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傳出這樣一條新聞:特斯拉Model S車主自動駕駛時遭遇車禍去世,美國監管機構正調查事故原因。這是自動駕駛技術首次出現車禍致死,不僅要惋惜生命的逝去,也要正視自動駕駛汽車發展中面臨的一系列挑戰、道德難題和難以回答的疑問。過去僅在理論上的討論突然之間變成現實。
然而,沒人覺得這次事故會放緩汽車的自動化進程。特斯拉公司的股票略有下挫,但分析師稱之不過是“頭條新聞風險”。
原因之一是,雖然調查還在進行,但看起來特斯拉的自動駕駛系統Autopilot并不是事故的元兇。而且有猜測認為,遇難的特斯拉車駕駛者生前有可能注意力分散,也許還有超速情況。更重要的是,事故發生時向特斯拉迎面駛來的拖掛卡車司機采取了危險轉彎。Autopilot顯然并非完美,但事后看來,原因就是兩位駕駛員陷入了危險境地,自動駕駛系統也無能為力,駕駛系統并未犯致命錯誤。
從廣義的角度看,這起事故是不可避免的:誰也沒法保證自動駕駛系統能避免車禍,這樣一起事故發生時,特斯拉作為業內技術最先進的公司,多少也承擔了成為關注焦點的風險。特斯拉已經回應,指出這是Autopilot系統行駛1.3億英里首次撞車,而美國司機平均每1億英里行程就會出一起致命車禍。特斯拉的樣本規模還不夠大,跟人類駕駛對比證據稍顯不足,但至少目前看來Autopilot有可能讓汽車更安全。
盡管如此,這起致命事故還是導致了一些風險。首先,自動駕駛面臨監管可能更嚴格,目前監管施加的壓力并不大。嚴格的監管可能拖累技術研發的進度。這起事故的法律影響還不確定——如果有人說服法官或者陪審團相信特斯拉應為撞車負責,Autopilot和自動駕駛可能會遭受重挫。
關于監管和追究事故責任的追問不斷可能讓特斯拉焦頭爛額。雖然特斯拉反復強調,Autopilot是一款“測試版”產品,即使自動駕駛狀態開啟,系統內設的語音也會提示駕駛者把雙手放在方向盤上。在科技行業,產品尚未完善就推出很正常。可這起事故提醒我們,汽車行業人命關天,產品不能有瑕疵。盡管“測試”項目對幫助特斯拉改進Autopilot至關重要——但法官和議員可能得仔細衡量,讓駕駛員冒著生命危險使用監管松弛又不完善的產品值不值得。
穆斯克對《財富》的報道十分憤怒
由此還引申了另一個問題,即“半自動化”是否導致一種新型風險。正如美國自動駕駛研究公司Kelley Blue Book一位分析師向《底特律新聞》指出,“濫用輔助駕駛技術的記錄”在Youtube等網站上比比皆是——一些視頻里駕駛員雙手離開方向盤,甚至邊看報邊開車。或許真應該問問:特斯拉是否應該采取更激進的方式管控濫用自動駕駛系統問題,也許推廣或者描述功能時可以更保守些。有可能很快就能看到變化。
在這場爭論中,最極端的觀點來自美國知名科技博客Gizmodo的編輯阿麗莎·沃爾克。她認為,這次致命撞車證明,“全自動汽車才最適合現實路況的。”這種觀點有問題,因為自動剎車等各類半自動化系統早已投入應用,挽救了不少生命。雖然時而有些進展公開,但全自動汽車會否很快面市很難說。那一天真正到來以前,如果不允許汽車應用線道偵測和其他安全技術,可能會阻礙全自動汽車必需的諸多功能開發進程。
至少近期內,特斯拉這起致命車禍的教訓是:汽車是強大卻危險的機器。或許有一天,全自動化會讓車輛真正安全,每年全球造成逾百萬起死亡的交通事故將大為減少,甚至不復存在。
可惜的是,那一天還沒到來。
來源:財富中文網
作者:David Morris 譯者:Pessy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44295
以上內容轉載自財富中文網,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