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汽車圈發生了兩件大事備受關注。
3月25日,智己聯席CEO劉濤在微博上稱,“智己L6將推出首個量產上車的超快充固態電池。”他尤其提到“準900V超快充固態電池”“實現超1000公里續航”等關鍵信息。而騰勢汽車總經理兼首席共創官趙長江則對此表示質疑,認為此時宣傳半固態車用電池是在玩文字游戲。
兩大掌門人公開“互懟”引發了一群吃瓜群眾圍觀,最終趙長江刪除了微博,智己也在次日的直播中明確,L6搭載的“超快充固態電池”仍屬于半固態電池的范疇,只不過正極采用固態電解質包覆超高鎳材料,負極為高比能復合硅碳材料,通過運用高新材料和工藝,大幅提升了電池能量密度。
業內關于固態電池的探討還未結束,小米SU7便已強勢登場。
圖片來源:小米汽車
3月28日晚,萬眾矚目的小米SU7終于正式公布售價。新車共有三個版本,標準版售價21.59萬起,Pro版售價24.59萬起,Max版售價29.99萬起,與此同時,小米還推出了一系列周邊以及5000臺的創始版本車型。
4分鐘大定破萬,27分鐘大定5萬輛,小米SU7一經上市就引發了強烈的市場反響,但質疑之聲也隨之而來。
“SU7標準版與Pro版用的是400V平臺,出廠就落伍!”、“小米SU7的售價偏高,極氪007全系標配800V高壓平臺也就20萬!”越來越多的網友意識到小米這個高性價比的代名詞,在汽車行業似乎并不適用。
在行業持續內卷的情況下,配置下放早已成為車企的常規操作,以往高高在上的800V高壓快充和空氣懸架等高端配置已經下沉至20萬級別市場。
據蓋世汽車研究院統計,2023年,國內乘用車800V高壓平臺的滲透率為4.4%,隨著超充產業鏈的成熟,今年800V高壓快充的起售價有望下探至15萬級車型。
在800V甚至900V新車接連問世的情況下,小米SU7主銷車型搭載400V平臺的狀態相對落后,但從用車體驗上看,小米SU7的狀態并不差。
除了特斯拉、蔚來、理想、小鵬等計劃大面積自建超充樁的品牌之外,絕大多數品牌車主補能需要依靠公共充電體系,而目前主流的公共充電樁大多是按照此前400V的超充標準建設的,小米SU7的表現處于行業平均水準。
“脫節”的超快充體系
隨著行業的快速發展,搭載800V高壓平臺的車型越來越多,但充電樁行業并未跟上這樣的發展節奏,而接連虧損就是諸多充電樁企業面臨的最大阻礙。
全國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曾發文表示,2023年全國新增公共充電樁93萬個,新增私人充電樁245.7萬個,略高于“1公樁=3私樁”的行業測算標準。在他看來,充電樁適度超前發展的結果就是利用率不足,充電設施運營必然總體虧損。
而據中國充電聯盟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2月,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為902.3萬臺,同比增加63.7%。其中,聯盟內成員單位上報公共充電樁282.6萬臺,包括直流充電樁123.9萬臺、交流充電樁158.6萬臺。
在公共充電樁當中,特來電、星星充電、云快充分別以運營54.4萬臺、47.7萬臺、47.6萬臺的成績位列前三,三家企業共運營了近53%的公共充電樁。
據特銳德(特來電母公司、股票代碼:300001)財報顯示,2020-2022年,特來電雖然營收連續增長,但三年來虧損分別為3786.49萬元、5132.08萬元、2600.02萬元,累計虧損高達1.14億元。
直至2023年,特來電的財務狀態才有所好轉。
圖片來源:特銳德財報預告
“經過9年的建設運營,特來電充電網規模大幅增長,收入及盈利能力快速提升,報告期內實現扭虧為盈,正式進入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新階段。”特銳德在2023年財報預告中這樣寫到。
一邊要超前建設搶占更多的有利位置,方便消費者的同時鎖定更多的潛在用戶;另一邊也要承擔“空置率”高的風險,這是致使諸多充電樁企業盈利難的根本原因。
為了能夠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充電樁企業會綜合考慮每一個充電站的綜合成本和潛在的安全風險。
相對于建設一個360kW的超充,充電企業更傾向于建設3組120kW的快充,因為1組360kW在單位時間內能服務的車主,比不上3組120kW快充,這是考慮綜合成本之后的結果。此外,800V超充不僅需要更高的硬件投入,還會放大充電過程中的問題,這樣高投入、高風險、低產出的狀態,是充電企業不愿意向超快充領域擴張的根本。
自建超充體系也就成為了諸多車企被動地選擇。
電容不足,自建超充網的難點
公共超充網絡發展不足,倒逼車企自建超充網絡,以便提升消費者的用車體驗。但較高的建設成本和電網電容有限的狀態,成為了橫亙在車企面前的難題。
在3月1日舉行的理想汽車2024年春季發布會上,理想汽車董事長李想宣布將在未來幾年內至少投入60億元人民幣,用于建設超過5000個直營的5C超充站,以實現對全國95%的高速和重要國道的覆蓋。
倘若按照理想汽車的標準進行計算,單個5C超充站的成本約為1200萬元,這對于諸多接連虧損的新能源車企而言,是個不小的負擔。
除了巨大的成本支出外,電容不足也是限制超級充電站布局的主要原因。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各大車企紛紛拿出了相應的應對策略。
去年12月20日,捷豹路虎、沃爾沃汽車、極星科技、路特斯科技與閃電速能科技共同組建起中國充電聯盟閃充委員會,以抱團取暖的方式,分攤成本、擴大超充覆蓋范圍。
“單純靠自身的力量建設充電站,無法滿足我們用戶的需求。用聯盟的形式,既不缺失每個品牌的特色,又能為我們的車主提供一致的體驗。”路特斯集團CEO馮擎峰表示。“目前電容是最稀缺的,閃充委員會成立后,很多要建站的地方,我們拿下了幾百個有電容的地方,根據大家品牌的布局共同去建設。”
去年11月底,奔馳與寶馬宣布建立合資公司,在中國市場運營超級充電網絡,并計劃到2026年底建設1000座超級充電站和7000根充電樁。
圖片來源:保時捷
與諸多品牌抱團取暖不同,保時捷正在圍繞車主的生活場景和出行習慣打造專屬充電網絡,計劃覆蓋中國大陸29個省市區高端商圈、八條國家級高速和重點省級高速服務區及周邊區域、以及豪華酒店、高爾夫球場、游艇碼頭等休閑出行目的地的專屬充電體驗。輔以兼容的第三方充電站,確保無憂純電之旅。
為了順利推進專屬充電網絡的建設,保時捷一邊同市內大型商場協商,擴充電容、打造專屬車位;一邊在高速場景下自建變壓器擴容,以保證超充網絡的建設。
雖說強勢車企均在推進超充網絡的建設,但電網的升級仍需要時間。換句話說,電網進行電容改造的力度和速度,將直接決定了超充站的普及率。
對電網來說,更多的超充站意味著更大的負荷,并且超充站的充電行為往往與居民的用電曲線高度重合,進而會使電網形成峰上加峰的狀態,加大對電網的不利影響。
而擁有“削峰填谷”作用的換電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這樣的問題。3月19日消息,蔚來首座高速光儲充放一體換電站,在G50滬渝高速枝江西服務區正式投入運營。據悉,其采用蔚來自研的HPC雙向大功率液冷電源模塊,可大幅提升換電站內電池充放電效率,不僅如此,該換電站還能響應電網調度指令,對電網反向放電,從而提升電網的穩定性。
從升級電網的角度來看,超充站和換電站的建設是相輔相成的,更多的超充站需要更多的換電站平穩電網,這或許是吉利、長安、奇瑞等品牌加入“換電朋友圈”的重要原因。
無論是超充樁的建設還是換電站的布局,都需要時間,在超充網絡布局完善之前,小米SU7與其他大部分純電車型的充電體驗是很難拉開差距的。
圖片來源:智己汽車
但這樣平穩的發展期是暫時的,小米遲早要做出自己的選擇,是繼續借用公共充電網絡,推出走極致性價比路線的400V車型,還是要自建超充體系,提升補能體驗,為搭載800V超充車型的普及作準備,是小米需要思考的問題。
同樣,在公共充電網絡升級難的背景下,智己如果不能拿出一套高效的補能體系,準900V高壓快充的威力也將大打折扣。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蓋世汽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225104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