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13日,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寶雞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中國汽車知識產權年會”隆重召開。本年度中國汽車 知識產權年會以“知識產權鑄就創新發展之基”為主題,更多元化的國際視角全新定位,圍繞知識產權管理提升與增效,汽車知 識產權發展的政策導向、國際形勢,以及如何進行訴訟風險應對展開交流。峰會期間,在博格華納(上海)有限公司亞太區技術許可負責人 龔慧敏的主持下,豐田汽車研發中心(中國)有限公司 吉田航介、北京億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知識產權經理 裴冠茹、未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模塊開發經理/系統產品經理 韓吉偉、中汽咨詢戰略研究與知識產權部技術總監 呂惠等四位嘉賓,圍繞“氫能和燃料電池電池技術發展現狀研討”這一主題,基于當前形勢展開研討與分享。
以下為演講實錄:
主持人:
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謝大家,今天是我們的第二場,也是最后一場了。
最近的各位嘉賓大家下午好,接下來今天第二場的話題是我們要針對于中國氫能和燃料電池做一個專題圓桌討論,首先我先恭喜這次主辦方能夠克服疫情如期舉辦這次活動,我們今天更多行業上的話題做一個切換,目前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清潔能源開發,氫能作為戰略性和先導性的新興行業,目前全世界各個國家都在做相應的布局,各級氫能委員會他們做了一個預測,到2050年氫能會占全球能源消耗比的18%,氫能和氫能技術相關的市場規模會達到2.5萬億美元的市場,所以這個市場它是非常巨大的。
今年整個中國燃料電池市場還有氫能市場有點像10年前,10年那個時候我們剛剛在推出電動車市場、新能源市場,回想起2009年的時候,新能源汽車推出了利用像十城千輛政策之后,產銷量出現巨大的拐點,目前雖然氫能汽車銷量不多,還不到萬輛,但是非常像新能源市場爆發前夜,我們能看到有些爆發性政策出來,現在國內外的政策不斷釋放,中國政府也做了一個預期2030年氫能燃料電池市場保有量達到100萬輛。今天我們針對整個氫能產業,今天的話有幸我們請到了深耕多年的嘉賓來跟我們共同探討中國氫能產業發展情況是怎樣的,知識產權保護會給相關標準帶來什么影響,還有氫能發展優勢在哪里,又面臨哪些挑戰。
我先介紹今天在場的嘉賓,今天我們請到了中汽研汽車信息咨詢有限公司的呂惠女士,北京億華通科技股份公司的裴冠茹女士和未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韓吉偉先生,豐田汽車的吉田航介先生坐在他旁邊的是吉田航介先生的翻譯,請翻譯為他做一個翻譯。
接下來我們有請各位很簡短的介紹一下他們公司目前在氫能行業做了哪些相應的布局,有請未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韓吉偉先生。
韓吉偉:
感謝龔總引見,很高興在這里跟大家進行氫能和燃料電池汽車的探討。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對我們企業進行簡單的介紹,第二部分是我們企業在產品及工藝方面優勢介紹,第三部分是我們未來的項目簡短規劃。
第一部分,企業概括。
我們未勢能源是隸屬于長城控股集團,主要的業務涵蓋有儲氫機構、燃料電池電堆、燃料電池系統開發,大家可以看到長城控股集團以長城汽車的汽車業務為主線,布局了鋰電、光伏、儲能、氫能業務,通過這個布局能夠助力國家清潔能源計劃,形成業務轉型。
這里簡單講一下我們公司的發展歷程,2016年6月我們成立了FCEV業務,2017年10月加入國際氫能委員會,成為首個中國整車廠會員,2018年6月我們踐行并運行了國內首個氫能技術中心,7月完成控股上海燃料電池汽車動力系統有限公司,2019年4月我們獨立拆分出來,讓氫能正式運營,命名為未勢能源,在今年10月我們內部釋放了首款燃料電池乘用車,我們預計在2013年1月計劃推出下一代燃料電池乘用車車型,實現產品迭代。
這是我們在能力建設方面的投入還有計劃,截止到目前我們公司已經投入了15.7億元,未來3年還要持續投資30億元,成為國內氫能行業的領軍企業。5年致力于成為全球氫能產品供應商。左邊是氫能技術中心,現在是由2萬平米實驗室,200多套高頂尖設備,進行上千項目分析和檢測服務,2018年建成安全運行期,右邊是我們上燃動力,它成立于2001年,擁有完整的燃料電池汽車動力系統的集成與組合服務能力,在2019年11月份發布了國內首家大功率燃料電池發動機。
截止到目前我們已經形成了一個全球化的研發布局,首先保定是研發實驗中心,日本橫濱有個先進材料研發中心,上海就是上燃,加拿大溫哥華專注于燃料電池堆研發,慕尼黑專注氫能技術研發。
在引進人才方面,未勢能源研發團隊規劃1000人,已有400余人,持續提升我們的研發能力。經過4年發展,我們未勢能源已經完成布局及研發體系、能力建設、技術攻關和產品驗證,正在規劃產業落地及市場開拓,這幅圖是我們的核心產品,包括氫燃料、電池發動機還有供氣系統等等。
第二部分,產品工藝及優勢。
我們未勢能源在燃料電池發動機方面致力于打造一個高安全、高耐久、高性能、低成本的一個燃料電池動力平臺,目前在核心零部件、高效集成技術還有先進控制技術都有一個精心布局和持續研發投入?;谶@個平臺,我們現在采取了商用和乘用并舉的研發策略,目前已經研發出100千瓦商用機發動機還有100千瓦乘用機發動機。我們自主研發新一代高功率密度金屬板水冷電堆,關鍵零部件雙極板,我們也有先進的膜電極產品,還有關鍵的設備投入,我們現在在膜電極方面投入國內首條2.5代卷對卷直接涂布公益裝備,MEA性能也是國際領先。在儲氫系統開發方面我們填補了國內70Mpa高壓閥門、減壓閥等多項技術空白,技術指標領先、促進成本下降。
依托于長城汽車集團的資源,我們在打造面向全球的電動重卡平臺,配合自動駕駛技術、推動全球重卡零排放時代,推動重卡柴轉氫。
在燃料電池乘用車方面,我們打造了世界級燃料電池汽車專屬平臺,同步助力長城汽車品牌升級。目前進展是已經完成了首輪樣車驗證。
第三部分,我們項目的規劃。
目前我們已經完成了多個燃料電池重卡汽車方案的論證,這些技術方案能夠滿足重載、長續時里程,當下物流場景需求,左下角是我們未勢能源與大運一起開發的燃料電池重卡。
在其他方面我們還提供豐富的公共服務領域的車輛解決方案,在乘用車方面前面也介紹了,我們其中有一個比較重要的應用場景是在2022年服務北京冬奧會進行外圍的通勤接待服務,目前進度完成了首輪樣車裝配,在其它商用車方面長城汽車也有明確規劃,目前要推出500臺燃料電池輕卡服務物流,還有200臺客車服務公交運力。
以上就是我演講的內容,希望各位同行有機會到我公司進行參觀交流,謝謝大家!
主持人:
謝謝,接下來有請億華通田女士簡單幫我們介紹一下億華通的布局,謝謝!
裴冠茹:
各位同仁大家好,我是來自北京億華通的裴冠茹,下面由我跟大家介紹億華通企業情況,我這三個部分,一是公司情況,二是整體概括,三是我們企業知識產權建設情況。
裴冠茹是一家成立于2012年專注于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研發與產業化的高新技術企業,在今年8月份,我們在科創板上市了,這也是中國氫能第一股。
我們集團布局是這么安排的,北京是我們的集團總部以及研發中心,在河北張家口是我們發動機生產基地,在上海是電池電堆生產基地,在今年成立了成都新的基地,在海外這一部分,我們在加拿大溫哥華成立了海外研究中心,籌建中的是日本海外研究中心正在籌備中。
下面介紹一下產品的概括,億華通這邊延續從整車發動系統到動力系統、發動機、電堆、雙極板,產品型譜是縱向一體化的研發體系,它基本上涵蓋整個燃料電池的生命周期。
現在介紹第一個大類產品,是石墨板氫燃料電池發動機,我們公司秉承“以客戶需求為中心,以應用工況為出發點”的開發理念,利于我們的降本增效,系列產品實現了零下30度低溫啟動,零下40度低溫存儲,適用于大中型客車、中重型貨車還有轎車等車型。我們的電堆能夠零下30度啟動,零下40度低溫存儲,便于發動機后期維護和保養,具有遠程智能監控和診斷技術,遠程可以為發動機運行狀態進行實時檢測,對數據實時進行一個智能分析。
第二個產品是金屬板氫燃料電池發動機,主要用于城際高速、12米公交車以及城市環衛車型,目前這款發動機我們用在豐田9米團體車和12米團體車,將來用在2022年冬奧會服務用車,左邊是YHTS60,下面是YHTS80。
第三款產品是我們的電堆模塊,電堆模塊由我們的神力公司自主研發,它電堆覆蓋功率是38千瓦到150千瓦,適用于乘用車、客車、中型物流車、短途重卡等領域,良好的穩定性、耐腐蝕、長壽命。下面三個示意圖是三個產品外觀示意圖。
第四個產品是膜電極,開發了三款適用于不同應用的燃料電池膜電極,以及膜電極裝備工藝,2019年制備生產了第一批末電壓YQ001。
第五個是我們的雙極板,使石墨板電堆功率達到4.1千瓦/L。
第六個是我們自主開發的控制器,控制器現在具備三個性能,高效率性、高可靠性和高實用性,高效率性指它具有高效快速的邏輯控制算法,高可靠性是它完善的故障診斷算法,高適應性是它具備豐富的資源和多動能可適配接口,這款燃料控制器適用于我們公司所有燃料電池發動機。
第七個是燃料電池測試臺和試驗機,它的適用性比較廣,運行效率、運行壽命都可以進行測試,還有具有燃料電池實驗室,我們燃料電池實驗室具備資格證,協助獲得燃料電池汽車的一個生產資質。
以上是我們七大類的一個產品介紹。
最后一部分介紹一下我們企業知識產權建設情況。
我們企業知識產權方針是以自主創新及知識產權保護作為第一競爭力,四個長期目標:
一是建設成為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水平行業第一的企業。
二是實現對技術創新、商業創新具有有效引導,使創新成為市場需求,成為企業第一競爭力。
三是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實現高效、有效和高價值。
四是企業內部知識產權意識要深入人心。
這是我們當前的申請量,截止目前我們申請了227件,獲得授權68件,這個分布的范圍發明專利我們申請知識產權覆蓋40-60%,外觀占據很少5%左右。對現有的公布的專利大概是127件,還做了一個IPC分類,通過這個分類,我們目前在燃料電池里面熱管理還有壓力流量這部分相對分布多一些,通過這個專利地圖也可以看出來,我們現在在DCC還有控制加氫、液氫這部分具有可挖掘的地方。
以上就是我做的一個介紹,謝謝大家!
主持人:
謝謝,下來請中汽研汽車信息咨詢有限公司的呂女士介紹一下中汽咨詢作為第三方機構,在中國氫能燃料電池組的基本概括。
呂惠:
很高興跟各位嘉賓相聚在下午,之前的嘉賓來自未勢能源或者億華通,或者來自專門生產電池的企業,我們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本身是第三方機構,我跟大家介紹一下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及專利競爭態勢。
首先我們看一下全球燃料電池汽車產業正在進入一個非常快速的發展時期,從全球來看更多的是因中、美、歐、日、韓支持力度比較大,在真正引領燃料電池和應用這方面更多像日本、美國、德國,他們更為領先,我們中國其實燃料電池研發時間近況進行的挺早的,但仍然處于初級,包括可能前段時間非常熱的2035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明確提到到2035年中國在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這塊要實現商業化的應用,這塊我跟大家稍微分享一下。
你看2035距離現在多少年呢?距離現在大概還有15年的時間,到那個時候我們整個燃料電池汽車產業才實現商業化的應用,其實從政府支持決策力度來看,政府也認為我們中國仍然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但是好的一些現象,其實在商用車這塊,我們中國有望率先成為突破的一個口。
這一塊我也跟大家分享一下,全球燃料電池專利布局情況,大家可以看到跟政策支持非常相似,中、美、日、韓、歐這些國家,整個專利情況也幾乎聚集在這些國家,專利聚集數量最多的反而大家會發現特別神奇的事情,中國的數量非常多,中國比日本數量還多,我稍微跟大家解讀一下背后的事情,因為中國企業很少去國外做申請,而國外企業都會在中國進行大面積布局,其實在中國申請燃料電池最多的企業不是中國企業,反而是日本企業,包括美國企業,反而中國自己的企業在中國申請量并不是特別大,中國雖然發展初期,但它數量、體量還是很大的,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國外申請人在這里進行申請。不過我們中國也涌現出非常多非常好的企業,像濰柴、一汽、億華通、未勢能源他們都在燃料電池這塊做了大量研發,同步進行了專利布局,只是數量跟一些發達國家的企業來說還是有小的差距在里面。
這塊剛才點到了我國燃料電池尚處于起步階段,與國外具備一定差距,我們從幾個點上看一下,我們國家燃料電池為什么處于起步階段:
一是燃料電池的電堆技術,剛才我也聽到未勢能源分享的點,其實他們的數據量還是不錯的,幾乎表明了我國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現狀,如果鉑載量達到0.4g/KW是非常不錯的。
二是我們可以19年以前的數據運營的加氫站只有16座,在建在44座,這個數量大家可以想一下,充電樁、加油站,這個數量差距還是很明顯的,當加氫站突破1千座或者1萬座以上,我相信燃料電池產業發展肯定是突飛猛進的。
我剛才提到中國燃料電池專利數量非常多,大家看一個很有趣的現象,2001年到2006年數據波動是比較平穩的,實際上在04、05年隨著政策波動有一個小的波峰,2017年開始數量猛增,但是這一塊我跟大家說一下,燃料電池專利情況受政策波動影響非常大,也就是說中國政策什么時候支持這個產業發展,這塊專利就會有突飛猛進的增長。而且咱們國家也是隨著政策推動,我們可以發現其實中國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呈現聚集態勢,比如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華中、西北合、西南、東北等七個產業集群,我們看一下專利分布情況會發現,實際上真正專利申請都是政策扶持比較大的省份,像遼寧申請專利特別高,包括上海有上汽集團這樣的企業,上海的數量非常多,包括廣東、湖北,這些跟政府支持完全息息相關,政策支持力度完全決定了燃料電池產業發展未來走什么樣的路徑。
我這里舉了全球燃料電池申請分布情況,全球大家能夠發現進入前十的不太多,我們看一下第一梯隊豐田遙遙領先,拉下本田很大的量,豐田完全處于一家獨大,完全數量體量差距別的企業非常多,第二梯隊沒有中國企業,幾乎以本田、日產、通用、現代、三星這樣的公司,到了第三梯隊就有松下、奧迪,還有博世、LG、起亞、大連物化所這樣的企業去到第三梯隊。
這些企業不僅僅是專利布局特別多,大家都知道豐田、現代、本田、寶馬也好,他們實際上都是有相應的產品,而且產品這一塊都已經無論鉑載量,一些核心技術上都達到了非常先進的水平。
最后跟大家分享一下,看看整車企業布局的專利情況,可以看到豐田在中國布局特別多,美國特別多,當然日本是它布局最多的,它授權數量已經達到5千多件,我們中國企業數量最多的僅400多件,這個還是申請量不是授權量,實際上豐田這樣非常好的公司他們在電池系統這塊就有非常多的專利,電堆這塊也有非常多的專利,在核心技術這塊持有非常多的技術在里面。同樣像本田、通用、日產、戴姆勒這樣的公司專利數量非常多。
反過來看一下國內整車企業申請情況,他們的車型并沒有賣到國外,我們可以看一下實際上在國內企業燃料電池這塊的情況,各大集團企業這塊在實際上獲得的授權數量這塊并不是特別多,申請量這幾年還是起來了,大外國外都是幾千件、上萬件。
我們再看燃料電池核心技術這塊,可能在電堆這塊,包括膜電極等等,實際上我們可以看到在這些核心技術這塊,各個國家在核心技術上大量研發、布局,包括中國也不例外,但是中國可能會有一些小的特色,我們會發現中國企業其實在電堆這塊的數量會少于電力電子控制總承這塊的數量,我們更集中于后端,而對于前端關鍵核心技術還是持有的專利數量要稍微少一些。
最后我的分享偏合作這塊,目前燃料電池要發展,我們要跟掌握核心技術的企業做合作,才有助于推動燃料電池技術進步,其實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這塊,到了2035年有兩大任務,兩大要推動產業融合發展,要深化才能合作,燃料電池這塊大家其實合作挺多,但是這個合作怎么深度合作?這是我們要深入考慮的一個問題,不能說光我們簽一個合作協議,真正有沒有把這個技術轉化成自己的企業,哪怕我通過技術轉化,專利合作也好,有沒有可能真正助推我們企業研發技術的提升,這個是企業真正以后合作的,政府可能提到了深化的一個開放合作。
這一塊比較好的消息,去年開始豐田公開了它燃料電池技術,這個數據是2019年它新公開的,數據可能會有新增,剛才的數據也看到豐田一家獨大的態勢比較明顯,他在燃料電池電堆、燃料電池系統這塊有核心技術,我們希望以后這樣的合作或者這樣的開放能夠有助于幫助我們自己的一些國內企業真正去掌握這些技術,而不是我剛才說的浮在表面上的合作,而是深化合作,真正做到把這個東西掌握在自己手里,是企業需要深度考慮的一個問題。
這塊我也統計了一下,有一個國際氫能委員會是2017年成立的,我們中國像長城、濰柴、國家能源集團、中石化都在氫能委員會里,如果這種合作有沒有通過這樣的委員會把合作深化了,這樣有助于真正推動燃料電池的進步。
最后稍微分享一下,大家也知道燃料電池技術真的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它的標準一定要先行,目前我的統計,我們汽標委發布的標準,我們可以看到在標準制定這塊涉及到整車及通用標準這些都是已經公布的,總體14項涉及到整車及通用標準,包括接口通信、燃料電池系統、車載氫系統,我們可以看到在研階段包括冷卻系統、氫氣供應系統、空氣供應系統,以后我相信包括車端的一個標準,慢慢成熟以后,真正達到幾十項、幾百項,那個時候我們燃料電池到2035年實現商用化肯定是能夠實現的。
我的分享就到這里。
主持人:
謝謝,接下來我們有幸有請豐田汽車的吉田航介先生具體給我們介紹豐田情況,謝謝!
吉田航介:
讓大家久等了,我是豐田汽車的吉田,今天謝謝各位繁忙中抽空來會,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燃料電池知識產權活動,首先想介紹一下豐田的知識產權活動。
豐田汽車是從一個叫豐田織布公司開始的,1924年豐田自動織布公司轉讓專利,以這個專利轉讓就是豐田章男先生的爺爺開始了汽車的研發之后,在1937年豐田自動織布機公司的汽車部獨立成立了豐田汽車,也就是說專利是豐田的原點,重視專利是豐田扎根的企業文化。
接著我想介紹一下豐田全球發展愿景,豐田的全球發展愿景就是把豐田想成為怎樣的企業,以什么價值觀為重給解釋清楚的概念,造出更好的汽車,以此來向美好的城市與美好的社會做出貢獻,這個事使豐田經營基礎更加穩健。這頁展示了豐田公司概要以及國內外的研究開發網點,在中國現在有5個開發網點,北京、天津、廣州、深圳還有我本人在工作的江蘇省常熟各有一個。
豐田的知識產權活動:一是知識產權保護和應用,主要是專利、商標、申請和授權,還有技術合同的簽約;二是知識產權的風險應對,主要的內容是要調查其他公司的知識產權、訴訟、紛爭的一些履歷,并引進其他公司的知識產權;三是對于公司的事業開發、戰略的貢獻,主要的內容就是技術知識產權信息的宣傳、各種開發合同的簽署;四是知識產權的涉外活動,強化與各國知識產權部門企業交流,并提出政策建議。豐田的知識產權活動主要是圍繞這四個活動進行的。
這張圖豐田專利申請數量圖,隨著在海外生產數量的擴大,專利申請量也在增加,并在近幾年我們試著增加在海外的申請數量。
豐田發展了轉移以制造為中心,提供有關所有提供出行的移動出行公司,這個轉型不僅需要汽車方面的試點,也需要包括汽車在內的社會整體試點進行考慮,并通過提供通信服務,創造出汽車新的魅力與價值?,F在移動出行轉型當中知識產權活動也產生了變化,不僅僅是技術,同時也有戰略知識產權活動,并把競爭和協調領域的變化考慮在內,注重和業內伙伴的合作,將成為知識產權活動的重點。接下來是發展知識產權的構建,比如像電動化、智能化、信息化等新的知識產權活動體制的轉換,調整專利布局,放棄多贏的專利布局,以及增強不同的專利布局。
豐田知識產權的基本思路就是把好的技術轉為專利,保護自身的技術的同時,應用專利來推動更好的開發。豐田以開放原則為基本姿態,如果有第三方使用申請的話,合理的許可費提供專利的實施權利,所以最后對于有關燃料電池專利戰略我們也是持開放戰略,這個待會兒會詳細介紹。
接下來我們會介紹與燃料電池技術相關的知識產權活動。
自從1997年普銳斯的銷售以來,在20多年的時間里,豐田致力于提高有關純電動汽車的技術,比如電機、動力電池、動力控制單元等,這些技術已經成為了混合動力、插電式混合動力、純電車以及燃料電池車的核心技術,這在現實中也有引證,燃料電池車未來所用的混合動力系統和普銳斯所用的是相同的,燃料電池基本的車輛控制技術與混合動力的控制技術相同的部分很多,比如剎車回收電力,還有在燃料電池低效率領域在用純電模式的行駛,這些都是相同的部分。所以在混合動力所羅列的技術或我們原樣應用在有關電力的車輛,比如純電、燃料電池車上等。
這是燃料電池車的主要組件,電機、動力電池,燃料電池車獨有的是燃料電池和儲氫瓶。
1992年豐田開始了燃料電池車的開發,克服種種困難的同時,把在解決困難時所誕生的進行了專利申請,比如我們掌握了在低溫條件下使燃料電池零下啟動技術,憑借這個技術的開發,我們構建了專利網,在這個專利網的一個專利還獲得了名叫恩賜獎,日本國內著名的獎項。畫面中向上的圖,顯示了近5年在日本國內專利申請量,從圖可以看出數量是呈增加趨勢的,我們大概1年申請700件左右的專利,在中國的情況大概是在日本三分之一的數量。
比如在美國、歐洲、日本、當然也在中國,加氫站的建設正在進行,為什么氫能現在這么受關注呢?理由之一就是二氧化碳排放為零,由于氫氣和氧氣產生反應后只留下水,所以被譽為終極的綠色能源。
理由之二就是來源無限,氫氣來源是由天然氣等等,世界上的各種物質都有氫,加上水電解也能產生氫氣,所以氫氣就是無止盡的能源。
理由之三一般而言發電后的電力是難以儲存和運輸的能源,但是用電把水分解為氫氣的話就可以組成運輸,比如在夏天生產的氫氣留在冬天用,再比如在南方生產的氫氣運到北方用。
如此以來,太陽能、風能、水能、地熱發電等受氣候地域影響的能量也能更好的利用起來,我們不難看出氫能社會的發展意味著可持續的機制在發展。實質上要達到氫氣、氫能社會的循環利用還需要一段時間,即使如此豐田想邁出這一步,不是等待,而是向前一小步的決議。和目前的能源共存的同時,向著擁有更多選擇的未來而去,不是依靠單一的能力,而是向著互相支持的未來而去,向著一百年后、兩百年后給孩子們留下美好未來的環境而去。
豐田也跟你一起邁出這一步,希望向著繼續的未來。豐田!
主持人:
非常感謝豐田的吉田先生給我們帶來精彩演講,剛才這個小短片也是給我們普及了氫能作為21世紀我們叫綠色能源,氫能源帶給我們的驚喜。剛才我們聽到豐田汽車的吉田跟我們講說,雖然我們覺得豐田汽車在此領域是一家獨大,但是同時我們也非常清晰聽到對于知識產權他們是非常開放的態度。
請吉田先生繼續。
吉田航介:
對于在剛才的對話里講到的氫能社會我們想在2051年實現它,為了實現這個氫能社會我們覺得需要與其它公司進行合作,為了這個目標我們在知識產權領域所決定做出的貢獻就是這次提供燃料電池技術的無償專利使用權,這個決定是基于在燃料電池汽車開發、發展的一個初級階段,要以普及為優先的,以開發投入燃料電池車的整車車場,以及與建設充氫站的能源公司等協作,向氫能社會做出積極貢獻的想法下所做出的決定。
在這一張想介紹2019年的無償提供專利實施權的事情,2015年豐田發表了豐田環境挑戰2050,目標是把新車行駛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50年減少到2010年90%的程度,并且在2017年發表了這個挑戰的里程碑,且設置了在2030年銷售的數量中電動化的產量占據50%以上,當中純電車和燃料電池車占據10%的目標。
這一頁是有關歐洲的二氧化碳限制的介紹,從這個圖可以看出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純電車、燃料電池車的普及需要擴大,豐田的打算在混合動力開發下所打下的電動車的技術上把這些技術階段性的導入到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純電車、燃料電池車上,來應對歐洲的限制日益嚴峻的現狀。但是在未來,要應對地球變暖的話需要更多廠家進行電動化的普及,所以未來其它公司更方便的使用豐田的電動技術,關于專利,豐田決定做新的挑戰。
2019年把提供無償專利實施權的范圍擴大,新包含的范圍是電機、動力控制單元、系統控制等,范圍擴大到了車輛整體,并維持這個無償政策到2030年末,提供無償實施權的專利數量達到23740件,利用氫氣,或者開發燃料電池車這些有關燃料電池的技術是一個新的領域,所以頭部的企業也不多,在2015年實施無償政策對豐田來說時機尚未成熟,但現在各個領域對于能源問題的討論很激烈,對于氫氣燃料電池的關心也隨之提高,并且豐田也發表了在2030年燃料電池車的銷量目標,也就是年銷3萬臺,因此和其它電動車化一樣,2020年是普及的重要階段,我們想對這個普及的加速做出貢獻,因此對于燃料電池車的專利也延長無償政策到2030年末。
謝謝!
主持人:
謝謝豐田的吉田先生,看到之前中汽中心也幫我們分享了,中國在燃料電池領域知識產權跟豐田的差距,也看到海外企業在中國注冊了那么多專利,剛才我們也看到豐田這么多核心專利他們一直到2030年是無償開放給行業內的這些廠家,所以我就忍不住想問我們在座的其他嘉賓,你們聽到這有什么樣的想法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嗎?因為在我看來,知識產權對于一家公司是個無形財富,知識產權最早本意是想保護自身的,現在來看這一方面豐田已經非常開放,所以請幾位嘉賓,要不然韓先生先來。
韓吉偉:
對于豐田的做法,我們作為國內新勢力也是非常期望的,感覺是非常贊賞的。
現在這個行業在國內來說,從專利數上來說,對于豐田的大腦來說,如果說大家能夠深入合作、持續開放、持續把這個蛋糕做大,對每個人更好一些。
主持人:
那像長城公司,未勢能源應該也會繼續期待。
韓吉偉:
對于豐田來說我們敞開懷抱,希望豐田能夠有機會到我們公司交流,最近和國內的一些企業進行合作,包括昨天也是在雙十一的時候和上汽“結親”然后牽手,類似這種活動希望以后越多越好。
主持人:
謝謝。
裴冠茹:
我們跟高校院所已經有一些合作,對于開放專利我們鼓掌歡迎,非常高興,也是對我們自己企業競爭力、技術能夠提升也是很好的,我們非常同意。
呂惠:
我剛才在PPT里有說豐田開放相關專利,我們作為行業機構對行業多的考慮,豐田這個事情一定會助推整個燃料電池汽車力度,但是有多深度的合作,企業要思考,還有我覺得不僅僅是合作,合作之后怎么樣把合作力量轉化成企業自我的創新能力,這個才是合作背后能更多延展出來的東西。再就是我們更希望豐田能夠開誠布公,把這個合作,無論是時間延長的廣度,或者合作深度都可以跟整個燃料電池相關的企業或者產業鏈進行深度合作,真正助推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發展。
主持人:
謝謝,剛才四位嘉賓都給我們簡單的科普了一下,目前國內企業在核心零部件來講,核心技術、成熟度還有布局。因為我一直聽到說,就說我們這個市場馬上起來了,還有到2050年整個我們是一個氫能社會,短期2030年百萬臺,目前我們能看到燃料電池車的成本還是非常高的,我就想說在座的嘉賓可不可以幫我們再分享一下,真的我們到2030年百萬目標可實現嗎?
裴冠茹:
我們對國家的美好政策表示很有信心,我們覺得現在在未來重卡方向是可以拓展的,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我們做了一些分析,2010年以前重卡的量基本上達到了百萬,之后因為是2016年嘛,多了一個排放政策以后,重卡量有所降低,但是縱觀國內運輸來說都是以貨運為主,貨運車里面的重卡占20%左右,雖然說看上去百分比不是特別高,污染排放量主要以柴油為主,它的污染排放量很大,按單車消耗30升,一年排放量大概有8.35噸,類似有229萬公頃會一年吸收二氧化碳含量??v觀整個運輸行業需求,重卡也是要求它必須得存在,但是又見于它的污染很大,所以發展氫燃料電池重卡我們覺得很有必要。
我們對國內外市場分析也做了一個簡單的,在國外市場像豐田、康明斯、現代、本田他們已經早早開始做燃料電池樣車的研發了,目前國外樣車屬于牽引車多一些,主要是百萬級的產品,續航在400-500,我們國內市場陸陸續續已經開始有一些重卡開始做公告了,也都是處于研發階段,有應用的在青島港,青島港做牽引車的一些測試。所以就目前產品的成熟度來說,我們推薦短途的,因為它也是受限于加氫站,加氫站建設一個是運營成本比較高,再一個對它的安全性要求也是比較高的建設。從這考慮,我們推薦短途的,幾百公斤以內短途的運輸,而且是定點運輸,基于這我們在做物流車、港口作業車、環衛車,這三類。
目前的這種技術也是有些難點的,難點在哪?成熟的產品基本上功率不是特別大,在60千瓦左右;第二個難點它在整車上布置空間是有限的,因為重卡車它的上裝不同,底盤布置又要求不一樣;第三個是成本,正常貨運車成本在20萬左右,你要開發做燃料電池工廠價格就到120萬,翻了十幾倍,所以我們未來期望和研發方向就是大功率的燃料電池研發,還有液氫,還有加氫站的布局,我們期待更多跟整車廠合作、開發,共同做這種標準化的設計,基本上就是這。
主持人:
謝謝。
韓吉偉:
國內外對技術提升方面的動作,從大趨勢來說,我認為對大趨勢和規模化是很有前景的,所以說到2030年實現百萬級目標在價格方面,我認為沒問題,在我們公司我是負責產品研發的,舉個簡單例子,燃料電池壓縮機是燃料電池里面核心的部件,國內每年量幾千量,如果是說咱們國際國內這種大的趨勢起來的話,可能規模效益成本降低可能性更大一些,我們公司對降本也做了很多工作。
另外一方面,關于2030年100輛,我認為除了重卡,乘用車它是一個消費品,所以說它能夠在百萬輛里面分一個比較大的比例。
主持人:
我之前看您介紹未勢能源你們在重卡方面也是有布局的,第一階段這方面市場也是這塊。
韓吉偉:
現在規模化的話,其中一個點就是加氫站數量,加氫站國家層面有一個大的規劃,另外要想加氫站量起來以后助推整個行業里面,比如乘用車,乘用車個人購買就得有加氫站,通過重卡和短途運輸更方便增加加氫站數量,相當于是商用先行,乘用緊隨其后。
主持人:
了解。
呂惠:
我從知識產權這塊稍微補充一點,我對中國燃料電池產業發展包括達到這樣的數量級還是非常有信心的,實際上縱觀我們國內目前燃料電池產業狀態來說,商用車已經先行了,很多商用車公司已經生產了燃料電池車型,但是實際上真正要達到這么大的一個數量級情況,降本是非常關鍵的一點。我從知識產權這塊補充一下,給企業一些降本建議,剛才提到的像豐田開放它的專利,從合作角度對企業是非常大的降本角度,比如像濰柴跟巴拉德的合作,更多的是巴拉德的技術濰柴可以用,它可以做其它研發的重點,我們企業想降本,專利合作、技術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其次,我覺得企業在做研發之前要做一個系統性的規劃布局,它提前要把風險管控好,而不是到了末期才發現很多東西是有風險的,我建議企業做燃料電池核心技術,有一些可以合作的合作,不能合作在研發前期我們系統了解競爭對手專利布局情況,在我們布局的重點,真正加大專利布局、真正到產品到了上市階段,我相信企業的這個東西肯定有助于推動自己企業和產業的發展。
主持人:
謝謝,我覺得燃料電池車這個行業,目前我們看到跟傳統汽油車、傳統汽車行業看到的合作模式、商業化模式,包括知識產權,知識產權商業化可能我們在燃料電池車領域會看到這是一個爆發情況,可能正常來講的話,在傳統領域大家知識產權保護比較強,在燃料電池車無論從降成本,還有合作研發,實際上目前企業都是非常開放的態度,相互有合作,企業和企業之間,甚至整車廠,包括剛才看到有豐田,豐田汽車慢慢也在做轉型,不僅僅是傳統的汽車廠商,包括長城控股也一樣,以前我們覺得說作為一家汽車廠商,但它現在已經在往下游,零部件開始做介入,甚至也會提供零部件給相應的整車廠,所以我覺得燃料電池從知識產權角度也讓我們看到會有一個全新的商業模式。包括今天在知識產權大會,之前也有演講者也在講說,知識產權和標準有哪些作用,尤其像氫能產業,剛才中汽中心呂女士也幫我們介紹了,國家政策非常重要,政策先行,目前我們能看到的差不多有70項國家層面相應的政策還有標準出來。
接下來我想問一下各位嘉賓,你們擔不擔心說,又提到了豐田,今天我們有豐田嘉賓在這里,他基本上從知識產權專利上來講,我們可以說是一家獨大的,大家有沒有擔心說在燃料電池領域,我們講到知識產權在標準進行當中,企業會有哪些影響,企業如何參與,將來會不會有知識產權標準化的擔心?在這里希望大家跟我們再探討一下。
呂惠:
因為我剛才分享了一下標準這一塊的制定情況,剛才也跟大家分享了我們中心跟汽標委在積極制定相關標準,實際上落實到燃料電池這樣一個產業來說,目前在標準中去納入到標準必要專利這個事情還是比較少,即使像標準專利這個事項更多在通信行業手里,通信行業在標準必要專利這個方面來說做得更深、做得更好,汽車行業也要積極邁入這一步,實際上真正掌握先進技術的企業,真正把專利納入到標準里,對企業來說本身它也花了大量的研發和精力在這,納入是非常好的事情。
我們又希望助推這個行業發展,所以標準必要專利這個事情怎么落地反而是比較困惑的問題。目前像我們中汽中心汽標委很少考慮標準必要專利,也是為了保護整個汽車行業利益問題,希望大家不要過多在專業利益上牽扯太多。隨著以后發展,有可能燃料電池也有可能會考慮標準必要專利,所以說掌握核心技術的企業,我覺得還要積極邁出這一步,我們不一定為了收費,但可以把自己的技術納入到標準里,這本身也是非常好的事情。
主持人:
謝謝,億華通的裴女士幫我們分享一下。
裴冠茹:
呂總剛才說的關于標準化的事情,我剛才也說兩句,我想著是說把專利納入標準,這樣的話,因為標準規定的是我們技術指標的一個具體值要素,專利是為了實現這個具體值我們要怎么去做,也是技術層面,兩種結合納入標準里面,標準質量就上來了,而且對于執行標準的企業來說,技術能力有所提升。但這里面有一個問題在哪呢?標準制定單位、專利人、執行方,三方如果不認可或者有一方不認可這個事情就做不下去。之前在咱們峰會之前,之前也提到通信行業這塊做的比較多,汽車行業這塊沒有做,但這也是方向,未來如果我們專利水平包括我們標準水平發展到一定階段以后,這也是一個趨勢。
主持人:
謝謝,從標準上來講,我不知道現在企業像參與標準制定這個參與度是什么樣,就比如說這個標準是要越高越好嗎?還是說標準如果低了可以考慮到國內更多企業參與進來,我就想說目前在座的嘉賓,你們的企業是如何來參與標準制定過程中來的?
韓吉偉:
首先未勢能源在國家相關的氫能還有燃料電池技術標準制定上一直是比較活躍的,也一直積極參與討論提供意見,這個原因為什么呢?有很多人說因為標準在這個行業里面是比較重要的,特別像氫能和燃料電池的特殊性,氫能安全是第一的,所以我建議在氫安全方面一定要嚴格標準,這樣才能保證整個行業還有產業能夠真的實現綠色、安全運行,這是一個最基本的保障。之前的“黑天鵝”事件導致行業的崩塌。
第二個在標準制定上希望拔高一些,在這一塊我們考慮著能不能在適當的時候,適當拔高標準提高行業準入門檻,然后進行一個良性建設,才能夠提高行業競爭力,在國際化競爭中更有話語權。
對于長期來說,我們也會在基礎材料還有核心零部件上持續研發投入,未來也是想在行業標準制定中能起一個引導和帶頭作用。
主持人:
謝謝,這個蠻是讓我出乎意料的,因為我之前參加一些活動,包括我們最近有一個叫電動車無線充電標準,我知道用了很長時間那個標準沒有出來,就是因為國內在于標準的嚴格度也好,安全性可能有國內很多企業,適當是可以放寬的,這樣國內有很多企業就可以參與進來。在氫燃料電池領域可以非常欣喜看到我們國內企業已經發展好了,我們的發展也會達到國際化標準,這個聽了蠻讓人振奮人心。
因為從整個燃料電池領域,我們能看到,就說中國市場,目前中國百分之百是中國燃料電池車最大的一個市場,潛在市場也是最大的。今天我們能看到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實際上從技術上已經具備了量產水平,今天我們聽到最多的是合作共贏、規模是王道,接下來我們大家一起期盼將來全球氫能社會應該是很快能到來的,每一家參與的從整車廠到零部件廠商積極參與進來,為了氫能大業盡大家的一份力量。
今天再次感謝豐田的吉田先生,因為您給我們開了特別好的頭,本身在來之前我們就很想探討說到底豐田知識產權開放的程度會是什么樣的,還沒有等到我問就講出來了。
吉田航介:
謝謝您的介紹,也謝謝您邀請我來這里。
主持人:
非常感謝在場的所有嘉賓以及在場的所有聽眾,參與到這個話題,今天的第二場活動目前就結束了,謝謝大家!
(注:本文根據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嘉賓審閱,僅作為參考資料,請勿轉載!)
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2020中國汽車知識產權年會”直播專題!
來源:蓋世直播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131959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直播,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