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從誕生之日起,比亞迪和戴姆勒聯手打造的騰勢品牌就備受外界的關注。
3月24日,負責騰勢品牌公關業務的工作人員終于開始忙碌起來,邀請媒體、準備上市前夕的高層論壇會議……
就在同一時間,作者了解到騰勢在北京、上海、深圳的經銷店面也基本建設完畢,相關產能儲備工作已完成,只待在4月份的北京車展上揭開首款量產車的神秘面紗。
據作者了解,以上市為契機,騰勢下一步的渠道拓展將下沉到二三線城市,產能也將逐漸釋放。對于企業和經銷商而言,騰勢并不是在銷量上急于求成的品牌,與銷量目標的完成相比,打造完成的電動車售后服務體系、培養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才是近期的首要目標。
探底經銷商
“我們先期不追求賣車,而是賣服務?!?月24日,正在國外出差的龐大董事長龐慶華向作者開門見山地指出騰勢未來的銷售模式,“要讓消費者感到經銷商對電動汽車無微不至的關懷,用口碑逐漸贏得信賴”。
作為騰勢在北京的獨家代理商,龐慶華向作者介紹了目前的店面建設情況。由于騰勢選擇的高端路線,在經銷商的合作上也利用了奔馳的經銷網絡。據悉,北京首家騰勢經銷店地址選在位于北京亦莊的一家奔馳4S店旁,由龐大下屬的一家奔馳經銷商代理,店鋪實行單獨建設。目前,該店裝修已經結束,初步預計將在7月份開業。
據龐慶華介紹,與以往傳統店面不同,為了體現騰勢的環保、科技元素,騰勢經銷在建設時也增加了多項技術元素。例如外墻高科技鋁格柵,可以根據太陽照射角度的不同來進行安裝,進而調節光線對室內的影響,營造冬暖夏涼的效果。
“騰勢的銷售實行2S模式,也就是賣車與售后服務?!饼嫅c華向汽車商報作者介紹,“但由于首家店面選擇在南五環,離市中心較遠,所以未來龐大還會在其他奔馳所在店面周圍設立服務站,保障產品的運營和維護”。
與龐慶華想必,利星行(中國)對于騰勢的態度顯得卻十分謹慎。由于內部牽涉到多個部門職責,利星行中國公關總監謝晶含蓄地告訴作者:“新能源汽車是未來發展的趨勢,騰勢與利星行愿意嘗試,未來的發展還要看市場的認可度。”至于店面建設進展,他笑言:“和龐大進度平行。”
產能凸顯未來規劃
早在2013年12月,作者已對騰勢產品未來的產能規劃作出詳細介紹: 第一階段從2013年9月中旬至12月5日,每天試生產1~2輛,主要用于技術檢驗和改進;第二階段從12月5日開始,每天生產3~4輛;第三階段是2014年上市前幾個月,將達到一天23輛車的生產效率——這也是未來騰勢車型量產后的日生產量。
為進一步了解騰勢目前的產能狀況,3月份作者再次聯系了多位車間研發人員,從他們口中作者得知騰勢的產能規劃已有所調整:2014年前半年騰勢的月生產數量平均在30輛,從7月份開始逐漸達到70輛以上,到2014年底爭取月產達到200輛。
對此,騰勢市場部中方經理胡曉慶告訴作者:“7月北京、上海、深圳三家經銷商將同時開業,前期生產的產品將主要用于客戶體驗、產品展示宣傳。后期產能將逐漸放開,以滿足消費者購買需求。真正的產能釋放是在明年?!睋囬g技術人員介紹,到2015年1月,騰勢首款產品月產數量將初步達到300輛以上。
談及未來騰勢產品規劃,胡曉慶向作者表示,騰勢在短期內不會推出新的產品,目前主要精力是利用首款產品探索出一條市場認可的電動汽車銷售、運營模式。外界看來,這一規劃與寶馬、華晨合資生產的之諾相類似:利用合資形式研發產品,以服務為主試水中國新能源市場,銷量不是首要目標。
“逃離”北上深
在之前的采訪中汽車商報作者獲悉,騰勢的第一款量產車型是在老款奔馳B200的平臺基礎上研發生產,其電池使用的是與比亞迪E6相同的磷酸鐵鋰電池,但與其不同的是整個電池與車身電池裝載系統性能都要優于E6,同時技術人員在車身底盤加裝了厚度達到8毫米的電池保護板,以起到保護電池的作用。
“比亞迪負責車內配置、電池等,奔馳負責的是產品性能調校。不過在實際生產過程中,雙方的分工也有很多交集?!?月24日,比亞迪戴姆勒代號“Tiger”工廠內的相關負責人向作者透露,“除了在近期對產品本身性能測試完善外,車間員工還在產品新穎等方面做出了修改,不過這些可能到上市儀式上才會看到”。
雖然還沒有正式上市,但比亞迪戴姆勒新技術有限公司內部已經開始操作騰勢下一步的發展計劃。據相關人員透露,今年下半年除了要把產品銷售、使用等渠道打通外,公司的主要工作是在北上深三地外開辟新的銷售市場,將產品下探到二三線城市。
“這樣的想法是在國內新能源私人補貼政策出臺后制定的。”3月初,上文提到的知情者告訴作者,“隨著國家和地方的補貼政策陸續出臺,享受11萬多的補貼將使騰勢首款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大大提升。擴大市場也是未來騰勢完成銷量規劃的現實選擇”。
據了解,騰勢首款車型價格初步定為40萬元左右,有兩到三款可供選擇的不同配置產品。銷量和產量初步計劃為2015年1萬輛、2016年達到23700輛。
談到這一銷售目標,無論是經銷商還是企業都持謹慎態度。龐慶華坦言:“在各地城市發展不同的情況下,售后服務和電池充電等都是未來騰勢銷量的主要障礙,我個人對這一目標完成不太看好,目前龐大還是以探索模式為主,不追求銷量數據。”而企業人士也表示,這樣的產銷規劃不是硬性目標,完善后市場是根本工作。目前充電樁等設施正與總部位于瑞士的電力和自動化技術企業ABB合作研發,未來使用效果還須產品上市后檢驗。
來源:汽車商報
作者:王鑫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29981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