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新年伊始,在上海市長龔正的元旦致辭中指出:2024年,上海聚焦“五個中心”建設主攻方向、重要使命,推動城市能級持續提升。全市生產總值有望邁上5萬億元新臺階,這其中,上海工業和先進制造業,開始顯示出強大的韌勁。
一直以來,個體的命運,一個企業的命運,甚至一個行業的命運,從來都與它所處的土壤的命運密切相連。自改革開放40多年來,自中國汽車合資合作40年來,自新能源和智能化革命爆發以來,上海,這座在中國經濟歷史上無數次扮演領航者角色的城市,從來屹立潮頭。
歷史也在證明,從“上海牌”、寶鋼、上海造船廠、中國商飛……,建國以來,上海在制造領域無論從市場規模、行業重要性和技術先進性一直保持著領跑全國同儕的絕對優勢。
汽車行業尤為如此,40年之前,上汽大眾開創合資合作先河,隨后,上汽旗下的上汽通用、上汽榮威+MG、上汽通用五菱等等諸多子公司,在各自的領域創下了中國汽車行業無數個奇跡與輝煌。
圖|上汽集團董事長王曉秋(左)、總裁賈健旭(右)
2024年7月10日,是上汽集團一個新時代的開始,新任董事長王曉秋和總裁賈健旭搭班子,成為上汽集團新一屆掌門人。但這也是蟬聯中國汽車18年霸主的上汽的關鍵時刻——層層疊疊的各摞報告就堆到了他們的案頭上。這些密密麻麻寫滿數據和鉛字的文件封面無非二個大字:壓力,或者機遇。
形勢已經刻不容緩,時代還在滾滾向前!當下,汽車行業也無非二個大字:“生死”。大家猶如被握在哈姆雷特手中的骷髏頭,正在經歷著市場的千古一問:To be,or not to be,this is a question!答案背后,便是汽車人悲喜交加的大戲。
放大到時代的背景之下,上汽和它所在這個城市,在這場事關企業未來,事關城市競爭力的一場命運之戰中,深深地捆綁在一起。雖然錯失新能源和智能化先發優勢,但是在高端制造業有著無與倫比優勢的上海,上汽和上海一起,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動能在加速追趕。
上汽必須贏,因為上海不能輸!
上海必須贏
“上海的人才高度優勢明顯、體制創新能力強大、產業集群的優勢沒有丟!”2024年年末,一位國內汽車集團的掌門人,在談及未來新能源時代和智能化時代,目前落后的上汽會不會缺席的話題時,沒有正面回答,而是談及他對上海這座城市的理解和敬意。
近年來,有人質疑上海在互聯網賽道和新能源賽道中全面失勢,這其中有上海沒有誕生BAT這樣強大互聯網企業的遺憾,也有缺乏華為、小米這樣的科技制造企業的意難平。尤其是杰出代表上汽集團從2019年開始緩慢下行,并在2020年電動化時代開啟之后加速下行,更給了許多懷疑和指責上海又在面臨錯失新一輪產業革命的人以口實。
圖|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上海市重要地標,是海派文化包容和多元的象征
當然,過往四年,在紛繁復雜的國內外背景之下,在快速變化的產業動能切換的行業劇變下,以上汽為代表的上海高端制造業也在面臨巨大的轉型壓力。但是,以上海在中國經濟的定位、歷史一再證明的地位和歷久彌新的韌性,只要把時間軸放長一些,最終的贏家,從來都不缺上海。
開埠200多年來,?雖然年輕,但是上海是一座“擁有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精神的偉大城市”。人類學家王愛華(Aihwa Ong)指出,新興國家的城市已經承載了財富、權力、聲望等國家野心,成為國家解決現代生活和國家利益問題的重要干預場所。
正如劇版《繁花》阿寶的意氣風發的旁白所言,社會發展的熱望被凝結于上海——這座最有國際化潛力的中國城市——之上:“1988年的上海,投入黃浦江上的浪頭,滔滔向前。改革十年,印證了發展才是硬道理。市場經濟改變了每個人的活法,勤奮是這片土地的底色。每個人都在為社會的進步添磚加瓦,成為市場的鋪路石。”
以汽車產業為例, 早在40年前攜手大眾汽車攜手成立第一家汽車合資企業,為中國汽車工業注入了新鮮血液,推動中國汽車工業邁入全新發展階段開始,上汽一直是積極應對行業變化的先鋒。
圖|12月10日,上汽大眾舉辦合資企業成立40周年活動
那時,中國汽車產業處于拓荒階段,未來如何發展人盡不知,誕生在上海這片敢于創新、耐得住寂寞和“螺螄殼里做道場”的精細精神的上海,才有了上汽敢為人先的推翻了中國汽車閉門造車的路,嘗試合資新模式,攜手大眾鑄就了上汽乃至中國汽車工業最輝煌的40年。
這種深入實踐本土化的發展策略,為中國市場打造出 桑塔納、帕薩特等經典“國民神車”。
而隨著時代的演進,隨著技術的成熟,隨著經驗的積累,以及隨著造車模式的愈發清晰,上汽將和大眾造車的成功經驗,用到了自主板塊。
從點到線,由線到面。進取的上汽持續走在改革的前列,在時代的機遇下大膽而積極地實施“走出去”戰略,設立海外研發中心、建立海外銷售網絡等。如今,這些在數年前種下的種子,早已經開花結果。
目前,上汽集團在海外構建了全價值鏈體系,產品和服務覆蓋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上汽MG品牌在多個國家躋身主流品牌陣營。反補貼調查對體系強大的上汽造成的影響已經不能稱之為影響,甚至是成為上汽更為強大的重要因素,一如當年的芯片“卡脖子”事件。
圖|上汽集團涵蓋整車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大型汽車企業,其架構內包含眾多子公司和自主汽車品牌
顯然,始終走在改革前列的上汽集團,一直主動應對行業的變化。而這些戰略級調整,也終將為上汽謀得先機。這些成績,表明上汽植根于于上海這片土壤,始終未曾脫離上海這座城市的歷史使命——從中國最有國際化潛力城市到真正成為一座國際化大都市,代表中國雄心走向全球的繁花之城。
在《繁花》熱播的一周年之際,我們終于欣喜地看到了上汽以必贏之心揭開改革這部大戲的開幕。
上汽的新答卷
在一場劇烈的產業革命面前,每一位曾經的巨人,都曾在風雨飄零中彷徨與驚慌。上汽也無法置身事外,作為國內汽車行業長期霸榜的龐然大物,這艘大船在新能源和智能化變革的驚濤駭浪中,面臨挑戰。
1月2日,上汽公布數據顯示,集團去年累計銷量為401.3萬輛,同比減少20%,表現不盡如人意。當然,從一汽到東風,再到上汽,曾經的三巨頭在面臨2020年汽車行業劇變以來,都不同程度承受巨大的變革壓力和下滑現狀。
這一切都讓曾經的優等生上汽極其不適應。自從引領中外合資模式以來,上汽集團在過去40年間一直都是國內車企的翹楚之一,是見證、參與并成為中國汽車產業重要的一環。龐大的體量、云集的品牌、優秀的產品和成熟的鏈路,讓上汽集團連續18年蟬聯國內汽車公司銷量第一。然而,在愈發詭譎的競爭環境下,上汽受到時代浪潮的沖擊,壓力陡增。
圖|上汽集團及其子公司2024年產、銷量快報
2024年,蔚來、理想和小鵬攻勢依舊,華為、小米等科技公司競相崛起,比亞迪、吉利和奇瑞在新能源和智能化時代俯身入局,汽車產業競爭格局重塑、核心價值鏈重構,部分OEM未來或淪為代工廠。以蔚來、特斯拉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利用自身的先發優勢和互聯網基因,正不斷搶占傳統車企市場份額。
且不說被不斷擠壓生存空間的燃油車企,哪怕是發展迅猛的新能源賽道,同樣是哀嚎遍野。一邊是“蔚小理”、特斯拉等頭部新勢力蠶食分羹,一邊是高合、威馬、極越等新勢力在亂戰中應聲倒地,成為時代車轍碾過的黃沙。
作為國內汽車龍頭之一的上汽集團,在這個企業發展極為關鍵的2024年下半年,已經開始從內部體系再造、高頻的人事調整和快刀斬爛麻式變革,切換至新時代。
“上海為何不出馬云?”,2008年,時任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感慨上海錯過了風起云涌的電商與互聯網經濟時代。10幾年來,上汽似乎也在錯過變幻莫測的新能源時代。
圖|上汽集團擁有成熟先進的制造工藝和制造體系
上汽對于上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世界銀行研究團隊曾做過調研,像上海這樣的特大型城市,制造業占比應在25%到30%之間。盡管國際大城市發展工業的成本不低,但不發展工業的代價更大。所以,在上海已建設的100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廠中,汽車領域獨占22家,2023年和2024年,上海8家汽車整車企業、610家汽車零部件企業,穩定貢獻上海20%以上規上工業總產值。
面對新挑戰,上汽不服輸!面向新時代,上汽需要新答卷!
不響,直到站起來
“我們的CTO要成為最大的銷售員……我們的國內總量有限,必須要用合資品牌的總量來分攤我的成本,讓我們變得更有競爭力,讓我可以有站起來那天。”
三個月前,上汽總裁賈健旭在談到上汽大眾想要降低獲客成本、提高轉化率,必須要CTO和領導層最先站出來。彼時,這位新任總裁剛上任不久,便開始“革自己的命”,這展現出了這位新總裁的魄力和上汽集團降本增效的決心。
圖|2024年,上汽集團迎來轉型關鍵期
因為上汽已經沒有退路。按照目前的銷量表現和增速情況來看,根據上汽集團自身公布的數據顯示,上汽集團銷量為401萬輛,比亞迪全年銷量達到427萬輛。連續18年保持國內第一的上汽集團將被擠下冠軍寶座。但是如果從另外一個維度看,今年上汽實際零售數據遠超過批發的401萬輛,實現463萬輛,仍然是國內第一。
“你方唱罷我登場”是市場發展規律,但對上汽而言,事在人為,作出重大調整以應對這劇烈的沖擊也是不可或缺的,這才有上述賈健旭所談到的“革自己的命”的內容。賈健旭從2023年年初上任到2024年年中調任上汽總裁,短短一年半時間內,上汽大眾一改2023年之前快速下跌的勢頭。“促油車、穩電車、上奧迪”九字方針,在2024年悉數開花結果。
上汽大眾今年累計銷量114.8萬輛,同比下滑5.51%,同比下滑幅度相比去年繼續收窄,而且在一片下跌的合資公司中,上汽大眾的市場表現非常難得。賈健旭通過短期降成本,長期從兩個股東雙方要技術、要資源的思路,也在逐一兌現。
圖|上汽集團和奧迪汽車簽訂合作協議,王曉秋發表講話
穩住了上汽大眾,就穩住了上汽集團在合資的基本盤。隨后,王曉秋和賈健旭開始對跌跌不休的上汽通用施以強力干預,首先替換了管理層,隨后組建以盧曉、薛海濤在內的全新班底。從9月份開始,上汽通用通過“一口價”創新營銷模式,止住了上汽通用持續兩年的快速下滑局面,為合資公司的重啟“兩年定生死”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窗口。
新團隊的調整核心還是自主品牌。飛凡品牌回歸榮威后,也已經開始展現整合后的創新動力。
包括上汽大眾續約并開啟中外雙方技術共創的新階段、上汽與奧迪深化合作推出智電新品牌AUDI......上汽旗下各品牌企業經營進入到全新階段。不僅如此,今年上汽在多個關鍵技術上進入商業化落地,例如首發推出應用數字底盤技術“橫著走”的量產車型、行業領先DMH超級混動技術大規模上車、成功實現L2、L3、L4級智能駕駛量產能力......
“全面深化改革這一仗必須打贏,要以‘刀刃向內、自我革命’的勇氣,闖出一條突圍之路、高質量發展之路。”今年,上汽集團提出“五大戰略任務”和“五大關鍵舉措”,包括以自主品牌為核心,以智電技術為關鍵,自研、合作并舉等......可以說,今年以來,上汽集團的各個板塊都出現了重要的變化。
圖|上汽股價不斷走高,資本市場對上汽的戰略性、營銷性和技術性的策略秉持著樂觀態度
資本市場已經開始重新估值上汽,上汽集團在2024第一個交易日股價為13.19元,直至12月31日數據,上汽收盤價較年初漲幅約50%,較全年股價最低點的漲幅更是達到了71%。
資本市場的嗅覺向來靈敏,股價不斷走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資本市場對上汽的戰略性、營銷性、技術性的策略秉持著樂觀態度,這為上汽深化改革走向下半場贏來了個好頭。
王家衛導演拍攝的熱播電視劇《繁花》,道出了上海人勇立潮頭的智慧:不響。如今,上汽人,以上海人特有的“不響”,“只做不說”的方式,在無聲但有力地回擊!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259415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