戰略、全新組織機制、全新商業模式和全新團隊中,采用市場化運作,獨立運營,從而打破傳統思路,形成獨具競爭力的商業模式。
8個月的時間里,沙龍在品牌建設初期,對自身的運營模式與發展路徑愈發熟稔,內部的新架構、新思維也在磨合期后全力開動,迅速搭建起一套成熟的制造—服務機制,并開始有條不紊地推進產品陣營的進一步完善。
文飛無疑是這套內部架構中的“靈魂人物”。在此前的工作經歷中,無論是對于沃爾沃品牌形象的再塑造還是主導英菲尼迪品牌的重新定位分析,都使得他對如何打造營銷一家豪華品牌駕輕就熟。
在他的主持之下,從領先的智能化感知系統到全場景端到端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從面向未來的智能座艙系統到全方位平臺架構能力,沙龍在開放式的生態合作基礎上,完成了全棧自研的智能化價值鏈閉合。
此外,在打造直營店的基礎上,沙龍將通過多元式渠道形態進行海量的渠道布局,并且利用自建充電樁+接入外部充電樁的模式,完成補能網絡的全方位覆蓋,加上其會集中資源打造“一切皆服務”的生態服務體系,沙龍以最快的速度構建出了獨立研產的全棧能力以及完善的服務體系。這是沙龍劍指40萬以上豪華純電第一品牌的底氣與核心推動力。
如文飛所說:“我們站在機甲科技的翅膀上,構建機甲科技的品牌文化壁壘;我們站在互聯網的風口上,整合傳統&新勢力獨立運營機制,更加靈活。”
如今,沙龍“伸手摘月”的成果都集中體現在機甲龍的產品力之上。首搭的4激光雷達,實現了全球唯一的激光雷達360°全視角覆蓋。不僅如此,機甲龍還在全球最多的38個智能化感知元件加持下,形成五重全視角覆蓋,配合全球首發的雙MDC智能駕駛計算平臺方案,做到雙重安全冗余的同時實現感知系統的軟硬件分離。
此外, 在沙龍看來,純電轎車才是性能最佳載體,所以在性能方面,機甲龍通過前后高性能永磁同步電機,結合智能四驅系統可實現400kW的最大功率、750N·m峰值扭矩,零百加速僅需3.7S。加上,應用了最新的大禹電池技術,搭載115kwh大容量電池,機甲龍的CLTC續航可以達到 802km。
可以說,酷炫硬核的造型、極致的性能表現、全球領先的智能感知系統、完善的補能體系……都讓機甲龍顛覆了以往所有對自主品牌以及豪華轎車的慣性認知。
即便在它亮相之初便引起一定的爭議,但實際上無論是特斯拉的運行模式,還是蔚來的服務、補能模式,又或是小鵬的自動駕駛,都免不了常年的質疑與爭辯。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弱點和不完善的地方,市場對新事物的認識也有一個必要的過程。
退一步而言,機甲龍從一開始便不需要得到所有人的青睞,它的使命一直是在“小市場”中占據“大份額”,從而讓“機甲”成為沙龍的代名詞,讓沙龍成為自主豪華純電的標志性符號。
機甲龍所要做的就是以極致的個性化給予豪華純電市場不一樣的選擇,這便是屬于沙龍的少數派報告 ,是自主品牌重新定義豪華車市場規則的有力宣言。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62357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