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1日開始正式執行的純電動乘用車準入管理辦法,是編外造車者們的“通關寶典”,微型電動車、零部件乃至互聯網等領域的上百家企業都渴望搶先獲得資質準入。然而,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處長吳衛近日卻透露,截至目前還沒有企業正式提出申請。
第一電動網采訪多方后了解到,企業向發改委提出申報之前,還有兩道大的門檻必須通過,分別是樣車檢測和工廠認證。要完成這兩項審核的正常流程就要花費大約五個月的時間。準入辦法執行了兩個多月,企業最快也就進展到樣車檢測這一步,離達到提出申請的資格都還有不小的距離。
根據準入辦法,企業必須生產15輛樣車,滿足相關技術條件。車輛的檢測由中汽中心負責,要通過一系列強制性標準檢驗以及專項試驗,包括3萬公里可靠性,正/側碰撞,涉水等方面。唐駿電動車銷售公司總經理劉國增介紹,一系列檢測做下來,最快也要三個月時間才能通過。從輕型卡車起家的唐駿,近年來投入電動汽車領域,也是純電動乘用車資質的積極爭取者之一。據劉國增介紹,目前唐駿已經生產出了15輛樣車,正在檢測過程中。
同樣被視為轉正熱門候選企業的御捷,曾計劃在2016年上半年爭取讓資質落地,然而實際操作過程卻比想象中要艱難復雜。“這里面涉及到很多流程和要求,我們也在一步步探索”,御捷集團戰略營銷副總裁趙虎斌表示,“很快御捷的樣車也要送檢。”
要通過產品檢測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準入辦法規定樣車的最高時速和續航里程均要達到“雙100”以上,另外還新增了對電動汽車的經濟性要求,包括制定能量消耗率及制動能量回收能力標準。即使是有資質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能達到“城市工況下制動能量回收對續駛里程的貢獻率不低于15%”也僅有少數。
“把產品檢測做完算是及格了,拿著這個‘及格證書’上國家報名。發改委、工信部的相關負責領導就會來考察企業,對生產工廠做認證工作,主要看企業的生產工藝、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實力。”劉國增介紹,“這項審核規定是在50個工作日內給回復,正常就是兩個月時間。”
有部分資質的車企、微型電動車企業尚具有廠房、設備、技術人員等一定基礎,而零部件、互聯網等零基礎的企業,工廠認證顯然是個棘手的問題。汽車設計公司出身的長城華冠就做了準備,已經選好廠址準備投建電動車生產基地。據悉,工廠建設與審批可同步進行,在規定時限內達到標準要求,也能獲得認證。
劉國增表示,工廠認證的過程很復雜,“之前我們爭取電動物流車資質時,就準備了一米多高的材料。這又是一個全新的認證,很多材料要重新籌備。”
樣車檢測加上工廠認證最快也要花半年時間才能完成,這也是目前沒有企業能正式申報資質的原因。另外資質申請所花費的成本也非常高,生產樣車、產品檢測、工廠認證等每個環節都是不菲的費用。“沒有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資金,根本申報不來。”劉國增評述道。新能源汽車作為一個重資產行業,編外隊伍想轉正必須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
按照以上流程推算,樣車檢測3個月+工廠認證2個月+資質審批1個月=6個月,資質最快落地也在明年1月以后,而實際上這個過程會更長,并且面臨諸多的風險。盡管如此,候選企業們仍然充滿期待。“今年雖然無法公布準入名單,但是到年底也能大體知道眉目了。唐駿有卡車、貨車等多種車型,一直想圓轎車夢,這次我們絕對會堅持到底。”劉國增堅定的表示。
御捷方面也抱著必爭資質的決心,趙虎斌表示,“御捷電動車在市場上已經有16萬輛保有量,產品一致性、穩定性得到保障,相信我們應該能進入資質放開的第一梯隊。”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杜俊儀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40112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