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拓智能機器有限公司(VIPioneers)18日在中國智能車綜合技術研發與測試中心(常熟)發布其 “第三代平行駕駛系統”,公開演示 “駕駛員”如何利用平行駕駛管控中心的遙控駕駛系統中遠程管理并控制在真實道路上行使的多輛無人駕駛車。
據公開信息顯示,慧拓成立于2014年10月,為中科院自動化所青島智能產業技術研究院孵化的科技創新型企業,專注于自動駕駛與車聯網技術、產品、解決方案和測試評估,以網聯自動駕駛+自動駕駛測評為核心技術。公司團隊規模80余人,已完成首輪數千萬的融資。
本次測試車輛由3輛車內前排不坐駕駛員的無人車以及4-5輛有人駕駛的社會車輛組成,演示無人駕駛車輛在一般交通場景響應式接管(正常接管)和緊急交通場景主動接管(緊急接管)兩種典型場景下遠程管理與控制等。此次發布的第三代平行駕駛系統主要包括三個組成部分:平行駕駛管控系統、遙控駕駛系統與無人駕駛系統(無人車)。
慧拓表示,當無人車上路測試時,人類駕駛員無須再作為“司機”、“安全員”或“駕駛測試員”隨車前行、在車內時刻監管并在緊急情況下接管無人駕駛車輛;而只需坐在平行駕駛中心,根據中心監控大廳屏幕上傳回的實時畫面與消息對無人測試車輛進行遠程監測與管理,并在無人駕駛車輛主動發出接管請求或監測到異常情況時,立刻通過中心部署的駕駛模擬器遠程接管,保障其行駛安全。
此次慧拓演示的“第三代平行駕駛”系統是國內首例利用“車端感知·云端管控”理念進行遠程控制的真車路測。“平行駕駛將在未來智慧城市的交通管理與控制中發揮重要作用,這也將是未來網約無人車出行服務遠程管控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手段。”慧拓無人車測試執行負責人周銳表示。“目前Uber與滴滴均在部署自動駕駛汽車服務,通過在遠程管控中心的少量人員對大規模無人駕駛車輛的實時監管,將極大地提高無人駕駛汽車管理與控制的成本。”
這種遠程設置操控人員進行無人駕駛車輛管控的做法,一方面為無人駕駛研發公司節省了更多技術人力,旨在通過一人管控多車的方式,推動路測里程及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以人類這一“終極后備系統”作為無人駕駛遠程實時管理與控制的操作者,即便車內的底層自動駕駛系統出現問題,也能夠及時進行接管,這很可能在某種程度上將進一步打消立法者和公眾對于無人駕駛車輛上路的顧慮。
在此基礎上,中科院自動化所團隊還提出并構建了數字測試場、平行感知、平行學習、平行測試等概念與技術體系,也將逐漸將其融入到“平行駕駛系統”中,更好地借助網絡空間中近乎無限的計算資源以及無限次學習訓練能力,提升無人駕駛車輛的智能水平。
此次發布的是“第三代平行駕駛系統”,在研發“平駕3.0”的同時,慧拓還構建了軟件定義的虛擬駕駛員以及虛擬車。當人類司機駕駛真實車輛上路時,作為“軟件機器人”的“虛擬駕駛員”也開著對應的“虛擬車”同時在虛擬世界中奔馳、學習、訓練。虛擬車可以根據不同的要求在不同的程度上與真實車的智能功能對應。
利用這種方式,虛擬車可以用可視化的形式提供真實車的本體知識、歷史情況和實時信息;同時提供預測未來狀態和情境的計算能力或檢查事故原因的回溯計算功能;最終,還可以虛實互動,提供監視、控制、管理、服務真實車的各類功能。很有可能,未來每一部智能駕駛車輛都有一輛“虛擬車”與之形影相隨。
這項新技術緣起于NASA,而正是基于在NASA的工作經歷,中科院自動化所青島智能產業技術研究院長王飛躍提出了“平行駕駛”這一理念。該技術本意是借助軟件代理的想法,利用“本地簡單,遠程復雜”的思想,在網絡空間中設計一個軟件定義的 “虛擬操作員/駕駛員”,使之變成輔助人類操縱/駕駛的平行在線的“軟件機器人”系統,控制實際物理機器人/車輛運行。當然,要實現這一目的,首先要保證“虛擬駕駛員/操作員”的駕駛/操縱水平“達標”。這也是近兩年備受關注的無人駕駛虛擬測試要實現的主要目標。
通過這樣的方式,把簡單的決策放到‘車內’,把需要大量計算的復雜的系統性的決策放在‘車外’(遠端的平行駕駛管控中心),以實現共享、整合局部的有限資源通過遠程控制的方式從更高的層面上實現多輛甚至大規模無人車的管理與控制。其方法的正式并完整提出是在2005年第一屆IEEE汽車電子與安全(ICVES)國際會議上,基于網絡化智能代理、按照“車內(Local)簡單、車外(Global)復雜”原理設計的平行駕駛體系。
自動駕駛+遠程管控的套餐搭配也將進一步釋放無人駕駛與共享出行的巨大能量。目前中國大中城市的擁堵原因多與人為因素相關。例如許多城市中常見的路邊亂停車行為,堵車過程中駕駛員情緒爆發導致的交通事故,以及近來隨著共享單車、共享電動車大范圍普及但因缺乏管制而導致的隨意停車、影響交通甚至城市市容等問題。以目前的技術水平,要讓無人車自己達到甚至超出正常成人處理復雜交通環境的思維能力與駕駛水平還有很長一段路。“平行駕駛3.0”為這些問題的解決提供了可行的方案,使用遠程控制的手段為尚未達到人類智能水平的無人駕駛技術提供L4及L5階段的過渡技術。
未來10-20年的交通很可能會經歷有人駕駛、多等級無人駕駛、人機共駕等多種駕駛方式混合出行的時期。出于更好地保障行駛安全的目的,無人駕駛測試場通過重現無人駕駛汽車使用中遇到的各種各樣道路條件,并且能夠用于驗證和試驗無人汽車的軟件算法的正確性,某種意義上扮演了無人駕駛車輛“駕校”的角色。
同時,慧拓技術研究院執行院長陳龍博士表示:“慧拓在未來一段時期會逐步完善和優化平行駕駛系統,同時重點攻關整體系統功能安全的開發與測試,保證系統安全與可靠性,向產品級成熟平行駕駛系統逐步邁進。”
今年2月26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車輛管理局(DMV)出臺了新的自動駕駛汽車測試部署規定,表示從今年4月起,遠程監控的無人駕駛汽車可在加州道路上進行測試,為無人駕駛的商業化落地開辟了新的可靠途徑。日產、Waymo、Zoox、Phantom Auto和Starsky Robotics等企業已紛紛投身于這一技術的研究,力爭在未來智能交通管理與智慧網約車服務中獲得一席之地。
隨著無人車的研究大熱,無論是來自硅谷的谷歌、特斯拉,還是國內的BAT、蔚來,甚至是寶馬、吉利、長安等傳統主機廠均在努力實現自動駕駛技術的落地與量產。對于尚處研發和初步融資階段的初創公司而言,現狀逃不開“勒緊褲腰帶燒錢”,一個成熟的商業項目和完整的研發應用生態圈將成為此類小微企業能否生存下去的關鍵。
來源:億歐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64910
以上內容轉載自億歐,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