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菱 宏光MINIEV撩撥起微型電動車市場的熱浪后,這一領域就在近兩年的時間內,成功帶飛了雷丁、御捷等一大批由低速電動車轉型而來的新能源車企,亦讓奇瑞、長安等主流中國車企再次進入到了你爭我奪的戰場。
可如果要問,這一市場真正的開端在哪里。有誰還記得,“英年早逝”的榮威e50、北汽LITE或是在全國遍地開花的知豆汽車?
市場的風口轉瞬而逝,固然沒錯。這些生不逢時的車型在消費浪潮的推搡中死去,也無可厚非。但中國車市的神奇就在于,新人輩出的同時,起死回生的案例同樣能不定時地涌現。而今,隨著榮威科萊威繼承了前者的遺志,緊跟市場而動,知豆這個本應被歷史掩埋的汽車,居然也被人救起,踉蹌地站了起來。
3月2日,*ST銀億公告,為加快推進公司在新能源整車制造領域的戰略部署,增強公司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公司擬出資不超過4億元參與知豆汽車重整及重整計劃變更程序。
而參與該計劃的核心資產,則包括知豆汽車位于寧波寧海、山東臨沂和甘肅蘭州基地的土地和工廠,以及其全資子公司蘭州知豆所擁有的新能源整車生產制造資質。
陷入困境的銀億
相比知豆汽車,外界對于銀億股份的了解并不多。但從源頭去追查的話,如今被戴上*ST頭銜的銀億股份倒也不是一個看中新能源產業的潛在紅利就一頭往里扎的“愣頭青”。
早在2015年,看著汽車行業開始有意識地進入轉型期,銀億股份就將自身的業務板塊從原有的房地產轉至高端制造業與房地產并行發展的方向。
而為了盡可能少走彎路,銀億集團就于次年相繼以34.27億元、71.1億元和13.9億元,購入美國ARC集團、比利時邦奇和日本艾禮富。并且緊接著借銀依股份之名,以對股東銀億控股全資子公司西藏銀億旗下的寧波昊圣、寧波圣洲旗下東方億圣100%控股的方式,實現對前三者的控股。
自此之后,由于部分實力不強的中國車企,依舊對比利時邦奇集團的無級變速器和美國ARC集團的汽車安全氣囊氣體發生器有著較強的需求,銀億股份在2017年,來自零部件的營收就達到了80.73億元,占公司總營收的63.55%。
但事實上,此種在房地產的汽車產業間游走的生存模式,在全行業內并不少見。外界較為熟悉的就是許家印的恒大集團和姚振華的寶能集團。只可惜,這二者如今的生存現狀又實在難為此種生態,證明得了什么。拓展新業務帶來的巨額虧損不是每一個人能承受得起的。
而銀億股份也是如此。在中國車市在2018年前后逐漸清退掉大部分弱勢車企后,那些身處供應鏈中的企業自然也沒有生機。要是在碰到房地產主營業務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下滑,其后果就很顯然了。
從2019年,汽車零部件業務收入47.86億元到2020年的31.54億元,再到去年的14.58億元。銀億股份的處境之艱難已經是有了趨勢性預演的。
而不管深層原因是不是在于房地產業務的現金流出現問題,或是其在境外相關業務受到疫情爆發所致。僅據今年1月29日,*ST銀億曾披露的,其在整個2021年度的業績或將產生19億元至23億元的虧損。這家號稱“房地產+高端制造”的雙輪驅動綜合性公司,已經不可避免地被推入了重整期。
在這樣的背景下,銀億能做的有且僅有,在還算有點經驗的汽車行業中尋找些許突破。要是,做事再有點投機意味的話,微型電動車市場也就很自然地會被其選中。
就像文章開頭提及的,在這兩年里,呈現出爆發式增長的微型電動車市場確實讓很多自主車企嘗到了甜頭。其中,不乏就有著一大批非正規軍轉正而來的邊緣企業。如此一來,有著同樣訴求的銀億股份,怎會視而不見。
早早停擺的知豆汽車,現在已經沒有能夠利用的技術儲備和優勢,但要知道,知豆那張事關行業準入的生產資質,遠比這些固定資產來得更為重要。既然注冊地同為蘭州的銀億股份,希望利用知豆“借尸還魂”,那么,這件事就有了可以執行下去的可能。
至于銀億股份能否趁這一市場的熱度尚在,去回一波血,那就是后話了。
憑什么是知豆
回顧知豆汽車的一生,雖然按照現在評價新能源車企的標準去看,知豆只能算是一家不入流的車企。
不過,從2006年7月,由浙江豪情汽車制造有限公司和浙江吉利汽車有限公司共同投資注冊成立,到2009年12月,將其所持股權轉讓至浙江吉潤汽車有限公司與上海華普國潤汽車有限公司,再到2015年4月,將其所持股權轉讓至寧波新大洋電動車科技有限公司。
多次的內部變革,不說能將其推到怎樣的高度,隨著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有了些許眉目,已經有了蘭州政府背書的知豆,其野心倒是膨脹了許多。
而出于對知豆往年所建立的市場體系的肯定,國家發改委在2017年3月1日就正式官宣,蘭州知豆電動車有限公司年產4萬輛純電動車乘用車建設項目投資獲批準,成為繼北汽新能源、長江汽車、長城華冠、奇瑞新能源、敏安汽車、萬向集團、江鈴新能源、重慶金康、國能新能源、云度汽車之后第11家拿到新能源資質的電動車制造商。
至此,知豆汽車也成了全國僅有的8家通過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雙部委審核的擁有獨立完整的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企業。
可惜的是,僅僅過了兩年好日子,分時租賃行業的全面崩盤,加上未能及時在私人市場開拓出新的業務,整個知豆汽車的發展自此陷入了死局。
到了2019年11月,知豆汽車就被司法部門掛牌拍賣,評估價1.97億元、起拍價1.38億元。但結果卻是,事關知豆的資產處置項目因相關法院提出異議而最終流拍。到了2020年反復在重整中無力繼續,更是直接促使知豆“魂斷”新能源。
在3月3日所披露的最新公告中,銀億股份很明確表示,這次參與知豆汽車重整事項,是公司基于自身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優勢而作出的重要戰略部署,與公司現有汽車零部件制造業務形成明顯的協同效應,是公司長期戰略布局的重要舉措。
可2021年的新能源市場,早已不再那么簡單。知豆汽車創始人鮑文光曾無比推崇自己在商學院學到的一套理論:一個新產業如果直接在主流產業落地,會被主流競爭對手擠壓和覆蓋,最終被消滅。只能從非主流市場起步,而不被主流競爭對手關注。
放到現階段,這樣的理論仍有著一定的說服力。在消費趨勢的推動下,微型電動車市場的確迎來了久違的陽光。以五菱、長安為首掀起的全新浪潮,更是讓模仿者接二連三地出現。
只是在造車新勢力的圍剿下,當傳統車企轉型之艱難猶存,我們依舊無法看到的是,銀億股份作為一個掙扎在生死邊緣的企業,又有何種優勢能繼承知豆的遺產,在接下來的市場中獲取一席生存空間。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69543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