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人民政府、海南省人民政府、科學技術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能源局聯合主辦的第四屆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WNEVC 2022)于8月26-28日在北京、海南兩地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召開。其中,北京會場位于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亦創國際會展中心。
大會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等單位承辦,將以“碳中和愿景下的全面電動化與全球合作”為主題,邀請全球各國政產學研界代表展開研討。本次大會將包含20多場會議、13,000平米技術展覽及多場同期活動,200多名政府高層領導、海外機構官員、全球企業領袖、院士及行業專家等出席大會發表演講。
其中,在8月28日舉辦的技術研討:“新能源汽車先進制造及綠色供應鏈”上,北京富通東方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 張玥發表精彩演講。
以下內容為現場演講實錄:
各位專家,各位嘉賓,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帶來的演講內容是關于智能制造在汽車主機廠、零部件廠的數字化和智能制造。我有四個主題,過程當中會有一些案例和觀點的分享。第一,概念性,什么是對的。因為剛才諸位專家都講到,無論汽車行業還是中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其實是一個相對籠統,可能還沒有一個足夠清晰定義的過程。數字化轉型對于我們個人來講是什么,現在我們已經習慣使用微信,甚至不簡簡單單是溝通工具,而是連通的工具。傳統內容的獲取都有報刊亭購買書報,現在利用幾秒種就可以利用短視頻獲取信息。從傳統到數字化轉型,其實是數字化的產品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聽前面專家演講的過程有一個感想,我們有很多技術領域都在一個明確目標下實現技術攻關,企業從1到10的過程,更加很好的市場化。但數字化領域,尤其是數字化加智能制造,我們一開始是沒有一個依據可循的,我們做的每一步都是嘗試的過程。我想分享我在三個和客戶溝通案例中給我的觸動。第一,我們曾經和一個汽車零部件企業進行涂裝換色的智能化升級。這個企業在每個工位的涂裝過程中,除了理性的工業規則有一些感性認識,比如前后工序的狀況,清漆顏色的使用。這個過程中一旦產生人員流失,對于經驗的傳承會大大折扣,將傳承和經驗路線放到協同平臺,產生了對工人的指導,所以我們稱之為工位級的排產平臺誕生。
商用車主機廠案例,最大的問題就是關鍵件采購,經常因為關鍵件沒有到位,不能給供應商溝通,產生生產性的延時問題。我們是IT從業人員,我們做IT時會考慮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一個關鍵件不能到達,后面的聯動是否要配套,就是其他物料調整,對后工序產生調整。這樣的情況下,產生動態聯動效果。
第三個案例,我們覺得比較好的事兒,軟硬聯動。一個企業里面有一條輔線,包括主料和輔料,是半成品和再制品的運送過程,存在大量人力因素和不確定性,我們和企業交流,能否用自動化的機械臂實現,隨之而來的問題,誰給機械臂做命令,如果依然用人工,和原有產線沒有太大差別,因為沒有減員,也沒有空間更大利用,我們用協同平臺的指令推送,很好的和主流機械臂品牌聯動,達到推送過程。
剛才講到什么是對的,我們是通過一系列案例,不停的校驗我們給企業帶來什么。數字化核心,我們這些年看到工信部一些標準和準則,也在不停的在智能制造和數字化轉型層面有更新。主流技術在數字化里面有云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5G、元宇宙等,我們會在應用這些技術的同時,和行業探討,什么樣的技術更適合這樣的業務場景,他是如何做匹配的。在這里因為我是從事人工智能行業,我經常和我的企業伙伴進行交流。我們談到人工智能,我們先要給他做分類,就像我們的自動化、工業技術也會有分支和分類一樣。常人經常了解到,進入會場需要刷臉,通過一些打電話或智能客服跟您溝通,這些是模式識別的過程,通過您的生物數據、聲音數據進行判定和下一步的動作。我不知道有沒有朋友是炒股的,現在都會有一些機器學習方式給到投資研判,類似這樣的數據挖掘和機器學習的方式,經常用于一些藥品研發、金融產品研發和市場預測當中。在我們的領域,利用的是資源優化,不停進行多目標求解的過程。比如剛才提到的不同工藝規則之下如何用一個很好的資源匹配。在這樣一個人工智能分支領域里,我們也有研發自己的一個求解器,通過求解器升級迭代,讓運算速度加快。現在主流的求解產品都是開源的形式,未來我們也是希望通過一種開源的技術,封裝好一種產品,給到企業直接做應用。
我們剛才講到技術驅動,在我看來智能制造核心能力必須同時符合三個特點,技術驅動的能力,產品落地的能力,標準指定的能力。所以我們經常把我們自研的一款APS生產排程產品去稱之為一個制造行業的定位器。
第三個板塊,我們要有咨詢能力、研判能力、定義標準的能力。其實大家知道,在不同的場景里,比如今天專家有分享到,我們車身輕量化,安娜講到涂裝黏合劑的效果,我們要對每個領域有顧問和研究,才能對這個場景充分展開。一些標準的能夠給制造領域,尤其是汽車主機廠和相對應的零配件廠起到的效果,包括物料的提效提升,同時包括降本增效。依據我們制造的數字化經驗,我們也會分為底層的技術,剛才講到的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也會分為核心軟件平臺技術。
講到我今天分享的核心主題,在場景當中,我們如何利用智能制造數字化技術給企業賦能。這里面的例子相對于比較聚焦在某個點上,我們和企業有過涂裝換色的研判,是在汽車行業當中非常關鍵的環節。
剛才講到工位級的保險杠排產,規則達到500多條,比如顏色之間,黑色、白色不能銜接,過程中如何錯落,機臺做噴槍清洗過程中,人員換服裝過程中,都會作為數據體納入進來。類似剛才提到的機臺、物料的管理,這樣的案例,我們在亦莊地區和一家企業溝通的時候,他把貨品拉到作業區外,進行入庫之前,或者進行儲運之前,會有一個臨時儲放區,如何對物料更好的臨時儲放,也是我們非常好的場景。利用員工服裝更換或吃飯的交接班過程中做換模,利用人工智能算法,我們做了各小產品。空間碼放時設計成規則或不規則的形狀體,會有長寬高或指定界限,怎樣利用形狀做綜合的碼放堆疊,都可以通過人工智能算法研判。于是我們可以給到企業裝箱時完整的料單,不需要人工核對和研判。
剛才也提到,整車廠在試制過程需要快速迭代,由兩三年壓縮到一年,通過一些傳統制造數據,還有市場客戶表現數據給到企業很好的定位。這是我們給企業做的一個案例中,把上面方方面面的維度進行了展示。后面也是一個相對詳細的案例,這個企業是相對于汽車零部件一個關鍵的核心,尤其新能源的一個零部件,在這過程中遇到供應鏈的供應問題和裝配的資源問題。
首都機場的一個項目,是否是進機位,還是乘坐擺渡車,領取行李轉盤是不是足夠快速有效的給到您,機場來說這些都是資源,根據旅客的情況、場地情況進行調度,現在我們也在研判這樣項目的未來規劃,就是到廠站里面所有的擺渡和無源設備的綜合利用。
前面的這些小案例,其實想表達的還是我們雖然從技術角度驅動,但想要做好每個數字化轉型,一定是在整體架構設計之下,在每個場景下垂直鉆研,才有可能給到合作伙伴想要的降本增效或者預判未來的效果。
富通科技集團成立有將近三十年時間,從最早中國一磚一瓦建設IDC、ICT產業開始,到今天陪同汽車、3C,做整個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富通在這個賽道上一點一點的做垂直深耕,包括去年,北京最大的事件是冬奧會,我們作為人工智能供應方之一,承載運動員的受傷研判。花滑的時候,有位韓國運動員摔倒,大家都覺得可能問題不大,但是我們的機器給到的指令是有嚴重受傷可能,因為從傾倒姿勢,腿著地一瞬間的角度,我們認為有風險,根據機器研判指令給到救助。
一輛車的誕生要經過研判、設計、試制、生產、制造、銷售、售后的整體過程。我們希望是首先在供應鏈環節上,我們能夠助力一級、二級供應商和整車廠商,為他們產業當中的關鍵位置做提升。基于供應鏈模型,分為幾個等級,可量化或者自動優化,讓大家做到量化級,乃至于優化級。我也從最新的研報看到國內外整車廠沿用的柔性化生產平臺,這塊將來在我們的整個供應鏈里面會成為至關重要的評判標準。我們做業務調度的時候,顧問過程中要深入到企業的全鏈條過程,包括分析產業的方向,正向研發中使用什么樣的工具、工藝,核心標準是什么,最重點的就是我們做得出來,也包括生產計劃上面的部件、物料、來料、供需平衡的分析。有了整體的研判能力,才能給到我們企業更好的數字化轉型過程。
未來不僅賣得出去、做得出來,也是提升企業自主對市場預測的能力。我們曾和很多汽車行業乃至非汽車行業企業都溝通過,大家有一個共同的訴求和難題,就是市場的預判。個人化的定制和傳統大批量的不同,必須加強企業物料生產的柔性管理,所以我們希望在企業有相應的能力的同時,預測到多少個客戶、用戶需要到我們企業這樣柔性生產和協同性的供應鏈。人工智能行業會通過不斷的優化、迭代模型,不斷的深耕數字化場景,給到大家這樣的預測和預判能力。
最后總結一下,大家對于我們這個行業的人會講,是不是你們提出了軟件定義汽車?其實還好,兩化融合的過程中,一定是每個產業都要相互交叉的。對于我個人來做數字化創業、數字化轉型的理念,不是定義誰或被誰定義,我們只希望做中國汽車制造升級的同路人。
謝謝大家!
(注:本文根據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嘉賓審閱)
來源:蓋世汽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83677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