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手機來說,電動汽車電池面臨的挑戰很不一樣:主要有兩個優勢和一個劣勢。
優勢一:放電循環次數少
用掉一次100%的能量記為一個循環;對于我這樣的iPhone用戶來說,每天用超過100%的電量是蠻正常的;但是電動汽車續航里程至少有300km,除了出租車之類的運營車輛,很少有人會每天保持開300km以上。長此以往,手機的放電循環次數往往會比電動汽車高得多。
優勢二:電動汽車對于續航里程迭代節奏并不快
雖說電動汽車對于續航里程的追求很迫切吧,但是比起手機來說還是沒有那么迫切的。我們打開手機看看就知道電池的體積和空間占了手機整體的一半都不止; 而電動汽車電池雖然大,但還不至于那么夸張。這樣工程師就可以適度降低電動汽車的放電深度(DOD)盡量避免電池在電量最高和最低區間使用,有助于減緩衰減延長電池壽命。
拿圖中的蘋果8P舉例,它就是塞了個線性馬達,但是就被人質疑太占用電池的空間(盡管我很喜歡iPhone的震動手感)相比之下電動汽車電池的空間占比就顯得小了。
至于那個劣勢嘛,就是電動汽車的電芯要多很多。一輛車一般有個一兩百節電芯都是正常的,像特斯拉這樣使用消費電子領域圓柱電芯的,可能有6000節左右電芯需要管理。而手機一般只有一片電芯;電芯間的差異會導致性能方面的限制。
電芯間的差異一般有三種:
1. SOC一致,容量不一致
2. 容量一致,SOC不一致
3. 容量和SOC都不一致
想必各位看到這個就暈了,那么小編給大家舉個例子
第一種情況:就是碗的邊緣有了缺口,原本能裝50ML水,但現在只能裝40ML,否則就會從缺口漏出。在這種情況下,容量小的就要最先充滿和放空,是整個電池包容量的瓶頸。
第二種情況:每個碗都是完好的,但是碗內的水量都不一樣。在這種情況下,SOC最高的電芯最先充滿,最低的電芯最先放空。
第三種情況:這類似于碗有的有缺口,有的沒有,有的缺口大小還不一直;同時,水量還不同。在這種情況下,SOC最高的電芯可能最先充滿,也可能最先放空,已經無法再簡單地將電芯當前的容量或者SOC作為評判標準。
必須看到的是,衰減是真實存在的,但是通過電芯之間的比例調控、遵守日常用電的注意事項等將電池壽命衰減速度控制到合理的范圍內。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樁到家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20898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