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參加了遠航汽車的首發亮相,從那時起,這個品牌每次車展都沒有缺席過。你或許對遠航品牌感到陌生,但是它的母公司大運集團你多少能有所耳聞,就是那個做重卡和摩托車的大運。
今天體驗的是轎車Y6(26.98萬~52.98萬)和SUV H8(28.98~55.98萬),官方將這個品牌定位于豪華屬性,車輛體型很大,兩款車型的車長都超過了5米2,以傳統燃油車劃分的話,妥妥地屬于D級了。
從圖片上看,遠航Y6和H8設計有點中庸,但是看到實車后會感覺好些,巨大的體量感多少會成為一些加分項。盡管兩款車的售價并不低,單從配置和尺寸看,還是具有一定性價比的,在它們身上你能找到大多數比較時髦的配置,比如帶電吸的電動車門、空氣懸掛、L2輔助駕駛、座椅通風加熱按摩、后排座椅調節、27喇叭高級音響、8155芯片等等。
遠航Y6
后排的空間腿部空間也是比較充裕的,畢竟軸距超過了3米1,而且即使轎車Y6,后排仰角調節范圍也非常大,不過因為電動車的原因,地板還是有些高,隨之腿就會被架高,所以整體舒適性上和同尺寸的油車還是有明顯差距的。
上面是這兩臺車的一些基本情況,下面開始正式的評車部分。
遠航Y6和H8從外到內都有一些說不上來的老氣和笨重,內飾盡管也有幾塊屏幕,但給我的感覺像前些年的設計,比如中控屏幕的大厚邊框顯然已經不合時代,而且現在的車型很少有豎屏設計了。如果你說這是2022年發布勉強情有可原的話,那剛剛結束的北京車展上遠航發布了新車Y7和H9,內飾看不出有明顯的變化,依然保留著屏幕大黑邊,設計也沒有進行一點點更與時俱進的改動。
是的,其他主流品牌不同車型的內飾可能也經常有雷同的情況,相比之下,其他品牌給人的感覺更加輕巧,或者年代改款會升級一些不合時代的設計,但是遠航沒有。
車內的做工就非常一般了,當然這和價位不無關系,材質上沒有任何精致或者高級的感覺,新車多少也帶一些氣味,再結合老氣的設計布局,它給人的感覺更像是單純地、魯莽地拼裝。
今天廠商安排的活動是金港賽道試駕,具體流程是教練開著轉一圈,自己體驗一圈,因為試駕時間過短且只有賽道,體驗到的動態內容極其有限。
認真地講,我認為這臺車舉辦賽道試駕大可不必。第一,賽道不是這臺車的應用場景,第二,跑賽道車輛體驗很差。全場數十個媒體,每個媒體試乘和試駕共兩圈,試駕車一共只有四五臺,四驅版本在車重2.5噸左右,這為剎車系統帶來了巨大負擔,我的排名是29號,駕駛Y6的時候剎車已經有明顯的衰退,車輛已經不存在到剎車點時該有的“重剎”,剎車踩到底也只能有減速感,這也就失去了跑賽道的意義,原廠民用車怎能經受住這樣的考驗,除非是保時捷。
再就是賽道體驗并不好,笨重的車身、模糊的路感、輕浮的轉向手感,以及過彎離心力下不堅實的懸掛支撐帶給我的印象并不好,這就是我為什么不理解為何一臺D級車下賽道,甚至專門辦一場試駕會。
從賽車場維修區到正式進入賽道之前短暫的幾十米不平整的路線上,我還算敏感的身體還是體驗到了空氣懸掛優異的小顛簸過濾能力,因此我推測,這臺車日常行駛起來舒適性會是很不錯的,隔音應該也很優秀。
從剛發布開始到今天試駕完,我始終沒理解遠航的品牌價值,它似乎過于低調,它沒有故事哪怕是編的,沒有品牌、沒有背景,車不便宜,設計也比較中庸,遠航的一些門店還開在了不少城市的高端地段,顯然投入也是巨大的。
在25-50萬的價格區間,除了尺寸,遠航并沒有太多競爭力,市面上有可替代車型也不少,我在想誰會買遠航呢?或許可以主打一些公務或者商用市場,你說呢?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蓋世汽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229492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