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得到控制前,任何一個國家的經濟活動都不太可能恢復正常
大約兩個月前,人們還在問影響到全球汽車行業的中國供應鏈中斷是怎么回事,現在情況正好相反。
經過一系列抗疫行動,中國汽車行業的生產秩序終于漸漸恢復。但是現在,它又面臨著一個新的難題:潛在的進口零部件短缺。
疫情已經導致歐洲、北美和日本的生產中斷,這些地方正是為中國汽車制造商供應關鍵零部件的主要來源。如果全球疫情持續下去,無論是包括特斯拉和寶馬在內的國外汽車制造商,還是廣汽、吉利等本土制造商都可能面臨生產中斷。
這些擔憂提醒人們,全球疫情得到控制之前,任何一個國家的經濟活動都不太可能恢復正常。隨著歐洲和美國的汽車制造活動暫停,任何生產上的小障礙都很可能會影響到國內汽車行業的復蘇。
國外零部件
中國的汽車零部件進口額在過去十年中整體呈上升趨勢。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的數據,2019年中國汽車零部件進口額為367億美元,其中德國、日本和韓國分別占28%、27%和6%。美國排名第四,占5.9%。
吉利表示,進口零部件的潛在短缺對其生產的影響是輕微的,該公司將轉而尋找國內供應商。廣汽有多達10%的零部件從海外進口,然后在中國組裝,目前該公司正在采取措施確保供應。
雖然現有庫存會提供緩沖,但剩下的時間已經不多了。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徐海東表示,中國汽車制造商通常會準備大約八周的發動機和芯片等進口零部件供應,不過有些零部件可能只能支撐四周。
許多電子零部件都是從海外進口,那些配備大量軟件和計算機的高端汽車制造商更易受到影響。
盡管一些中國汽車制造商表示幾乎百分百依賴本地供應,但他們采購的一些國產零部件中可能仍含有芯片等較小的進口零部件。這意味著,幾乎所有汽車制造商都可能遭遇供應沖擊。
以供應商德國大陸為例,它為全球主要汽車制造商提供電子產品、輪胎和其他零部件,目前已經停止整個工廠網絡的生產。燃油噴射系統和傳感器供應商羅伯特·博世公司3月20日也表示,它將“大幅”削減德國業務。
日本零部件生產商Yorozu也暫停了在美國、墨西哥、印度和巴西工廠的生產,其日本、印尼和泰國工廠只有部分生產線仍在運營。不過,它在中國工廠的產出現在已恢復至90%。
寶馬表示,目前它已經獲得了充足的關鍵零部件,公司的采購專家正在監控情況。
如今的情況相比2月份已經逆轉,當時由于中國零部件生產中斷,日產和現代汽車等公司在日、韓的生產也陷入停滯。
供應鏈面臨風險
在4月10日的一次網絡媒體會議上,徐海東表示,可以肯定的是,中國目前還沒有出現嚴重的零部件短缺,歐美的零部件供應商正準備及時恢復生產。德國政府一直在與汽車公司進行談判,以找到恢復生產的方法,法國等一些國家的行業組織也在尋求重啟工廠。
給汽車制造商的生產帶來緩沖的另一個因素是低需求,這使得制造商和經銷商的庫存很高。但是,消費者們也正在回歸展廳。中國乘聯會的數據顯示,中國汽車銷量自2月份以來一直在慢慢恢復,4月份的第二周甚至還出現了增長。
“配置更多進口零部件的高端產品可能面臨更大的威脅。”咨詢公司AlixPartners董事總經理戴加輝(Stephen Dyer)表示,“但市場對豪華車的需求也同樣受到了冠狀病毒的影響。”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商業評論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140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