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前,當幾家已經實現大規模交付的新勢力造車,先后發布2月終端成績,相比1月,不約而同地出現了環比下滑。春節假期、生產線改造、供應鏈短缺,成為了大多人口中的原因。
好在,轉換角度考慮,相比“無人問津”的凄慘,“無車可交”更像是一種幸福的煩惱。
只不過,將時間軸拉長,充沛的產能儲備,同樣是衡量一家車企抵御風險能力是否合格的關鍵指標。現階段,上述所有人的表現,并不合格。
相比之下,就在昨天,作為目前中國新能源市場熱度頗高的存在,比亞迪正式公布了其2月產銷數據。從結果來看,依舊延續了良好的勢頭。
更為重要的是,其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分別位于插混板塊與純電板塊“兩條腿”走路,并非完全行不通,關鍵還是用對方法、切中風口。
2月銷量,證明許多東西
本段開篇,還是想直接用結果說話。
2月,比亞迪全系乘用車銷售90,268輛,同比增長336.2%。新能源乘用車銷售87,473輛,同比增長764.1%,占據其單月總體份額的比例,已經來到了96.9%。
其中,純電車型銷售43,173輛,同比增長451%;插電混動車型銷售44,300輛,同比增長1836.2%。
并且與某些車企在售產品矩陣中“一枝獨秀”不同的是,當下比亞迪已然孵化出一批收獲用戶認可的車型。
2月,王朝系列的漢家族,銷量達到9,290輛;唐家族為10,426輛;秦家族銷量達到24,503輛;宋家族則達到24,534輛;元家族,銷量達到8,953輛;剛剛上新不久的比亞迪海豚,銷量達到8,565輛,自交付以來,累計銷量已經超過4萬輛。
不可否認,身處疫情、芯片短缺、供應鏈承壓等多方不利因素的沖擊下,比亞迪能夠交出這樣一份答卷,實屬不易。也從側面證明了其自身抵御風險的能力,以及整套體系的愈發成熟與完善。
更為重要的是,隨著 DM-i混動技術的推出,可以看到,比亞迪放棄了對于動力、加速度的極致追求,轉而重新聚焦用車過程中,盡可能低的能耗表現與經濟性。而這樣思考與取舍過后的選擇,已然收獲較好的反饋。
與此同時,在與行業中其它同樣發力類似路線的友商交流后發現,DM-i自身最大的威力,除了技術本身,能夠將整套系統的價格做到如此之低,是令人望塵莫及的。
某種程度上,逼近了同級別燃油車競品,甚至更低。而這樣的做法,也讓比亞迪位于整個插混市場中,立下一道很難逾越的“硬門檻”。
反觀純電板塊,刀片電池經過長時間的考驗,證明了自身在各項關鍵指標不輸行業平均水準的前提下,安全性與成本層面具有一定的優勢。
對應產品矩陣多點開花之下,也愈發凸顯出一個淺顯易懂的道理:目前,對于大多數潛在消費者而言,除了足夠突出的智能化與科技感塑造,價格因素依然是決定是否購買的關鍵。
比亞迪無疑牢牢抓住了來自市場端最真實的訴求,并做出諸多非常精準的推新舉動。而自去年開始,伴隨中國新能源大盤的迅速膨脹,滲透率激增,前者的持續爆發,絕不僅僅因為趕上風口那么簡單。
2月銷量,已然證明許多東西。
120萬輛,穩了?
“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遠超想象。去年從年初到年尾,每月增長一個多點,從年初的5%,估計年尾到20%,差不多增長了15%。新生事物的增長從來不是等比例的,都是先低后高。即使按照等比例的保守估計,今年年初肯定在百分之二十幾。如果再增加15%,到今年年底,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可以高達35%,遠遠超過原來的總規劃。”
不久前,作為整個比亞迪的“舵手”,王傳福曾做出這樣一段十分樂觀的預測。相比之下,截至發稿,乘聯會還未發布2月終端數據,僅從1月成績來看,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達到41.2萬輛,同比增長141.4%。1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達到34.7萬輛,同比增長132.0%。
滲透率方面,1月新能源車廠商批發滲透率19.0%,較2021年1月的8.4%,提升超10%。1月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16.6%,較2021年1月的6.8%,同樣提升近10%。
顯然,按照這樣的趨勢,本段開篇所提及的目標,并非沒有實現的可能性。而比亞迪,大概率將成為其中最大的受益者之一。由此不禁設想,到今年年終,其最終銷量究竟能夠達到多少?
結合目前已知信息,保底猜測將會突破120萬輛,最高將會沖擊150萬輛大關。
畢竟,類似于比亞迪漢DM-i、比亞迪海豹,騰勢旗下的首款MPV以及傳聞中的獨立高端新能源品牌的首款新車,多張“底牌”都會在接下來一段時間內,不斷被打出。
當下,坐在牌桌之上的比亞迪,顯得異常從容。
不過,仍需警惕的是,隨著更大量變的襲來,對于其自身的銷售體系與服務體系,已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應網絡所承受的壓力,也在呈幾何倍數的增加。
另外,長久以來,在部分消費者所關心的智能化維度,比亞迪實際上并未展現出與之匹配的競爭力。
雖然接連宣布與高通、華為、Momenta、百度等公司進行合作,但并沒有在產品上,看到太多最終落地的成果。短板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也在拖累著其整體的品牌煥新與品牌向上。
“這個世界上,并不存在絕對的完美。”
可以肯定的是,2022將會是比亞迪突破諸多里程碑的一年,120萬輛的銷量目標,只要不出現太多意外,完成的可能性隨著時間推移,還在繼續擴大之中。
可作為旁觀者,更加希望擁有了量變作為支撐后,比亞迪自身能夠發生更大的質變,就此修復一些瑕疵,讓企業從多維度,變得愈發完美。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69544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